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又战义昌(十)
蓨县。
作为此次梁军北征的前沿,三万大军将左近挤了个满满当当,这座平静的小城,也承受了多年难遇的苦难。
梁军是什么德性,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贺德伦占了城中大户的宅院落脚,在此观望局势。
刘守光那厮,天天催着贺某人去清池给他挡刀?哼哼,跟了三哥这么多年,圣天子是个什么心思还猜不到么。
不等到你义昌打废,甭想让爷爷出手。
再说,最近圣人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没有军令,贺德伦哪敢乱动。
“袁公,圣人怎么说?”甭管心里怎么想,贺德伦该表的态度还是要有,“卢龙这次来得蹊跷。李可汗用兵,可是深得兵贵神速之要义,这李老三也跟着这么些年,看也该看会了吧。
早年这厮还来过汴州,圣人道这厮是个人精。
我也听说,这厮管着卢龙钱粮辎重,是个萧何般地人物。
李可汗东征西讨,多赖其力,不该如此糊涂嘛。”
李老三这么一副做派,怎么看都是犯了兵家大忌。
袁象先着一领红色团花圆领锦袍,腰系彩绦玉带悬玉坠,足踩云底绣像鹿皮靴。他最近刚刚跑了一趟行在,面见了天子,回来就被贺德伦请来聊天。袁象先平静地答道:“咳,这关口上圣人感恙,你我亦只能再等等看了。”
作为天子的亲外甥,袁将军知道这次北征天子舅舅是寄予厚望。趁他乱要他命,一贯是舅舅的拿手好戏。只可惜天不假年,圣天子老了,刚出发不几日,卢龙的命还在,舅舅自己先给病了。
若在从前,天子完全可以自己在魏州养病,让大将带兵出征。
而如今,舅舅是万万不会身边不留大军的。这些年天子搞削藩,尽管做得不那么明目张胆,但谁都不傻。尤其几次抽调藩镇精锐入京,大小军头面上不敢说,背地里不知道怎么讲呢。
此情此景,以舅舅的脾性,怎么可能把大军交给别人?
结果,就成了这个尴尬局面。后面五万大军在魏州无所事事,他跟贺德伦三万人又不敢深入,不上不下的。
至于刘守光嘛,这个反骨仔,谁敢信他?
贺德伦是个从河西过来的边地汉子,可是能在大梁混到现在并且高居平卢军节度使,那也是个剩者为王的典范,绝非莽夫。这次北征,他完全是被临时抓包,至于能否救下义昌又或者能否重创辽贼,贺将军都不关心。
今天请袁象先来,只是为了多聊聊天。
至于说什么?都不重要。只要自己不瞎说八道就得。
所以袁象先这样说,老贺就装样点头,心中思索下面用什么话题再扯个蛋。
袁象先也没有多话的欲望。他是天子的外甥,还是比较受信任受重视的外甥,太明白别人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了。遂两眼望着房梁,思绪也不知飞到哪里。忽而感慨:“圣人曾言,生子当如李亚子。嘿,我看这李三郎可要强他许多。”
这话题就很突然。
贺德伦眨巴双眼看了袁象先片刻,茫然道:“哦,哦。”这厮是在感慨卢龙交班顺利?还是意有所指?作为外臣,这种送命题他贺德伦哪敢乱接,便信口胡扯道:“唉,说这李三郎。有清池坚城在前,有我军强援在侧。
据闻这厮跟着李可汗打仗不少,这是昏了头么?
嘿嘿,若能一战将此三万卢龙兵留下,你我也不白来这遭。
我看杨帅那边也不必打那个甚枣强了,他也只有三万人,便是过了蓟州,战线太长也未必讨得便宜。不如过来与你我合兵,有此六万大军过去,哪怕刘二与李三有甚勾结也不怕他。”
袁象先苦笑道:“倒是妙策,奈何圣人不下令,杨帅他不敢来呀。”
……
杨师厚是真不敢乱跑。
枣强,以盛产红枣而得名。早在战国时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由此得名枣强城。然而,此时此刻在杨大帅眼里,叫他个核桃恐怕更加贴切。
冀州的州治此前已被杜公公一把火烧了,赵兵还没来得及恢复。于是这个位于前沿的小城就特别凸显出来,受到上下关注,成了挡在北进路上的绊脚石。
本来也不一定非要打下这里,河北大地一马平川嘛,条条大路通幽州。但是三哥已经下了死命令,拿下枣强,直插幽州。
这就没招了。
杨某人现在可不想搞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手里的一把枣子狠狠咬了一口,杨大帅表情阴郁。天子跟从前不大一样了,开始干涉前线将领的指挥了。
这不是好兆头。
前阵子刚斩了邓季筠几个。
这更不是好兆头。
马鞭在头顶晃了两晃,杨师厚感觉除了硬啃也没啥办法。
此前杨大帅示敌以弱,勾得成德兵入彀,狠抽了王明德一个大逼兜。杨师厚本想跟着败兵身后一波收割几座城,怎奈何成德兵野战不成,做乌龟是把好手,竟然没能如愿。
这次北征,天子是打算东路牵制卢龙军,西路猛插李老三的后院。
即便不能拿下幽州,也务必要将瀛、莫彻底打烂。
可是,天子又非要他拿下枣强,啧啧。
其实也不是拿不下来,城里冒天也就一两三千兵。问题是硬打损失必大,杨某人攒点家底不容易,天子年纪大了,鬼晓得哪天两腿一蹬,大梁就要变天。
值此紧要关头,杨大帅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
保存实力,在即将到来的变局中猛捞好处,才是杨大帅的头等大事。
看看那些被杀的同僚前辈,杨大帅无心步其后尘。
至于捞什么好处呢?杨师厚已经想好了,就要魏博这块地儿。
有人。
有钱。
有粮。
他就不明白,这么个风水宝地,罗家怎么就那么怂呢?
