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隋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隋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隋朝统一后,隋文帝和隋炀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政治上,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则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为州县两级行政机构,同时在北魏、北齐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律》;经济上,鼓励发展生产,实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来检阅人口、制定税额,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并且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选才上,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创建科举制,成为影响中国千余年的选才制度;军事上,继承发展了北周的府兵制,对外屡次打击突厥以及吐谷浑的入侵,维护国家安全。同时隋炀帝还营造东都以及开通大运河。
开皇之治
隋文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隋文帝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选官上,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被唐朝所仿效。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社会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史称“开皇之治”。开皇之治为后世唐代的繁荣强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建立的中央官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三省是内史省(唐朝后改称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相权一分为三,把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皇律》
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臣子在北周、北齐律法的基础上撰定新的律法,开皇三年又命苏威、牛弘等重修,删繁就简,成12篇。《开皇律》分名例卫禁》《制》く婚》《厩库)《擅兴》《盗喊》《斗讼》《许伪》《杂》《捕亡》《断狱》12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答五等。改定后的《开皇律》法行宽平,适应新王朝建立之初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它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大索貌阅
隋朝推行的一项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政策。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进行了一次“貌阅”。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输籍定样
隋文帝时期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开皇五年(585年),文帝行“输籍定样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从轻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为建立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创造了条件,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经济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举制
隋朝到清朝实行的选官制度。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场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到明朝,科举制度形成了包括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在内的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准,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布下一年开始废除科举。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重才学而轻门第,削弱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政治效率。
突厥
历史上活跃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原为匈奴别支,6世纪初始称突厥,6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创立了以游牧为主的突厥汗国,隋时突厥进攻中原,被击败。582年,突厥分裂成东、西突厥。西突厥控制今新疆和中亚大部地区,657年被唐灭亡,并于其地置府州;东突厥控制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630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东突厥在682年曾一度中兴,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被唐与回纥联合攻灭。
吐谷浑
历史上活跃在今中国青海、甘肃以及四川地区的民族,本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年鲜卑大迁徙时,吐谷浑部迁徙到今青海地区,它逐渐征服了当地的羌族,建立起吐谷浑国。南北朝时,吐谷浑和南北都曾通商往来,先后依附宋、齐和北魏,唐太宗时曾命李靖讨伐,吐谷浑降唐。8世纪中叶其地为吐蕃所占,遂散居朔方、河东等地,与当地民族逐渐融合。吐谷浑信奉佛教,以游牧为业,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政权组织多仿照中原王朝官制。
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运河,又名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时,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后来元朝又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大运河主要分为通济渠、山阳渠、永济渠以及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维持对高丽征战的物资转运,客观上也加强了南北联系,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