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理想大世界 > 第149章 颐和园美景(二)

第149章 颐和园美景(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二、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

    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

    嘉庆十六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十三、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毁,光绪十三年重建。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

    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十四、宜芸馆

    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

    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

    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

    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

    十五、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

    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

    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

    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十六、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十七、仁寿殿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

    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

    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十八、东宫门

    东宫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

    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十九、清晏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

    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

    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二十、文昌院

    文昌院位于颐和园内文昌阁之东,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诸多门类。

    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

    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它们与帝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是中国皇家文化最具真实性的物证。

    二十一、文昌阁

    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

    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

    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二十二、铜牛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为镇压水患而设。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二十三、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

    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