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夜酒话楚歌 > 第5章 陈年往事(上)

第5章 陈年往事(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青沙山,位于大楚北境千里大漠之内,此山绵延数十里,山顶如剑锋般高耸入云,肉眼难观。

    不同于周遭的黄沙漫地,人畜难存。

    这青沙山内,却是终年烟雾缭绕,青木丛生。

    天气晴朗的夜半子时,还能隐隐看到星光像被召唤了一般,成束投进山内。

    当然,这一切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一切还得得益于这大山之主——研金教。

    相传九百年前,大楚尚未立朝,天下以地域、文化、习俗等为别,共存着十余小国。

    岭北楚国在成王楚季的治理下,从众小国之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了凌驾于众邦之上的霸主之一。

    楚历前两百一十一年,楚季听从国师公孙庵的建议,对邻国赵,施以“美钺计”,假借献伎之名,实则遣女刺于赵国都,刺死了赵国新继之主赵逅,赵国原本便对这少年国君存有二心的王公大将,瞬间便陷入了夺权之争,一时间原本繁荣祥和的赵国,彻底沦为了人间炼狱,每日都在上演自相残杀,攻伐同袍的恶戏。

    而此时没了后顾之忧的楚国,在楚国大将白坚的带领下,一举吞并了周边五小国,掌握了天下近半成的土地百姓。

    反应过来的其他诸国,此时也意识到了“覆巢之下、安无完卵”。

    于是,前历一百五十三年,在赵魏两国的主导下,共计八国在汜水之侧,建立了对抗楚军的“汜水联盟”。

    此时的楚国,成王已崩,新王楚辞继位,号“仁王”。

    新王继位,不仅停止了对周边众国的攻伐之势,且亲自下诏,反省了先王的不仁之举,并放逐关押了十多位前朝赫赫有名的谋士将领,以此向众国表示自己的仁爱之心。

    同年九月,仁王遣使者向赵魏二国国君,献上牛羊千头,贡金千两,并签署“永不攻伐”之约,彻底斩断了三国战事发生的可能。

    仁王这一系列示弱之后,赵魏两国国君共同认定,楚国对于已有土地已经满足,不会再对周边众国出手侵犯,加上有约在先,两国更是完全卸下了对楚国的防备,转头开始清算起了先前同自己有隔阂的其余小国。

    前历一百三十四年,在赵魏的大举入侵之下,先前作为其附属的六国,被其打的难以生存,纷纷开始寻求楚国的庇护。

    面对这些小国的求助,楚仁王一概不予理会,并派使者送出手书,词严令色地谴责了众国君一番,言说“父主之国,何来劫乎,视为掠,实为治也!”

    看到楚王如此纵容,赵魏两国再无顾忌,对众国由原本的劫掠抢夺,直接升级为了吞并灭国。

    前历八十七年,随着昔日汜水河畔最后一小国“韩”的都城阳曲,被魏国大军攻陷之后,整片大陆上再也没了群雄割据之说,取而代之的,是三足鼎立之势。

    此时楚国的国君已经经历了两代更迭,仁王崩后,其长子宇昂继位,号“顺王”。

    顺王在位不足三年,便染疾离世,其子势弱无能,于是其弟楚亥接过国印,成为了大楚新一任的国君。

    楚亥继位之后,王号“武”。

    经历了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励精图治,此刻的楚国已成为了人口近千万,兵马近百万,且仓腐寄顿,金银满道的庞然大物!

    此消彼长之下,昔日略胜大楚的赵魏合军,在这么多年的攻征之下,虽占据了天下半数以上的土地,却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吸收这些财富,并且由于疆域过大,驻军过于分散,两国甚至都难以聚集起一支像样的强军行伍。

    眼见时机已成,前历七十九年,楚王借奉天大典之际,请出来了数十年间,被赵国覆灭的诸国王室遗孀,在苍天高位前,楚王怒列了赵国挑起战乱、背叛同盟、残杀百姓、暴戾不仁等共计二十二条大罪!

    同年五月,楚王拜大将王敖为帅,又封胡冉为楚王特使。

    前者率大军三十万,备军十万,浩浩荡荡的向赵国发动了进攻。

    后者则在楚王的命令下,带金银万两,粮米千担前往了魏国王宫示好。

    如此明显的远交近攻之术,自然瞒不过魏王的眼睛,但楚魏如今国力差距,却是如剑在悬般压得魏王喘不过气来。

    于是在明知楚王心思的情况下,魏王也只能无奈接受了楚国的礼物,并重新修书约和,以求一丝喘息之机,好能重整兵马,为将来的战事做准备。

    没了魏国的支持,赵国在楚国面前犹如土鸡瓦狗一般,被其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拿下。

    前历五十五年,赵国国都陈田的城墙被楚军攻破,赵王卞于宫中自缢身死,其宫中各吏携赵王长子赵颇交印出降,昔日霸主之一的赵国,此时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楚赵之战过后,见识到了大楚恐怖实力的魏国,已经知道自己难以维系庞大的国土,于是在魏相国喻卢罘的建议下,魏国主动放弃了大部分城池,转而将全国兵力集中收缩到了魏都安邑的周边九郡,并广修城墙,连点成线,准备殊死抵抗。

    前历四十六年,将赵国城池整备的差不多后,楚国终于亮出了最后的獠牙,修书天下,问罪魏君,随后兴“正义之师”,对魏国发起了进攻。

    显然,魏国先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的,由于兵力收缩,且以逸待劳,楚军在长幽郡同魏军的首战,便以失败告终。

    但楚国整体国力非是魏国能比,在一番修整过后,前历四十四年,楚王再度请出老将王敖挂帅,率大军三十万,又一次来到了长幽的城下。

    这次大战,虽然王敖谋勇无双,神计颇出,但魏国的抵抗却也犹垂死之士,顽强不已。

    前历三十九年,经过王敖及数十万楚军不懈努力过后,长幽郡陷落,楚国终于叩开了魏国的第一道城关。

    虽然此次作战楚军损失惨重,但对比已经岌岌可危的魏国来说,这些损失,都是值得的

    但或许天意未绝,原本打算一鼓作气直攻魏都的王敖,却在此时收到了来自国都的收兵诏书。

    前历三十九年秋九月,魏武王楚亥崩,举国哀悼。

    与之而来的,是新王继位,朝堂不稳,此时之势,是绝对不允许王敖再带几十万兵马在外攻伐了。

    于是,在兴王楚易的王命下,王敖被迫放弃了此时最佳的进攻节奏,转而令军队撤出了好不容易才取下的长幽,转而返都给君王交还兵权。

    就是这一耽搁,魏国又得以续了一口气,并且还惊喜的得到了楚国上将军王敖的死讯。

    前历三十五年春,一代名将王敖积劳成疾,于府中终卒,享年七十五岁。

    这位最有希望完成楚国大一统重任的老将,终究是未能看到他最为期盼的画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