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南渔村
清风微拂,杨柳飘絮,东楚的沿海上,坐落着大大小小的渔村。
在这个时常经受倭寇骚扰的年代,沿海的渔村少有富庶,多数也只能维持温饱,还要时刻警惕小股倭寇的袭扰。
也是因为倭寇的袭扰,再加上东楚朝廷的禁海令,大多数的渔民都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
江南村,一个长江入海口南侧的大村落,是东楚沿海渔村中,少有的富庶村庄。
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能为村民提供高人一等的生活条件。
守着长江入海口,哪怕是禁渔令的存在,也不耽误渔民们在水里谋生。
而那肥沃的江南土地,更是成为了村民们生活的保障。
温暖的气候,促使这个村子附近的桑树林异常茂盛,养蚕缫丝,就成了这个村子里的妇女们的手艺。
耕种、纺织、打鱼,再有些村民或许还会一些特殊的技能,整个村子里村民们的谋生手段,最少都具备三种甚至以上。
长江里的淡水鱼,入海口附近的海滩上,每天都会给江南村的村民,提供足够的渔获资源。
在这个村子里,只要自身不懒惰,就不可能挨饿。
周围的十里八乡,都希望自家的女儿能嫁到江南村,这样就能保证自家女儿以后的生活至少都会是吃喝不愁。
同样的,十里八乡里的青壮,也都希望能娶到江南村的女儿,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并不影响女儿女婿获得岳父母家的接济。
初秋的午后,江南村一片静逸,除却那藏在枝叶间,玩命鸣叫的蝉外,只有那妇人们的织布机在咔咔作响。
村子里留守在家的妇人,也都会利用自身的条件,纺织一些布匹丝绸,换取一些生活物资。
而男人,会在春耕的季节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那度过整个年头的粮食菜品。
会在炎夏之中,进到江里寻找渔获,会在大潮、小潮之后,到海边捡取海货。
会在秋收的日子里,忙碌在金黄色的田间。
朴素的生活,少有的富裕,村民的日子总是过的平淡而又温馨。
天上的日头刚刚西斜,静逸的渔村猛然间嘈杂了起来。
留守在家里,为了填补家用的织女们都知道,这是她们家的男人回来了。
“赵老二,今天的收获如何?”
“秦老三,海边的风浪可大?”
“白皮子,你一天天的不学好,就不能和大家出海、渡江吗?一天天好吃懒做!”
午睡后的娃儿们,在听到那一道道或是粗犷或是嘶哑的声音后,骨碌碌的从床榻上坐起,连草鞋都来不及穿,赤着小脚跑向自家院门。
听着那道道声音,孩子们知道,自家的爹爹和兄长回来了,更是好奇自家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稀罕物。
村子里的三排第三户,被唤做秦老三的汉子背着沉重的兜网走了回来。
离着老远,就看到了自己那年仅四岁的儿子倚在院门上。
“儿咂!今天都做什么了?乖不乖?”
放下网兜,弯腰抱起了儿子,满是胡茬的下巴蹭到了那白白嫩嫩的皮肤上。
小秦郎一边用稚嫩的小手推着老爹那长满胡茬的脸,一边咯咯笑道:
“我今天帮着娘亲纺线了,娘亲说要给郎儿新做一身衣服,还要给未出世的妹妹准备一些锦被。”
秦老三哈哈一笑,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提起网兜,径直走进院里。
一副石磨摆在院子一角,今年的二茬麦子还不到收成的时候,显得这崭新的石磨有些孤单。
两棵碗口粗的柳树,树立在院子的东南角,枝条上柳叶泛黄。
柳树中间,是一根拇指粗的麻绳,悠荡在两棵柳树中间,年幼的秦朗可以在这个麻绳秋千上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
一位身着粗布衣衫,头戴一块挽髻粗帕,挺着个大肚子的村妇站在堂屋门口,看着一大一小两道身影,露出了会心一笑。
“哎呀,孩他妈,我不是说不让你做工了吗?你大着肚子,坐在织布机前多累啊?”
“今年秋收以后,咱们可以卖掉一部分余粮,这个钱足够给郎儿和老二做衣服和锦被了。”
秦老三一边抱怨着,一边方向网兜,扶着自己的婆娘走向卧室的床榻。
七个多月了,媳妇的身子重,不适合久坐和久立。
三间房的屋子,在这个村子里的占地面积算是大的,坐南朝北的堂屋两侧,分别是两间卧房。
秦老三把妻子扶进了东屋,坐在了床榻上:
“婉儿,你先躺一会,我今天用几条海鱼换了赵老二的一只鳖,一会给你炖个老鳖汤,好好补补身子。”
秦老三的妻子,本家姓刘,在这个年代,女性并没有什么大名字号,出嫁的女子,随夫家姓后,都会叫做某某氏。
秦刘氏,乳名婉儿。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但她的父辈还算是读过几天书的先生,遂其乳名还是比所谓的二丫、丫蛋之类的要好听些许。
秦刘氏人如其名的温婉贤惠,笑容满面的看着自己男人在唠叨。
“三哥,我没什么事情的,二丫头今天特别老实,都没踢我肚子呢。”
秦老三咧着大嘴:
“万一是二小子呢!”
秦刘氏轻轻拍了一下自家男人的胳膊,嗔怪道:
“一定是丫头,一儿一女才能凑出一个好字啊!”
“以后,我来教儿女认字,你教他们打鱼种地。”
“如果有机会,把咱们的郎儿送去从文或是习武,争取得到一份功名。”
“咱们的女儿,让她学会针织女红,柴米油盐,以后做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良母。”
一旁的秦威听到母亲的话后,连连笑喊道:
“我要习武,郎儿要习武!”
“爹爹,能不能给我做一柄木刀啊?郎儿要习武!”
秦老三哈哈大笑:
“好,爹爹吃过晚饭就给你做木刀。”
转头看向自己的妻子:
“你快趟一会吧,我去给你煲汤。”
“以后的女儿啊,和你一样娴熟就好,也不知道会便宜了哪家的臭小子。”
秦刘氏看着自家男人忙里忙外,自己儿子欢快的跑进跑出,抚摸着肚子,脸上挂着了幸福的微笑。
这一家三口的生活,不过是渔村里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在这个小村里,只要不是过于懒惰,天天混吃等死,家里的生活条件就不会太差。
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总有自己家的那一份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