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姜家学童
转眼间,冯三已经到了5岁,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冯三每天的必做任务就是默默背诵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一些内容。
有时候想不起来了,就用木棍在地上记下来,在旁人看来小三儿有成为傻子的潜质,可冯三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四年时间,非常充足,简单按照知识积累来说,可能已不弱于一般的读书人。
姜家老爷老年得子,最为开心,因为诺大的家业终于有了继承人了,虽然说之前有一些儿子,但是那些儿子却有一些憨傻。
眼看这个最小的儿子姜坤年少时常常聪明伶俐,即便年少,在姜老爷看来却是姜家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武德四年的春天,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早已脱下厚厚的衣服,聚集在姜家学堂的大门口。
因为姜老爷仁慈心善,早已在年前就通知各家各户,凡是家中有5周岁到12周岁的男娃,都可以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到姜家学堂去报名,通过选拔后可称为姜家学堂的一名学童,如果通过姜老爷选拔,可称为小少爷的伴童。
一开始,大家都都很高兴,可想到成为学童后会面临家庭无劳动力情况,又有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王二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他想要小三儿成为学童。
因为成为学童后,如果功课突出,姜老爷会推荐入仕,虽是一些末尾小吏,但也是吃官家饭,就可以摆脱困境,从此鱼化成龙。
冯三也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可是他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冯三考虑入仕可能是一条摆脱贱户的机会,身为现代人,怎么可能容忍自己成为别人的奴隶,生杀大权握在别人手里。即使姜老爷是大家口中的仁慈心善之人。
冯三这个想法已经酝酿了4年之久,但一次都没和母亲和干爹说过,原因是担心走漏了消息。
况且母亲一直认为做一辈子的奴婢其实也挺好的,不用担心吃喝用度,如果有机会,冯王氏很愿意自己的儿子能去小少爷身边做一伴童。
二月二清晨,冯三便被母亲早早叫醒,洗漱之后,便被带着前往姜家学堂门口,默默的等待着选拔仪式的开始。
一阵声音传过,冯三看到姜老爷的车驾徐徐往这边赶来,仔细看来,有6架马车,估计今天来的不仅仅是姜家小少爷,宗族之内的其他少爷也一起过来了。
每架马车上面都坐着一个姜家少爷,赶马车的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人,估计是战场上下来的私兵。马车的左边都跟着一个嚒嚒一个丫鬟,右边均是两位贴身护卫。
不愧是谯郡的大户人家,虽已没落,但是威严悠哉。
只看远处车队,均是清一色的高头大马,一看都是好品种,冯三虽不认得好坏,但是看那高头大马的气势和那雕工精益的马车就已然知道姜家到底有多大的底气了。
给老爷赶马车的正是王二,王二远远看到冯三和冯王氏,无声的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便下车跪倒在车旁,充作姜老爷的下车凳。
姜老爷下车后扫了扫跪着的人群,当然冯三也在其内,并没有说什么,抬腿便进了姜家学堂。
姜老爷进去后,等陆陆续续的姜家宗族之人也进入完毕,人群中不知道谁带头,也低着头,弯着腰缓缓的进入祠堂。
随着人群慢慢的全部进入之后,姜家学堂的先生轻咳一声,在请示姜老爷之后,便对着人群说:“诸位,请把已报名的孩童留下,其余人等请退出学堂,考核结束后自有人通禀。”
诸位乡邻听到学堂查先生的话后,也知道这是学堂的规矩都转身离开。
一瞬间,学堂内哭声一片,有的孩子从未离开过父母,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考核,有的孩子没忍住,就哭了起来。
而后自有先生的书童把这些哭了的孩子带到了一边,好生安慰,终于让这些孩子结束了哭声。
此时冯三的注意力都在姜老爷身上,看到姜老爷的表情,也并没有不耐烦,反而吩咐下人去给那些哭泣的孩子拿一点点心过去,才知道传言非虚,姜老爷果然是仁慈心善之人。
总的来说,学堂的考核并不难,第一轮考核就是查先生的初选,没什么复杂的,好似就是看孩童的长相是否俊秀,口齿是否清晰,说话是否流畅。
就是这样的简单筛选,已将今日前来报名的孩童排除掉了一半,冯三很幸运的过了第一轮考核。
第二轮更简单,是让每一个人写自己的名字;按理说这个比第一轮还要简单,因为第一轮有很多人就是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被排除了。可就是冯三认为这最简单的一轮,却瞬间只让学堂里面保护自己在内的只有十二位孩童了。
细细想来,这第二轮其实并不容易,毕竟对于一个父母不识字,笔墨纸砚更是没有的人来说,想写对自己的名字其实很难。
第三轮考核的是背诵三句《论语》,其实过了第二轮就已经过了考核,第三轮就是查先生想看看有没有好苗子,毕竟这个第三轮考核已经快二十年都没有人能过关了。
只看见一群孩子抓耳挠腮,冯三心想或许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背诵几句,但是想到自己的家中情况,又有些担心,最终还是忍住。
查先生等了一刻钟之后,仍然没有孩童主动答题,也是结束了此次考核。
最终本届学堂成功入学十二人,加上六位姜家少爷,共计十八人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