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何治愈自己
她们在杨阳家附近的小公园里闲逛,等着夏锦昭家的司机来接。
夏锦昭突然停下脚步,“你不问我为什么拦你吗?”
时念想说,你做任何事我都不用问原因,因为不管什么原因我都会支持。但还是配合的问出,“为什么?”
夏锦昭情绪有些低落,“因为没用,他们只听得进自己想听的,帮不了的。”
而且杨阳比自己当初看的开多了,就那几句话的逻辑,直接点出关键所在,像自己只会自卑,不会反抗。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但能放过自己的人,不用专门去学如何治愈自己,只要不妄图改变别人的看法,应该是不会内耗的。
“解释=顶嘴”“不说话=赌气”“在做事=不尊重”“没做事=懒”“考好了=抄的”“没考好=没用”总之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对。
这就是夏锦昭之前的家庭,但没有人会知道。
一个好的家庭,不小心摔碎了碗,爸妈会贴心关切有没有受伤,会去安慰下次注意就好,而一个差的家庭一定是非打即骂,一般这样家庭长大的小孩,心理多少会有些问题。
夏锦昭是有问题的,她一直都知道,可是道理都明白,但还是改不了。
她都嫌弃这样一个逆来顺受,死性不改的自己。
察觉到夏锦昭的低落,时念知道她又是为别人的家庭氛围难受。
时念只是紧紧握着夏锦昭的手,担忧的看着她。
这是她唯一能做的,时念七岁才发现的规律,夏锦昭其他时候难受和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
每次夏锦昭一因为别人的家庭氛围难受时,她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她无论说什么,夏锦昭也听不进去,好像把自己封闭在黑暗的屋子里,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时念一直不明白,夏锦昭家庭和睦,应该不会和那些家庭氛围一团糟的小孩子极度共情,就好像自己以前也深受其害似的。
曾经,她也问过夏锦昭,她都没有给出个合理的说法,时念也无从下手。
但她知道夏锦昭讨厌打击型教育,所以一直尽量让她避开,这次堂弟提出几个同学去杨阳家玩,可以带人,想让夏锦昭一起去,可一听说有家长在,时念是拒绝的。
堂弟却说不会有脑残家长,杨阳活泼开朗,不自卑,性格像你,应该家庭氛围和我们差不多。
夏锦昭说自己听着也想去,时念怎么不知道她又迁就别人了,明明喜欢一个人待着,但还是愿意陪着去。
没想到,就来这么一出,看着心情不好的夏锦昭,时念要愁疯了。
直到司机把两人送到夏锦昭家,夏锦昭心情似乎才开始好转,但时念知道,不会这么快,想来是怕时间久了,自己会担心,装的。
进门前时念隐约听见夏锦昭说了句什么,好像是“他们对我的习惯性否定……”
时念有些迷惑,夏锦昭她明明很优秀,亲戚朋友提起她也都会大肆夸奖,甚至比夸自己多的多,毕竟她是真的温柔体贴,乖巧懂事。
直到跟着夏锦昭到了她的卧室,时念才问出那句,“姐姐说的他们是谁?”
“?谁?”夏锦昭显然忘了这一茬。
“哦,我乱说的。”
夏锦昭也没有要问的趋势,只是淡定的点头,“你回隔壁写作业吧,我去做饭,想吃什么?”
夏锦昭家里有请保姆的,但夏锦昭偶尔会跟着短视频学习做各种吃的,久而久之也会了,时念也一直是她的小白鼠。
时念回答的很干脆,“我想吃姐姐做的番茄火腿焖饭。”
做饭时,夏锦昭还在想杨阳这件事。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怪罪原生家庭?
首先夏锦昭坚信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孝顺的。
而他们怪罪原生家庭,也不是因为父母没本事,不能让自己当上所谓少爷小姐。
他们中大部分的想法应该是,家里提供不了的资源,我就努力去自己争取好了,尽量不要给家里增添负担。
真正让孩子们不喜的,是大多数父母的虚荣心,父母的自以为是和指点江山。
没能力给孩子的人生做铺垫,却很喜欢高谈阔论,胡乱指挥,听风就是雨,自己不与时俱进,还非要把陈旧的观念强行套在孩子身上。
孩子能接受父母普通,但父母接受不了孩子们的普通,因为这满足不了他们的虚荣心。
可是,作为父母,钱和爱总要给一个吧。
冯小欢突然想起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望子成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最起码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关怀去体谅。
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自己手中的傀儡。让孩子,活成孩子本身。
毕竟父母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可那又怎样,父母等着孩子们的感恩,而孩子们却等着父母的道歉。
时代不同,立场不同,思想不同,他们也许注定是等到的吧。
更何况,我和他们不一样了,我是一定等不到了,我该怎么劝自己释怀?怎么努力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