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缘起
我推开面前的这扇门,缓步走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中式走廊,走廊的尽头站着一个瘦骨嶙峋的佝偻老僧,老僧面目慈悲,眉眼间竟和我师父有几分相似。
“阿弥陀佛……”老僧双手合十,微微躬身施礼,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开口道“女娃子,莫怪贫僧多嘴,你可否认识愿慧?”
我躬身合掌回礼道“老师父,愿慧正是家师。晚辈无相,未曾请教老师父名讳?”
“原来你就是愿慧的徒弟啊”
老僧笑着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老僧名叫世明,按辈分,你应该叫我一声师爷,你以后叫我明老就行。”
“明老,这是什么地方?”我问道。“此地啊,名叫六道……”
明老清了清嗓子,开始跟我慢慢地介绍起来:“‘六道’这个名字,源自于我佛家的‘六道轮回’,它是一支唐太宗时期成立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历代我们佛家的高僧大德发起并领导的。他们的名字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因果循环,每一代六道的成员,都是由各门各派最精锐的能人异士组成。
当年鉴真祖师东渡、玄奘祖师西行,也将六道带去了东瀛和天竺,开枝散叶……”
他顿了顿,接着说:
“‘六道’的使命,是以慈悲为本,调和人界和灵界的冲突,维系着人间与灵界的和平。
在这千百年来,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无论是繁荣还是衰落,六道都在幕后默默地与朝廷保持着微妙的联系,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如在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令禁止巫术活动,大量的能人异士遭到抓捕杀害,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正是‘六道’在背后调解,使得这场风波平息。
又如近代的抗日战争,六道也曾秘密地协助政府,一边运用他们的力量来迷惑和阻碍敌军,一边游说各地的僧人和道士,组成了抗战僧人连和道士连来抗击倭寇。为国家的抗战大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十年代,国家成立了507所和749局,在对人体特异功能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招揽了一群能人异士,来处理一些超自然事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六道再一次与官家取得了联系,协助他们来解决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棘手问题。”
明老继续道,说着,他打开了身后的门,带我走进了六道的正厅。
六道的正厅,和我以前去过的地方都不一样,是一种古朴的中式风格,看着颇有种千年古刹的味道,在这之中,一些屏幕贴墙放着,上面一串串文字信息正飞速地滚动着。
“六道,分为天、狱、人、生、修罗、鬼六组”明老边走边道“天组负责指导和领导,就如同佛教中的天道,他们有着最高的地位和权力,是整个组织的决策者。
狱组,他们的职能相当于执行者和惩罚者。如同佛教中的地狱道,他们严格执行天组的决策,对组织内外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人组,他们是组织的主体,代表着佛教中的人道。他们在日常事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行。
生组,他们的职能是照顾和保护生命,如同佛教中的畜生道。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人类世界和灵界的冲突,保护万物生灵。
修罗组,他们是战士,如同佛教中的修罗道。他们是组织的保卫者,用于应对外部的威胁和冲突,也会出面解决生组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后的鬼组,他们是信息的搜集者和分析者,象征着佛教中的鬼道。他们负责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为组织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听着明老的话,我还是没有搞懂我师父叫我来的用意,我把请柬拿给了明老,明老看了看,笑道:
“娃子,这叫“六道柬”,这是六道的信物,当年你师父也有一封。每一位六道成员都会留下这样一封六道柬,留给自己的传人,传承自己的衣钵。”
明老拿着六道柬端详了一会,又道“你能找到这里,愿慧应该是已经给你灌过顶传过法了吧。”
见我面露疑惑不解的神情,明老又问我在收到六道柬之前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奇怪的事情,我便把昨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明老。
明老听罢,笑道
“娃子,没想到你还有这般机缘,你梦中见到愿慧,就是愿慧在为你灌顶传法,愿慧所传给你的,是我佛门的秘法,名叫《金刚诀》。
此法对人的灵感知能力要求极高,曾经这金刚诀的地位可谓是无上秘法,但里面的内容很多都在传承的过程中丢失了。
传到愿慧这里就只剩三句了,即使仅剩三句,他们这一辈也只有愿慧自己会,没想到你这娃子倒是天资过人,居然能够掌握。
当你默念金刚诀的时候,你体内的灵感力就会被引动,让你能看见灵体,听见它们的声音,也能与它们交流。”
说着,明老抓起了我的手,盯着我被饿鬼咬伤的手指正色道:
“金刚诀的力量虽强,但也有其局限。那些恶灵鬼物,尤其是像你遇到的饿鬼这样的,都是因恶业深重而化成的,
它们的力量强大,而且充满了业毒,你所感觉到的那种饥饿感就是业毒造成的,还好你娃子聪明,想到用冥想来镇压贪业,不然你现在就已经是一具枯骨了。”
听了明老的话,我感到冷汗直流,还好我命大。
“娃子,你记住,以后再遇到灵体的时候,万不能贸然与之接触,否则,你将会有性命之忧。既然你有六道柬,那么,老僧问你,你可愿意加入六道,以你之力,维系人灵两界的和平,度化这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
明老的这番话,让我感到热血沸腾,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思索了片刻,看向明老,眼神坚毅,道:“晚辈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