反正,在杨师厚看来,魏博到了自己手里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当初田承嗣干过的事,杨大帅打算抄一遍作业,而且自信能比老田干得更好。
当然,杨大帅也明白,三哥但有一口气,魏博就落不到他手里。
天子要削藩,这不是秘密,而且已经干了很多年了。尽管明面上谁也不说,做得也尽量隐蔽,但是乱世的老武夫又怎能看不明白呢?
天子今天让他杨某人做襄州节度使,明天又改作山南东道节度使,再改陕州节度使,跑来跑去,不就是不想让他在一地住久了么。
如今他除了是行营主帅,还挂这个滑州节度使不假,但滑州是什么地方?
那是三哥的后院,这个节度使根本就是个虚衔。
所以,想谋得这块基业,必须熬到三哥升天才有可能。
这方面杨师厚不很担心。
如今天子身体不大爽利,心智也常常抽风,升天是早晚的事。
问题的关键是天子死前他老杨万万不能离开魏博太远,并且手里得有实力。
这次天子许他打下幽州就封他做幽州节度使?嘿嘿,也就是哄哄傻小子吧。之前哪次打仗不是许了这个那个。打襄樊时允了他做节度使,对,打下襄州也让他杨师厚做了节度使不假,但是呢,过没多久就给你调走了。
那有个屁用。
之前柏乡一战,本该他杨师厚出场表演,都已经任命他为行营都统了,后来临时又改了王景仁上,让他从河北挪屁股去打河东。
什么意思?
真以为杨某人看不明白?
败得冤不冤?一点都不冤。
如果是他杨某人为帅,有那几万雄兵,还有李可汗什么事儿?早就超度了他上西天。用得着王景仁那么费劲么。韩勍,李思安,阎宝,有一个算一个,在杨某人面前,谁敢闹事?
对,李思安好像最近情况不大好。跟着天子在行营,似乎日子不大好过。
拉回来,说卢龙是好打的么?
如果手里还有那数万精兵,一切好说。
可是现在就手里这点人马,搞什么?
他了解过义定的那个李承嗣,李大亲兵出身,深得真传,打仗那叫一个急急如火、不动如山。义武的两支强军,一是这厮亲手带出来的,一是郑守义的旧部扩编。在柏乡,就是这支队伍死死顶住了韩勍的猛攻。
否则,成德这帮蠢货早被韩勍打趴下了。
有这么个拦路虎在前头,直趋幽州谈何容易?
就算拼下来,作为前军,他老杨还能剩下几个人?
届时天子翻脸不认账,我杨某人还能说个不字?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回杨师厚压根就没想要迅速北上。
哪怕当初偷城得手,在进入瀛、莫前也会找理由停下。
可巧枣强城表现得挺顽强,那就一起打着玩呗。
前面装模作样冲了两阵,最近杨将军改了玩法,摆开了几排石砲,昼夜不停地猛砸。当然,这个准头是很感人,各色石弹效果也很一般。
急什么呢。
“报!”
信使飞奔而来,看这慌慌张张的模样杨师厚就很不喜,淡淡道:“何事?”
那信使捧过一卷军报,恭敬答曰:“镇定东南行营都招讨应接大使贺帅来信,二月初八,清池城破,刘守光率溃兵已逃至东光暂避。”
“什么?”
……
清池城下的战斗打完已经两天,郑守义还没能从惊骇中出来。
岂止是他,凡是经历了这场攻城战的,从将军到士卒,哪个不受触动,谁人不是从灵魂到肉体都得到了洗涤。
狂轰乱炸之下,惊散了刘守光的精骑,吓傻了城头的守军,也给卢龙的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此生估计都难以忘怀。
早有准备的赵家班果断反水,开了城门迎王师。
李老三手下那些剃秃了瓢的杀才们一战成名,由此得个“秃头军”的诨号。
“二郎,二郎?”
李枢密挥挥手,将懵怔的郑大帅唤醒。
李老三的笑容温暖,喜人,但是落在郑守义的眼里,却总觉着那背后有得意,更有骄傲。对,最近郑守义就常有这种感受,感觉李老三突然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立于云端俯瞰众生的骄傲。
哎?这就让郑守义不大能够理解。
你凭什么?
