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醒醒吧,你们还把自己当精英啊?
第247章
能遇到白岩崧这样的父母,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父母终究是少数人!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们就该走他们走过的老路,这才是正道!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他们的羽翼下茁壮成长。
难道,我们读那么多书,就是为了在父母的羽翼下龟缩着吗?
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又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8年,华夏成年人,一年平均读本!”
朋友们,你们是远远超过这项数据,还是有的人还没有达到?
众人:“……”
“全国只有10左右的人,一年读过10本以上的实体书!”
而你,在这10之内,还是在10之外呢?
众人:“……”
恐怕马上就会有人感慨,都什么时代了还读纸质书,我们现在都在手机上阅读,我们在手机上读很多很多的东西。
很好,我们再来看一11下下一组数据!
“我国成年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电子书:301本!”
纸质书467本,这电子书数量,还没有超过纸质书呢!!!
众人:“……”
而大家,为这两组数据,做了多少贡献呢?
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呢???
众人:“……”
“……”
“……”
“经常有人问我:老白,现在的华夏人,怎么不爱读书了呢?”
众人:“……”
“解放前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的文盲率,超过80。”
“我们相当多的文化传承,是要靠爷爷奶奶讲故事、戏班子走街串巷、农村里头的这个演出等方式来进行!”
“当时,我国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民国时期大公报,在1938年的时候,也不过七八万份,因为识字的人不多,卖不出去。”
“因此,华夏在50年代,开始深抓、猛抓扫盲运动!”
“到了60年代,我们发明了拼音,有了拼音,更方便引导更多的华夏人,走进扫盲队伍当中。”
“截止目前,我过的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低于2。”
“我们国民的文盲率,当然,我说的是6岁以上的国民,文盲率已经低于5。”
“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贡献!!!”
“只有文盲越来越少,全民阅读,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但,现在的现象是,喜欢读书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
众人:“……”
“……”
“……”
“我很是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发现,现在华夏的阅读问题不是不读书的问题。”
“而是,原本在塔底下的很多不读书的广泛民众,现在反而开始看字了,他开始看网络小说了。”
“互联网让我们更多的普通的民众开始看字!”
“但,原本该读书的人,却不那么读书了。”
“大学生不那么读书了,甚至大学的老师都不怎么读书了!!!”
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的老师都不怎么读书了,孩子们怎么会读书呢?
从小学开始,很多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动的,被某种压力驱赶着读书的过程。
如果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你指望他大学毕业,走出校园之后还能爱读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很多的大学老师,根本就不带着学生们读书,也不给学生们开书单!
很多老师们尚且如此,学生们怎么会爱读书呢?
“有人要说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们滑滑手机就得到答案,为什么还要去费力的读那些课外书呢?”
“你们说的对,也不对,因为你们得到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
众人:“???”
“???”
“???”
这话是什么意思???
“别!把!知!识!当!智!慧!”白岩崧老师非常严肃的说道。
“知识的获得很容易,智慧的获得很难!”
“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让人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你们千万不要以为,你们每天都在获取信息和知识,这就是求学了,这就是上大学了,这就到终点了!”
“知识,正在成为一种很稀松平常的标配!”
“你们知道大学的升学率有多高吗?”
“90+!!!”
众人:“……”
“各位,一个升学率90+的教育,难道不是标配吗?”
众人:“……”
“你们还把自己当成精英啊?”
众人:“……”
“你还觉得自己上个大学,自己就高高在上啊?”
众人:“……”
“醒醒吧,大学离义务教育都不远了!”
众人:“……”
“当然,这是开玩笑,但我希望,华夏可以尽快把高中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基石,然后下一步可能大学!”
众人:“……”
“那么,到底该980怎么读书呢?”
“读书分【浅阅读】和【深阅读】!”
“浅阅读:就是让我们靠近信息和知识,让你不假思索的获得认识和经验,但,这些东西,往往帮不了你什么。”
众人:“……”
“而深阅读,是去靠近智慧!”
众人:“???”
……
有一个段子讲的很坏,就是哈佛大学情商课里头的一个段子。
一个教授去一个穷乡僻壤里头,坐船过江。
教授上了船就问那个船夫问题。
教授:“你学数学了没有?”
船夫:“没有!”
教授:“你学点物理了没有?”
船夫:“没有!”
教授:“你懂不懂计算机?”
船夫:“不懂!”
船夫很年轻,这位教授很心疼船夫,说:“你这三样都不会,你的人生已经失去了一半!”
船夫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变天了,乌云密布,狂风乍起!
船夫问教授:“你会游泳吗?”
教授说:“不会!”
船夫说:“那你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教授:“???”
……
这个故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那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