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找人帮忙
老大一家还没回来,老二一家照例跟着老两口吃。宋改改借口伤还没好,没力气收拾厨房,还赖着老两口一起吃。除了第一顿老大交了粮,宋改改说不过去,也跟着交了一瓢玉米面,后面这几天是一粒粮食也没交,饭点到了,自动就上桌吃。
粮食是宋改改分的,分粮食的时候俞婷已经走了,懒得掺和,吴春芬也跟着俞婷去了她家,吴春芬想第二天出发,着急跟俞婷问路上的情况。崔老大跟崔知礼两个大男人,粗枝大叶的,关注不到那么细。章淑兰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稻谷、豆子、玉米面这些都是主食,宋改改一样能占个四五斤的便宜,但是白面,她全分到她自己家了,一家5斤的面,宋改改给老大和老三家一家换了5斤玉米面。章淑兰也不要白面,全让给了宋改改,她要把白面都留给自己的几个孙子吃。
这样,崔老二一家分了20斤白面。
分了以后,老两口自己也没多少粮食,自己两个,加上老二家五个人的饭,一共七个人,老二和三个孩子的饭量都大得惊人,粮食很快见底了。章淑兰没办法,中午逼着宋改改交粮,不交粮就不做饭。
崔知礼回了这边,俞婷早把饭做好了,白米饭,辣椒炒肉,小葱炒鸡蛋,都盛好了,一家人准备吃饭,隔壁老两口那边吵的闹哄哄的。
宋改改尖细的声音传来:“不就一口饭吗?我们家儿子多,你让我们多吃一顿咋啦?不还是落到你崔家人的肚子里了,小气死了,就这么点粮食还问我要。”
章淑兰的声音,“你说的轻巧,我们老两口的口粮都让你们一家子吃完了,你的粮搁那干啥的?我不管,没粮你就别吃饭。”
宋改改说:“不吃就不吃,让你三个孙子都饿死算了。”
章淑兰也不甘示弱,“饿死就饿死。这个家,我也管不了了。三个儿子各管各家,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没本事的喝西北风。我没本事,挣不来粮食,一大家子都饿死算了。”
两个人专门在门口这片空地上吵,虽然都是站在老两口门口,说话都是朝着他们这边说的,就是专门说给他们家听的。
他们家这边专门有一个人在家做饭,顿顿大米饭,还有肉香。可他们连粗粮稀粥都快喝不上了,不就是拼命卖惨,就让你看不下去了来帮我一把。
宋改改、章淑兰、还有三个孩子,就坐在他们家厨房窗户外面哭。一边哭还一边瞟着他们这边。
俞婷就不吃他们这套,这两人就是附骨之疽,你今天帮他一点,明天他就想从你身上吸更多的血。
几人演了半天,屋里没有一点动静。
崔知礼从他们面前经过,一个眼神都没给。
宋改改呸了一声,站起来回家了。
过了一会,宋改改站在自家门口喊:“大狗,二狗,三狗,回来吃饭。”
三个孩子一咕噜爬起来往家跑,没一个喊他奶奶一声。
好歹也客气的问一句奶奶来不来我家吃饭,三个孩子一个字都没有,只留给他们奶奶几个风一样的背影。
章淑兰叹了口气爬起来,回到堂屋,跟崔义德面对面坐着,叹着气。
“老三越来越不像话了,以前他可不这样。”章淑兰说。
“你还想咋样?这些年老三给家里的已经够多了,74,75那两年灾荒,要不是老三,我们全家都饿死了。那两年村子里饿死多少人,你都亲眼见到的。”
“可现在他明明有,也不拿出来,都是他那个媳妇儿挑拨的,我还当她变好了,要谢谢祖宗菩萨保佑。可,可她这不是变好了,是变的更坏了,刚变过来,就挑拨的我们分了家,还挑的老大一家也不好好干活了,又把老三死死抓在她手里。”
“老三脑子好,可就这点不变通。你说那年我给他说的老宋家那个闺女多好,能干,麻利,啥活都能干……,还事事听我的,老三这个榆木脑袋就是没看上。”
“娶了这个活祖宗回来。我还说她家有钱,能多贴补点家里,谁知是个铁公鸡,只给自己花钱,对家里一分钱也不拿出来,白娶了个丧门星了。”
“我一个当妈的还说不得,一说老三就跟我翻脸,我不也是为他好吗?
