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处置
兵部职方司是个清水衙门,没有油水不说,还全是脏活累活(主要是全国画地图,三年一次)。彼其娘之!职方司员外郎徐大人暗暗骂道。王尚书升任吏部尚书,这帮混蛋就全去恭贺了,留自己在部里值衙。想到自己几乎倾家荡产才凑够的五十两却一口吃食都没见到,心中不禁更加愤恨。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骂骂咧咧的开始翻阅今日送上来的各地塘报。
第一篇是江西赣州卫的,说是最近周边又发现盗匪,但卫中兵器磨损严重,希望下拨些兵器。徐员外郎喝了一口茶,心想着:盗匪连正规兵器都难得,磨损了就不能杀敌了?这帮丘八,他娘的!随手把这篇塘报扔在角落。
第二篇打开一看,宣府守备发来的,近日关外发现小股鞑靼,宣府总兵领军斩获首级二十四个。这倒是个好消息,徐员外郎想着。一会儿放在最上面,上官到时看了肯定开心——他哪知道宣府出动了一个千户,斩杀二十四个大多妇女老弱的牧民,己方还损失了五六十人。
又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打开第三篇,辽东缺少冬衣,去年的饷银还没发放。这是个要钱的!他娘的!部里哪有钱?这段时日左侍郎大人还在为银子发愁!又不是只有辽东欠饷!得给上官排忧解难,徐员外郎想着,将这份塘报扔进废纸堆。
第四篇,浙江金山卫的,说是八月中旬大批倭寇登陆,金山卫将士奋勇杀敌,杀死倭寇三百多人,将倭寇重新赶下了海。徐员外郎想起了前些日子部里接到浙江紧急军情时左侍郎大骂这些卫所都是废物,连小小倭寇进犯都要求援。这不是不用援兵也能打过么?左侍郎大人看了肯定高兴。小心翼翼的将这份塘报放到一边。
第五篇,嗯?是个请罪的?海宁卫损兵折将,梁庄还他娘的被劫掠了?这新兴侯果然是个废物啊!难怪上官都骂这些勋贵都是纨绔子弟,果然害人不浅!梁庄知县不战而逃?他娘的!知县可是读书人,守土那是武官的事!孙毅?狗咬狗去吧!谁知道是哪家的子弟。不行,这个得加紧给上官处理!
拿着塘报去往王尚书府邸的路上,徐员外郎总觉得这梁庄知县史大人的名讳哪里听过。
临到时才想起没记错的话史知县可是杨阁老次子的六房妾室的外家之人(就是杨廷和二儿子小妾的外公家)。就说嘛,险些误了大事!徐员外郎庆幸的同时想着这事一会儿不能告诉顶头上司张郎中,晚些时候再悄悄提醒一下侍郎大人。
果然,张郎中看到徐员外郎时面色不喜,唤过他悄声问明情况接过塘报就让他回去继续值衙。见徐员外郎灰头土脸的离开,暗中冷笑了一下,这种场合还能让你出席?也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还和我斗?起身整理了一下仪容,谄笑着来到侍郎一桌汇报起来。
兵部右侍郎听了属下汇报,翻了翻塘报,挥了挥手,心下却想着如何写这篇奏折。眼下尚书大人转去了吏部,这兵部尚书之位可还有左侍郎大人虎视眈眈呢。一整日这位右侍郎心思恍恍惚惚,直到回到衙房,徐员外郎悄悄过来告密才定下了奏折内容。
此时的正德皇帝归程途中突然改了主意,来到了前大学士杨一清的府邸游玩。杨一清因之前在朝中时和江彬钱宁等人不睦而致仕在家。杨一清为人圆滑世故,从不阿谀奉承,在文官中颇有名望,又能和张永等皇帝近侍相交甚好。
正德皇帝看了奏折,嗤笑一声,将奏折递给杨一清问道:“杨先生,此事你如何看呐?”
杨一清恭恭敬敬接过奏折,看了起来,只见奏折里写着,梁庄县令史大人力抗不敌,新兴侯救援不力,致使梁庄被屠,之后新兴侯又损兵折将,幸而史大人汇同新庄县令金山卫赶到,杀死倭寇三百多人等等。
杨一清皱了皱眉头,从一个曾在九边(明代沿着长城设立的九所军事重镇)地区摸爬了许多年的资深官员的角度来看,胜利却没有匪首明显是不正常的,虽说兵部以首级计算战功,但大胜却无一匪首被擒获或斩杀,这就很不正常了。奏折里反复强调这个史县令虽有过却也有功,而且看着功大于过,说明这个史县令的后台明显官职不会太低
正德皇帝见他半天不说话,似漫不经心的敲了敲桌面。杨一清忙低头斟酌着说道:“此事看着有些蹊跷。”
“有何蹊跷啊?”正德玩弄起手指,笑着问道。
“这匪首竟无一人被俘获或斩杀”
正德性子顽劣,好恶全看心情,加上对文官大部分比较反感,因此对勋贵武将尤为看重,整个正德朝很少处罚勋贵。听了杨一清回话,笑着招过贴身太监,说道:“拟诏,新兴侯损兵折将,有损天威,念其往日有功,免去其海宁卫指挥使,回家奔丧吧。新庄县令去嘉兴做个通判如何?”
杨一清知道皇帝在问他,小心的说道:“全凭陛下做主。”
正德知道他不想得罪人,笑着指了指他,说道:“你啊!那就让他做个通判,梁庄史县令功过相抵,留任梁庄县令。金山卫让兵部按照规制奖赏吧。”说罢,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又说道:“朕观这清浦江水清鱼多,杨先生陪朕去耍耍。”
杨一清叹了一口气,低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