那发机飞火是不赖,但也就是咱从前没见过。
说到底,也是人力所出。
别以为你搞出一点稀奇玩意就成神仙了。再牛逼,你李老三饿了要吃饭,挨刀要流血。郑二爷可不觉着你李老三就怎么能够高高在上了。
我郑某人打了二十几年仗,未尝一败,我骄傲了么?
你才哪跟哪?
见郑守义回了魂,李枢密继续刚才的话题:“刘守光跑去了东光,我思之再三,还要有劳二郎走一遭,去劝他一劝。
只要他同意,我此前的允诺依然算数。
不论是去山北,去大漠,还是去甘肃新疆哦不,去河西、安西,我还是放开大路让他走。不论是俘兵,亦或是民众,凡愿意追随他去,我都欢送。
所需钱粮器械,我亦可供给。
还是那句话,唐人不杀唐人。”
郑守义感觉我是想笑但是笑不出来。
这还不杀呢?都尸骨无存了!
好嘛,那断胳膊断腿,看得咱屠子爷都往外倒酸水。
当然,郑大帅承认,虽然清池这回死相是难看了点,但其实杀戮确实不重。义昌的百姓没遭什么灾祸,就是军队的实际损伤亦不大,也就城头被烧死、炸死了一点,城下阵亡了一点。
不过这个差事郑二还是愿意接下。
刘二跑了,郑二为他感到高兴。但是跑去东光也不是个办法,李老三愿意放他走,郑老二也愿意为再拉这位老兄弟一把。
等郑二接下此事,李枢密就转了话题,对边上一老汉道:“此次能够迅速破城,破城后能够迅速稳定局面,多赖赵公出力。如此大功,不可不筹,你我有言在先,现在我想听听赵公有何打算。”
正是赵铤老汉不假。
老赵闻言堆起一脸笑容诚挚,礼拜道:“全赖主公雷霆手段,职部岂敢夸功。区区只求为一小吏,追随主公左右,目睹开业弘基,将来青史之上能有个名号,余愿足矣。”
这两天老赵十分后悔跪得晚了。大军入城后,新东家忙着恢复秩序、安抚民众,他也不敢多口,兢兢业业、鞍前马后,总算今天有个明话。
反复横跳了这么多年,老赵忙把谀词奉上,生怕被算了后账。
他可是很清楚当年刘仁恭是怎么被李匡筹弄走的。
李枢密摆摆手道:“什么开业弘基。我所欲者复兴大唐也。赏功罚过,规矩乱不得。这样,赵公任义昌军节度副使,在枢密院做个秘书郎,如何?”
这个节度副使明显是个虚衔领份俸禄,实职应该是这个枢密院秘书郎。赵铤知道枢密院有点像大唐的政事堂,与朱梁的崇政院相类,这个安排正合心意,忙道:“敢不从命。”
李枢密都不问别人的意见,就算是定下来此事。
又道:“请元行钦将军过来说话。”
不多时,元行钦被请进来。
元哥儿虽从城楼下来逃得一命,却也被骇得够呛。四下烟熏火燎、雷声阵阵,匆忙间不知被何物打晕,等他醒来,已经做了阶下之囚。
也正因他失踪,城中军将群龙无首,破城后没有发生激烈的巷战。
这算是一种幸运吧?
若是军士们打出了真火,天知道会发生何等惨事。
那时候,李老三也拉不住。
神仙都拉不住。
元将军早已换了衣衫,洗去尘灰。作为主将,他自觉有负刘守光的重托,神色有些黯然。命人给他摆了坐垫,元行钦礼罢端坐妥了,李崇武道:“元将军,胜败兵家常事,何故如此?
你我同袍多年,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对刘守光,我无意绝其生路。只是我要扫清宇内,这义昌,就万万不能再让他胡闹下去。
想必你也听说,我曾允诺,只要守光愿意去山北,去塞外,我一定放行,还会给予钱粮资助。若是打下基业,我为他请封,如西周故事,传之子孙不难。
你我相识二十多年,应当知道,我只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使大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我已请郑帅为使,再去与守光交涉,今日请你来,也是想问问你的意思,是否愿助我一臂之力,陪郑帅走这一趟。
当然,不论将军允否,亦不论守光何去何从,我对将军均无恶意。
将军若愿留在军中,又或者有其他打算,我皆不留难。”
却不等元行钦说话,边上赵铤老汉已拜道:“主公心系天下苍生,幸甚!主公胸怀雅量,某虽不才,愿随郑帅一行。”
这老货跳出来抢戏,郑守义非常意外。是个人物啊。老小子反水开门,居然还敢去见小刘?好大的心呀。
这是谁给了他勇气?真以为小刘不会杀人么?
元行钦垂首想了片刻,道:“我愿去。”又向李枢密一拜,道声,“谢明公宽宏大度。”语气非常郑重虔诚。
可能是清池一战给了李老三十足十的信心,只见他坦然受了这礼,看看一脸肃穆的赵铤,转回头对元行钦说:“还有个事要元将军费心。
现下有许多义昌军士在营中,我对这些将士本无恶意,只恐军心慌恐。我知将军素有威信,行前,我想有劳将军与将士分说,以安军心,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