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中啦!
“那回村以后呢?”李大山问。【】
“回村后也继续呀!”李筱笑得灿烂。
“爹爹,咱家如今事儿越来越多,出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马车代替牛车是必然的了。”
“一会儿府试结果出来,如果大哥过了,那便是童生,是有资格到府城的学院学习的,如果有这样的好机会,大哥最好是到府城学习。”
“这势必就得马车接送啦,哪怕每月沐休不回家,那假日总得回家吧?咱家都有了马车,那自然得用上呀!”
“在假如,咱家之后也搬到了府城附近,买了房买了地,那村里地和房子也不可能丢了不管,一年到头总得回去看上三两次呀,马车就得用上呀!”
“需要用马车,那总得有人赶车呀,爹爹和牛熟悉,这马,咱家可是第一次接触呐,对于它,咱可都不了解呀!别好好的一批马,让咱这些外行人给糟蹋了不是?”
李筱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李大山几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倒是李青松,目光柔和的看着自家妹妹,心里止不住的温柔:他家小小就是善良!
李大山和李缘小声商量了一下,最后觉得可行,毕竟家里已经请了两个管事,再来个车夫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于是李大山问李奎,是否愿意到他家做工,到时候按长工签契,十五文一天包吃住。
当然,需要用马车的时候,他帮忙赶车,但是,平时肯定也是需要帮忙做着其他活计的。
镇上长工一般十文到十五文一天包吃住,李大山直接给的十五文,这是他们夫妻俩刚才商量的结果。
家里刚好还有一个空房间,刚好可以腾出来给李奎住。
李奎听李筱说要让他赶车的时候,已经很惊讶了。
当李大山夫妻俩同意李筱的建议,还询问他是否愿意时,他很想二话不说的回一句愿意,哪怕不给工钱他也愿意!
自己的亲人把他赶走,陌生人却给了他最大的温暖。
二十七的高大汉子,此时眼眶都红了,揉了揉眼睛,李奎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愿意!”
“太好了!”李筱开心的拍着手,“以后出门可以做马车了,就算下雨也不怕啦!”
李大山几人听着李筱的话,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李筱凑到桌子前,拿起鸡蛋,放到李奎手里,“奎叔,马上就是一家人啦,快吃鸡蛋!”
李奎看着手里的鸡蛋,突然笑了,三两下扒了蛋壳,又三两口把一个大鸡蛋解决了。
因为这么一耽搁,时间也不早了,几人快速的收拾了东西,然后就出发看榜去了。
龙虎墙下依旧人潮拥挤,一家人没有急着往里挤,等到人少了一半后,才慢慢凑到墙下看榜。
一百五十人,还是贴了五张红榜,李筱依旧从后面开始看起,在第三张的末尾看到了自家哥哥的名字。
其他人自然也看到了,八十六,名次居中稍后,但是榜上有名,从今日起,李青松便是童生!
所有人都很满意很开心,包括当事人李青松。
其实当时夫子让他参加童试,他是有过犹豫的,毕竟,他上学堂时间还短,他怕落榜,折腾了父母。
如今尘埃落定,榜上有名,他心中的石头算是落了下来。
“哥哥真棒!”李筱看着哥哥松了口气的样子,知道这段时间哥哥也是有压力的,于是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给自家哥哥点了个赞。
李青松看着一本正经夸他的妹妹,不免觉得好笑,摸了摸妹妹的脑袋,“我们小小也很棒!”
“是呢是呢,小小一直很棒哟!”李筱一点都不谦虚。
一家人笑呵呵的,结果已经知道,便打算趁早往回走了。
回到小院,李大山赶着牛车在前,李奎则赶着马车载着母子三人跟在后面。
出城前,一家人到吉祥酒楼与掌柜道了别,掌柜听说李青松考中童生,自然一番恭喜,还将自己的一套刚买的笔墨送给了李青松。
一家人是在四月十五日戌时中回到家的。
也亏得回程的路上天气晴朗,又赶上十五,月圆之夜,戌时了也能看清路。
一行人到村里的时候,各家基本上都睡了,村里格外的安静,只剩下牛车和马车吧哒吧哒的声音。
李大山家如今是没人的,虽说留了一把钥匙给李大力和李存粮两人,但是他们也就是白天过来喂一下牲口,帮着看着地里,晚上都会把院子的大门锁上。
五人回到家中,只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洗漱完就休息了。
一路奔波,大家都累了,好在路过镇上的时候买了大包子,肚子倒是没招罪。
半个月不在家中,床上多少有些味儿,换了备用的床单被子,大家倒头就睡。
李奎暂时住的李青竹的房间,空房间得明日再做整理了。
疲惫了几日,自是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大早,村里人便发现李大山家回来了!
于是没多大会儿,李大山家里就挤满了人。
大家七嘴八舌的问起府城的情况,也有问李青松童试的情况,当然,人一多,自然有人发现了马车车厢,于是,话题又变成了李大山家买马车。
吵吵嚷嚷的,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人才慢慢的散去。
得了空的李大山,才有时间到到老木匠家请他帮忙打床。
材料老木匠家都有现成的,就差组装就行,老木匠直接跟着李大山,带着东西到了李大山家里。
李奎见李大山要给自己弄个新床,坚持说自己直接用李青竹的旧床便好,还说正好昨晚才换了床单被褥。
一番推脱,最终还是把李青竹房间的床给挪到了空房间里,又给李青松房间安了新床。
休息了一日,四月十七,李青松回学堂去了。
虽说此次中了童生,但不管县试还是府试,名次都不算靠前,这说明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还需要更加用功。
李青松回学堂后,李大山一家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秧苗李大力和李存粮给播种了,再过几日就得插秧了。
忙碌起来的日子,总是过得格外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