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生物知识笔记 > 生态学 No第章2

生态学 No第章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简答题

    1.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答:空间异质性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空间异质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两种空间异质性都会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如,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生物多样性越高。在群落中植物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则取食高度多样性高。

    2.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

    答:1新植物繁殖体迁入并定居。2群落内部环境发生变化。3原来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变化。5人类的活动。

    3.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

    答: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5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

    4.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

    (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

    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

    (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

    六、论述题

    1.论述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要点:

    (1)生物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性所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2)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群落。例如由于温度的影响,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3)群落的存在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植物群落对气候和土壤的影响。

    2.论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1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2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3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4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5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稳定是相对的。6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7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

    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10-14)

    一、名词解释

    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能量比例。

    生产效率: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量的百分比。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n+1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产量: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流通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

    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植被:是指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是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发生更替的一种植被分布格式。

    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四、简要回答

    1、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2、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

    &34;三向地带性&34;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3、简述热带雨林群落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赤道及其两侧湿润地区。

    (2)生境:终年高温多雨。

    (3)群落特征:1种群组成较为丰富;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3乔木具有板状根、裸芽、茎花等特征;4无明显季相变化。

    4、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主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为世界面积最大,最典型。

    (2)生境:亚热带季风季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2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3板根,茎花等现象几乎不见;4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5无明显季相变化。

    5、简述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美大西洋沿岸,西、中欧,亚洲东部。

    (2)生境: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北美为温带季风季候,共性是四季分明,冬季较干冷。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较丰富;2优势树种为壳斗科,槭树科,桦树科,杨柳科;3群落结构简单;4季相明显。

    6、简述北方针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半球寒温带,贯通欧亚、北美大陆。

    (2)生境:气候寒冷、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和,终年湿润。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较贫乏;2乔木以松属、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3群落结构简单;4不同树种的森林外貌和季相不同。

    7、简述热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热带森林与热带荒漠之间。

    (2)生境:终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3)群落特征:1有星散分布的耐旱乔木;2喜热禾本科植物占优势;3季相明显;4大型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丰富。

    8、简述温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温带大陆内部,荒漠与森林之间。

    (2)生境:半干旱、半湿润气温,低温。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贫乏;2以耐低温、旱生禾本科,豆科为主;3草本具典型旱生特征;4季相明显而华丽;5群落结构简单,仅草本层。

    9、简述荒漠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极端干旱地副热高压带和大陆中心。

    (2)生境:极端干旱。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极其贫乏;2优势植物是超旱生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短命植物;3群落结构极其简单,许多地方连一个层次都没有;4生物量和生产力极低。

    10、简述苔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冰洋沿岸。

    (2)生境:冬季酷寒且漫长,夏季凉而短促,土壤具永冻层。

    (3)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贫乏;2优势植物是苔藓、地衣和极耐寒小灌木;3植株低矮;4生长极其缓慢;5多年生地面芽为主。

    11、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12、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

    1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14、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1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16、简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减少的原因。

    答(1)前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被利用;

    (2)被利用的营养不能100被同化;

    (3)生物的自身代谢消耗。

    17、简述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

    答:(1)碳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2)人类活动对化石能量的大量使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18、碳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答:(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流;(73)碳酸盐的沉淀作用。(4)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