第72章 智能寄唔
互联网割裂了我们的生活。
这事并不稀奇,每个群体都有固定消费内容,算法不会给白领推荐 200 元的电视,年轻人刷不到千万大妈追捧的秀才,同样,绝大多数人也 “ 找 ” 不到小学生网络踪迹,甚至只留下他们被 “ 防沉迷 ”gank 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有特别的机缘,会发现小学生的网络生活也许跟想象相去甚远。
此话怎讲呢?
前几天我乱逛进了一个帖子,就在评论区里就发现了一股神秘力量。
她们大多 12 岁左右,善用 emoji ,言行特别整齐划一,留下了上百条极度相似又略有不同的留言。
我定睛一看,原来她们正蹲闺蜜,内容要素极多:“ 永不绝交 ”、“ 专属视频 ”、“ 闺头 ”、“ 你哭我哄你笑我陪你闹 ”。
家人们,我误入潮区了啊。。。
通常来说,博文的点赞收藏会远超过评论,但这类博文下评论是赞藏的几十、几百倍,让整件事更显魔幻。
而伴随着这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和她们堪称行为艺术的举动,本互联网老年人决定勇闯潮区,亲自调查一番。
虽然小学生会面临着被爹妈收手机,限制网络冲浪的困境,但热梗他们都是一个不拉,有人把《 孤勇者 》写进作文,有人在央视的镜头里跳铁山靠
同样,在网络上精心经营自己狂拽炫酷已黑化的人设,也是小学生潮流学中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认识一个人,从知道他的姓名开始,这条规则放在互联网上也适用,小学生触网第一课,就是给自己起个好名字,让对方能记住你
有了名字以后,还要有一整套网络关系,俗称 “ 处关系 ” 。
为此,小学生们在互联网上积极找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师傅徒弟,甚至还有找小少爷、三小姐的。
其中最受小学生期待的关系是 “ 闺蜜 ” ,一旦找到闺,那就是人生大事,仪式感要拉满,互相换闺蜜头像, id 也要加上( 已有闺 ),主页得发小视频官宣
不过,关系总是来去匆匆,一位小学生在郑重官宣闺蜜后,不到 7 天就更新了新博文 “ 谁处闺,之前的跟我断了, byebye” 。
独特的语言体系,也是小学生潮流中的一大重点版块,主打一个「 美国人截获了也破译不了 」。
不信?
一位博主不小心发现了自己弟弟的神奇聊天记录,并发到了网上,内容是两位小朋友刚认识交友,请翻译
如果上面这题没难倒你,那么请翻译这段对话:有没有人跟我 cdx , pawrdgn ,我是 xs ,实在不行 eve 也行,私我给 bz
其实第一题讲究的是缩写, bz= 备注, xs= 学生,而第二题属于是升华版的缩写, cdx= 处对象, pawrdgn= 偏爱温柔都给你, eve= 唯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小学生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复杂的关系和难以避免的矛盾,很多 “ 时髦 ” 的小学生还会选择建立「 家族 」,昵称或签名档里加上家族的名号,是家族成员的特权和体面,遇到找茬的主也可以充当保护伞别问,问就是肝胆相照!虽远必诛!一切邪恶都将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