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刘基“洞若观火”
“哪儿来的十万大军?”
常山国东北南行唐县外(今河北石家庄市行唐县东北),刘和一路尾随后撤的匈奴军,在这里居然和刘基不期而遇。
“主公,伯温先生叛变了,他加入了黄巾,还把张角忽悠瘸了,所以送了十万大军给他!”
陈二抢先搭话,却被刘和狠狠地瞪了一眼。
“你闭嘴,让伯温先生说!”
陈二不服气地撇撇嘴,背过身去不再说话,刘伯温哈哈一笑,冲着刘和拱手道:“主公,确实有十万大军,不过黄巾的军队你是知道的,拖家带口全部算编制,其中老弱妇孺也不少,真正有战斗力的不多。
但张角说给我精锐,倒也没诓骗我,这十万人中,能战之兵将近三万,在整个天下的黄巾中,也算得上顶尖了。至于怎么借来的”
刘基轻咳一声,郑重地又拱手行礼道:“太平道神上使刘基,见过讨虏中郎将!”
刘和:╭(°a°`)╮()
经过一番详细的解释,刘和总算是明白刘基是怎么忽悠来十万大军的了。
简单来说就是:传承!
黄巾哪怕现在席卷八州,闹得风风火火沸沸扬扬,但只要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出来,黄巾起步就是巅峰,但巅峰之后,就是万劫不复!
谁都能看出来,黄巾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哪怕他聚众百万,也挡不住朝廷正规军的当头一击。
并且黄巾的发展模式,也注定了他不能长久。
一味地裹挟百姓,疯狂拉人头扩充军队人数,听起来这个渠帅几万,那个渠帅几十万,但实际上可战之兵不多,庞大的人数还会拖垮后勤。
不,黄巾没有后勤。他们是走一地洗劫一地,能抢的全部抢光,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包括被他们洗劫一空的百姓。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发展模式,确实符合太平道追求全民公平的初衷,但代价是惨痛的。
如此不事生产,却又疯狂破坏生产,还发展个屁。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张角就是看到了黄巾即将灭亡的结局,又感受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心忧不已,一直想为黄巾寻找一条出路。
刚好刘基来了。
本来张角是想拿刘基当马骨,壮大黄巾的声势,再挣扎一把的。结果刘基提出了更好的办法。
“身可死,精神永存。此处黄巾灭亡,别处太平新生?”
刘和目瞪狗呆,并且觉得非常熟悉。
“没错。”刘基含笑道:“就是上次主公说的,关于秦始皇已经获得永生这件事。”
“始皇帝嬴政为自己求长生,为秦朝求万世,结果自己四十九岁壮年而崩,秦朝二世而亡。基认为,嬴政看似失败了,但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大一统的理念,将传承千秋万代,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永生?”
刘和:其实我的意思是,秦始皇还活着,给他打五百就能当大将军-==(′Д`)
“那十万大军呢,在哪儿?”
如果真的有十万大军,刘和现在就敢包围了匈奴,将耶律阿保机麾下一个不落埋在常山。哪怕十万大军中可战之兵只有不到三万,刘和依旧有信心与匈奴决战,寻找机会全歼对方。
但刘基好像是空着手来的,背后除了陈二,一根毛都没有。
“还在巨鹿。”
刘基不好意思地道:“拖家带口的走的太慢了。”
刘和:我总感觉二叔在耍我,但我没有证据。
“听说主公已经击溃匈奴骑兵的消息后,基就让他们不再往西来常山,而是直接往北去中山郡(今河北定州市),拦截匈奴人。”
常山国往北不管是去代郡还是涿郡,都会经过中山国的地域。
(中山国是汉景帝刘启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诸县所置,刘胜之后中山王刘修无后,中山国除,后西汉还有几位封中山王的,也因为无后被除国。东汉开国,刘秀也封第十子刘焉为中山王,刘焉后世子孙中山节王刘稚于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薨,刘稚无后,国号除,中山归郡。)
“所以伯温先生专门来一趟是为了?”
“来恭喜主公发财了。”刘基嘿嘿一笑。
“发财?”刘和一拍脑门,指了指身后只剩下一千多骑的骑都尉道:“我现在伤兵满营,发哪门子财?”
“主公就说想不想全歼这一股匈奴人吧?”
刘伯温看着刘和搓搓手。
[滴滴,检测到刘基天赋技能“洞若观火”爆发,刘基智力值+10,刘基基础智力值95,当前智力值105。]
系统的声音突然响起来,让刘和一愣,但这并不是刘伯温第一次爆发天赋技能,七天前也有过这么一次,此刻想来,那时候刘伯温应该是正好在忽悠张角才对。
“洞若观火”天赋技能效果为:在遭遇大事件面临抉择时,智力值飙升,如同在黑夜中看火一般找到最正确的方法。
“我当然想了!”
不提那一个武庙十哲盲盒,单单半个月前的一战,骑都尉折损过半,损失惨重,刘和也强忍着一口气,想要报仇雪恨。
更别说匈奴从代郡进入汉土之后,一路的烧杀劫掠,犯下的累累罪行。
不报此仇,刘和枉为汉家子。
不然刘和也不会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尾随匈奴,时刻在寻找机会。
“那请主公将半个月前一战,缴获的匈奴战马,通通给我,基有大用。”
左右骑都尉损失过半,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战马,留着还会给骑都尉脆弱的后勤补给带来严重的拖累。刘伯温觉得,如果全部交给他,他能发挥出更大的用处。
主公是个聪明人,其中关节他自己就能想 明白,肯定不会拒绝的,最多就是问一下为什么,刘伯温也想好了回答。
只是刘和却没有问刘伯温要战马干什么,只是扭捏一阵道:“二叔啊,你来晚了,战马都被吕布带走了。”
刘伯温:吕布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