“还害的老三不能去镇上再干那活儿了,家里这几年都穷成这样,他也不知道着急,天天跟着我们地里刨食。都是那女人害的,唉,当初我就不该同意他娶她。”
“是啊,您早干吗去了?当时不让我进门就对了,我也不用在农村跟你们过苦日子,我自己在镇上吃香喝辣不好吗?可您当时为什么就没有反对呢?还不是念叨着我的嫁妆?”俞婷从门口往屋里走,门口太阳光正强,章淑兰只能看到一个黑黑的影子向她走来,看着还挺瘆人。
章淑兰不妨俞婷突然就这样进来了,被噎的不轻,她恨不得打自己的嘴,早知道她要进来,就不该说这些话。
俞婷把一个碗放在崔义德面前,说:“爹,给您拿了两个馒头来。”
说完就出去了。
等她出去,崔义德拿起一个馒头,这是白面馒头,就是干嚼着也很香。
章淑兰走过去拿了另外一个,下意识的想给老二家那三个孩子吃。可看着老二家紧闭的房门,再想到刚才那三个一阵风似的跑走,一句关心的话都没问她,她犹豫了。
最后,低头咬下了一口馒头,中午不吃东西,下午没有力气干活,她可不想再晕倒了。
两三口下去,馒头就快没了,章淑兰喝了一口水说:“白面馒头好吃是好吃,就是小了点。也不多拿两个。”
崔义德不屑的哼了一声。这老太婆人心不足蛇吞象,以前俞婷不管他们一家人,自己一个人吃香喝辣的时候,她没意见,还巴巴的上去讨好人家。
现在俞婷变好了,知道照顾鱼宝和老三了,还让他们二老住进了他们的大房子,她就得寸进尺想要人家把他们这一大家都养活了。
不过就是看着俞婷给鱼宝和老三做了几天好吃的,痴心妄想着带着一大家子去人家家吃肉。
她也不问问人家凭什么要管她?
可劲儿的作吧,再把俞婷作回从前那样,有她好受的。
休息了这么多天,俞婷要去镇上买糯米粉,该做云片糕了。
她盘算着要不要带着鱼宝一起,鱼宝喜欢坐自行车,不如带他逛一趟,反正就是买东西,买完就回来,刚好带他出去见见世面。
在她的记忆里,鱼宝好像还没有去过镇上。
主意打定,她进屋给鱼宝换了身新衣服。
带着鱼宝骑车到了镇供销社。
还是杜大姐在值班,杜大姐看她抱了个孩子,白白胖胖的,很是招人喜欢,就说:“哟,舍得把儿子带来啦?真是可爱,太招人疼了。”说着就要抱鱼宝,鱼宝也不认生,伸出胳膊让杜大姐抱。
俞婷说要买20斤糯米粉,杜大姐好奇了,“你上次不是刚买了五斤?你做啥用这么多?”
俞婷也不好说她在卖东西,毕竟镇上现在也不鼓励买卖。就说:“做点小吃给亲戚尝尝,我妈同事多,您也知道的。”
杜大姐为难的说:“不是我不卖给你,妹子,我知道你不缺钱,也不缺票。但现在没人买这玩意儿,上面供应的也不多。一个月就二十斤,现在还剩下十斤,我都给你。后半个月别人就是想要,来了也买不到了。”
看着俞婷失望的样子,杜大姐凑到她耳边,悄悄说:“不一定非要来这买,你们村产米,自己打还便宜。你虎啊?跑这来买这么贵的。”
俞婷说:“我知道,可自己磨的没有机打的细。”
杜大姐捏细了嗓门,悄悄说:“镇面粉厂有机器,你要能找到人,想磨多少都行。”
“真行?”
