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布局天下:我与天博弈 > 第12章 平淡的生活

第12章 平淡的生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佛祖金身镀,寺庙多煌煌。

    建立寺庙的潜规则都是从高山半山腰拔地而起,以金镀佛,起码得有一具石佛。

    万民寺不同,起于农村农院,没有佛像,不似当世佛教做派,对教徒的唯一要求就是念诵唯一一本佛经《千佛古经》,不要求世人捐赠香火,通过念经明晓佛理即可。

    佛教的佛理是立教之根,佛教有六大神通,这是立教之本:

    尚心通,可勘破万物万心,正人本心,扰乱常心

    普释当初从寒率寺内禅院出来,由于一路无知音,面上不显颜色,内心却焦灼万分,对无清不自觉地使用尚心通,诱导无清的想法。

    三命通,察觉他人三命状况,观过去,明现在,通未来,隐己命

    天地通,万物生于天地,而不被天地所扰,练至深处,可创造万物,并不被天地所惩处

    绝机通,练时可得佛种,种与他人,一旦本人身亡,被佛种寄生的人会获得原主所有记忆、情感和知识,是另一种程度的复活。

    练到最高处,万物皆是后路,死后寄生体可继承全部修为。

    渡世通,给世人传教可得一定量的佛力,渡一人得微量佛力,渡一地才是正法,修炼本通,始入佛门

    本体通,强心明性,健身壮体,运用佛力,爆发强大力量

    佛教弟子只要每日念诵钻研佛经就能获得佛力,出门渡世就能获得大量佛力,而佛力可以用来修炼六通。

    佛教不似道家,万民寺不注重弟子天赋,没有修为境界的说法,追求万民平等,只看人对佛经的悟性和渡化世人的数量,六通圆满便立地成佛。

    佛教教徒只要肯努力付出,就会有大量回报还于自己,这是无数人所渴望的。

    石村

    普释自从决定立寺后,和无清一起将佛经送往每一户人家中,帮助村民摆脱低产状态。

    普释来到一处农田,看着农民们在暴日下浇灌土地,汗流浃背,使用天地通唤来一阵凉风,村正看到这神奇景象,心中惊叹,但还是上前阻止:

    “大师,您可真是神人啊,但是老头子在这里请求您停下这神仙手段,这地里的稻谷喜高温多水,汉子们可以忍受炎热,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儿挨饿”。

    普释手中神通停下,叹了一口气,没有停下凉风,再次使用天地通,直接变出大量粮食。

    村正看到这些粮食,果断跪下,感谢普释恩赐,想起对方平日里的温和,尝试请求普释能赐下这神仙法门。

    普释面色淳红,喉中含血,告诉对方加入万民寺就能学得这些妙法,希望他能向村民帮忙宣传万民寺,带领全村入寺。

    村正听到这里,立马跑向农田,向大伙说:

    “汉子们先别干活了,向我看过来,听我这个老头子说两句,大家以后都不愁没粮食吃了,普释大法师可以凭空变出粮食,不信的话,就去那看看,那是大师变出的粮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村正将手往普释身旁一指,大量粮食堆积在一起,有红萝卜、白菜、脱壳的稻谷、甜菜、油菜花等。

    农户们看到粮食,顿时两眼放光,犹如看到生活的希望,争相上去抢夺,生怕被别人拿走。

    普释看到人们的疯狂,有些无奈,上前挥动双臂,大声说:

    “大家别抢,人人有份,只要大家加入万民寺,学得佛家神通,以后就不缺吃穿了,别抢了!”

    村民听到这话,心中激动,挨肩擦膀,争相报名加入。

    大家以后有了数不尽的粮食衣物,家中妻儿也能幸福许多,不用为他人低三下四,不会被土地牵扯一生,更不用说缴纳农税了。

    三天后,村民按照普释和无清的要求建造一个学堂,所有孩子由无清负责,教他们认字、传授他们人生道理,解答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的一系列疑惑。

    普释搬出了原来的小院,应众人之邀,在村中心的一间竹屋住下,但还是在原来的院子里讲佛。

    竹屋内

    普释一边对着李老汉使用尚心通,将自己曾经读书的记忆毫无保留地共享给他,一边用佛力修复自己破碎的气管。

    等李老汉接受完毕,又表示没问题后,后面排队的人也轮流上前接受普释的读书记忆。

    普释凭借着当初燃灯古佛的教导,打下来了坚实的修佛基础,还被赠送了大量佛力,储存在心脏里。

    普释依照这段时间对于尚心通的修炼和掌握,理论上孩童们也是可以接受那些记忆。

    但普释毕竟是第一次主动向人使用,稳妥起见,还是拿必成的成人来尝试记忆互通,毕竟成人的灵魂比孩童要更加稳固。

    不出普释所料,成人果然没问题,今天将自己记忆分享给这100人,不出五天就能将所有成人安排好。

    普释打算等到将所有成人都解决好后,观察两天,中间若不发生意外,再向孩童尝试记忆共享。

    学堂

    无清正对着孩子们的提问感到烦躁,不明白这些孩子为啥这么多问题,想当初自己跟着一个老流浪汉四处流浪时可不敢向陌生人随便问问看看。

    那时候经常在晚上用泥巴糊面,跟着老汉去偷鸡、鸭和蛋。

    但是由于对方狗子太机灵而往往偷不到,被人家拿着锄头一路追,无清有时跑不动了,就抱住脑袋求饶,身上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

    那老头死后,无清很想哭,但是按老汉的说法——

    “乞丐只能在人前哭,人后哭没有啥子意义”。

    无清没有什么工具,也没啥朋友,只能独自用手刨个坑,把他埋下去,就当坟了。

    不知道为啥,最近街上乞丐变得更多了,无清自己又乞讨了两年,压根卷不赢人家。

    乞丐头子带着一群断手断脚的人叫惨,那场面真是惊悚,以前顶多就两三人,现在可就……啧啧。

    无清实在活不下去,连河边的折耳根和茅草根都被大伙吃光了,在河里把自己洗干净,准备干干净净得离开人世。

    天不绝人之路,慈殊见无清长相俊朗,龙眉凤目,心生邪念,诱骗他去寒率寺,宣称那里吃喝不愁,无清看出对方想法,但还是跟着他走了。

    “先生,俺昨日跟着俺父亲去城里卖木桌木椅,听到说书先生谈到采生折枝,那是什么?”,一个面相约十岁男童带着纯正而疑惑的眼神向无清请教。

    无清听着他的话,从回忆中彻底出来,眉头紧蹙,看着他,用不耐烦的语气说:

    “小孩子家家,知道那玩意干嘛?不是啥好东西,你以后别问了”。

    但是这话还是有点作用,起码让无清提起精神,挨个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火红的晚霞在西边天际燃烧,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无清看着孩子们两两结伴,手牵着手一同回家吃饭。

    无清收拾不多的教学用品,准备回竹屋了。

    无清在路上自言自语——采生折枝,那可是畜生才能做出来的事,孩子听了怕是污了他们耳朵。

    无清回到了竹屋,打开房门,里面的普释正在对他微笑:

    “你今天辛苦了,孩子们怎么样?你有没有被他们烦住?快来,我做了一桌好菜”。

    无清心中温意如同喷涌的泉水,汹涌不绝,心想这样平淡的日子能一直下去就好了。

    这是普释和无清的家,一个不被世人认同的高僧和一个被世人厌恶的乞丐共同生活的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