杜大姐点点头,“我们这的糯米粉也是收的下面的糯米,拿去面粉厂磨完了给我们发下来的。”
俞婷心里有了数,回头找找谁认识面粉厂的人。
让大姐帮她把剩下的10斤糯米粉全称了,又给鱼宝试了双鞋子,付了钱,带鱼宝在镇上逛了一圈,回去了。
还没到中饭时间,刚好可以先把云片糕做上,晾凉了下午就能去卖了。
她有大锅了,章淑兰的厨房有过年蒸馒头用的大蒸笼,两个叠加在一起,一锅就可以蒸出四斤米的糕来,又省时又省力。可是她不会烧火,这是个大问题。
她想去叫崔知礼回来帮她烧火,又不想听宋改改的唠叨,崔知礼昨天刚下地干了一天的活,这会正是干活的时候,村里人都在地里。她这会去叫,宋改改又该说她不务正业,勾的崔知礼不好好干活,宋改改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懒惰又贪吃,在地里吵起来,全村人都知道了。
她丢不起那人。
她想起昨天崔知礼跟送奶的瑞娃说的话。
瑞娃是崔知礼堂哥家的孩子,崔知礼时常也会关心他过的怎么样,有时也会接济他。
昨天瑞娃过来的时候眼睛红红的,细心的崔知礼发现了,问他被谁欺负了。瑞娃不说话,站在那里眼泪直打转。
崔知礼问:“是不是你大娘又欺负你了?走,我带你去找她。”
瑞娃拽着不让他去,“三叔,算了。你这次去要回来了,下次她会扣的更多。我和奶奶的日子会更难过。算了吧。”
崔知礼叹了口气,别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好管,从厨房拿了俞婷做的两张煎饼塞给了瑞娃,瑞娃抹着眼泪走了。
瑞娃在书中的戏份其实比俞婷还多,俞婷很快要领盒饭了,瑞娃是跟着崔知礼一路走到最后的。
书中说,崔知礼生意做得稍微有点起色后,就把瑞娃带在身边一起做事了,当时瑞娃也才十四岁多,跟着崔知礼学东西,他脑子灵活,肯下力气,对崔知礼死心塌地,是崔知礼得力的助手。
瑞娃他平常除了放牛,就是帮大伯家锄草,大伯秋收的时候给他们点粮食。大娘总是克扣他的粮食,都不够他和奶奶吃。
瞎眼奶奶干不了别的活,每天在家帮人搓玉米、剥花生,人家会给两斤玉米面。两人的日子过的仅仅维持生存。
俞婷抱着鱼宝,顺着仅有的记忆走到河边,很快就在河堤下那座低矮的茅草棚里看到了瑞娃和他那瞎眼奶奶。
瑞娃正在帮他奶奶搓玉米,小手上搓的都是皮。
看到俞婷来了,瑞娃赶忙站起来,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说:“三婶,你咋过来了?是牛奶有啥问题吗?”
“牛奶没问题,挺好喝的。“
瑞娃松了口气。
“我来是想请你帮我个忙。”
“好嘞,在哪?我现在就过去。”
俞婷笑了,“你都不知道是啥忙,就答应了?”
瑞娃拘谨的说:“三叔和三婶是好人,不会欺负我,不管是啥忙,只要我能做到,我都愿意帮。”
旁边瑞娃的奶奶说话了:“是知礼媳妇吧?你们是好人,我瞎眼老婆子不中用,照顾不了孩子,多亏了你们年轻一辈的叔婶愿意拉孩子一把,让我们奶孙两个不至于饿死。你天天买我们家牛奶,知礼也总给我们东西,昨天的煎饼瑞娃也拿回来跟我一起吃了,这恩情我们记一辈子。你们对孩子的好我老婆子记在心里,我瞎了眼不能到处走,怕你们嫌弃,没有上门道谢,今儿你上门来了,我给你磕个头,替孩子谢谢你。”
说完就要跪下。
俞婷赶紧跑过去扶起她,“大娘,这都是应该的,您别客气。”
“那啥,我有点急事,想请瑞娃帮忙,我先带他过去,中午他就回来了。”
“行,行,瑞娃,快跟你三婶子去吧。”老奶奶推着瑞娃。
瑞娃应了一声,走到俞婷面前,对俞婷怀里的鱼宝伸手,“鱼宝,大哥抱行不?”
鱼宝也不认生,伸手让瑞娃把他接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