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小寒
岁终,冬去春来。
青瓦屋子里,白净少年身披裘衣。在暗淡烛火照耀下,持着扫帚,扫除屋子内积留半月的纸钱灰烬,继而除旧布新,制作腊味,祭灶等。
少年姓陈,名不器。在初入学堂时,陈不器常被同龄学童依据“不器”这名字,笑讽不成气候,大器难成。陈不器那时也曾在心底埋怨过父母为什么取这个名,直到一名同窗姑娘与他谈到《论语·为政》中的“君子不器”,陈不器才确实觉得这名字,其实不错的。
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说法,这时陈不器终于切身体会。位于梅子巷的青瓦屋总是比黄土巷里常有破洞漏风的土房子要好些的。纵使无寒风吹入,但陈不器依旧被冻得颤抖不止。
陈不器最是遗憾的,是立秋时分,没拉下脸去做些收割稻谷农获的活计,多攒下几吊铜钱。
所以,此前陈不器常对着大门发呆,寻思着是更易门神像还是改换春联。一颗铜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还是个少年。
最终陈不器在几日前做出抉择,现今贴上了崭新门神像,口中轻念“希念钟魏护家宅,魑魅魍魉不经道,厄运灾气不入门……”接着少年敬香躬身小拜,于心底许下几个对来年的期许。待这些做完天色已然濛濛亮,陈不器忙收拾好先前准备的腊味,饺子,再搭上两块红糖,两颗橘子,装入内覆有白布的小竹箱内,提起这些,戴上搭耳帽,出门朝小镇西边的凄凉山走去。
大概是先前忙活了好一阵,热了身子,陈不器这时踏入寒气里,反而不觉得很冷,就是过了一阵,脸颊处有些冻的微微发红。
一路西行,陈不器经行黄土巷的黄泥井,一名干瘦少年正取着井水。陈姓少年与那取水少年虽认识,却并不怎么熟络,就没刻意打招呼,只是擦肩而过。
而后就来到了一处名为“三酥坊”的糕点铺子,这时铺子才刚开张,守着铺子的老人无精打采,慵懒的瘫坐在太师椅上,眯着眼似睡非睡。
“刘爷爷,能给我一块荷花糕吗?”陈不器轻声细语,既惧怕守铺老人被惊醒,又怕老人不应答。好在老人只是闭目养神,听到这就从太师椅上站起,舒展了下筋骨,麻利地从身后笼屉里取出一块荷花糕,裹上白纸“刚出笼,热乎着呢,吃着别烫嘴了。”
陈不器应了声嗯,掏出十枚铜钱,恭敬地递给老人,将荷花糕收进竹箱,而后就缓缓离开,继续向西。
陈不器有些失望。
那个和陈不器谈论名字的同窗姑娘,就是守铺老人的孙女。多半是此刻天还早着,姑娘还睡着呢。
陈不器喜欢吃这家铺子的荷花糕,但他不知道,他是喜欢荷花糕而喜欢那位姑娘呢?还是喜欢那位姑娘而喜欢荷花糕呢?
他也从不知道,自己的娘亲为何喜欢吃荷花糕。
眯眼望向远去少年,守铺老人摇了摇头“是个好孩子,就是注定了这辈子离不开小镇,可惜了。”守铺老人算了算日子,还有莫约两个月份吧,就是铁匠铺剑炉的出剑日了,一甲子一度。待那时小镇将会暗流涌动,继而风云汇聚,那时,哪怕乞儿痴子也可能乘风而起,但唯独唯独这名陈姓少年,老人可以断定他绝会被困于小镇中,终生不可离,甚而没有什么除非。
因为老人所站之处,要高于小镇里所有人,故而能看见一些波云诡谲下的幕后推手,伏脉千里中的草蛇灰线。
陈不器走过一处莲池,池内大多莲花早在秋末就枯败垂落,莲叶也只留些许苦绿。少年没从莲池上宽阔的石拱桥上走过,却反而寻了个偏僻土路,杂草丛生。
斜视拱桥之下,有一处极难观望到的隐秘角落,暗生一朵青色荷花,终年未开,始终含苞。
陈不器很喜欢这朵青色荷苞,每每见到这荷苞,陈不器心里就有安处,哪怕未来不可测定,苦日子一望而见,他也觉得能忍下苦去。
再往后,陈不器行至一酒肆前,驻足良久。
酒肆彻夜开放,并未收摊。酒肆小二也正瘫在椅子上,只是确实睡着了,鼾声如雷。
陈不器最终也没买酒。
————
往前数到小寒,镇子南边君家府邸一处屋子内,
君家次子,镇子上闻名的病秧子少年君清风,正借着油灯,孜孜不倦地阅览书籍,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含道经,农书,药书,志异小说等。大致是觉得有些寒了,君公子将床边火盆挪近,再裹上被子,脸色才稍显红润。
正当病弱少年细细考究某句诗词意像出处时,门外传来三声扣响。
“进来吧,周姨。”
一美妇便轻推大门,才推开一个小口子,连忙端进一小锅鸡汤,置于书案旁,又火急火燎的忙关住门,以防寒气侵袭。
“夫人这些日子来了厨兴,熬了锅参鸡汤,少爷您快趁着汤还热,喝下暖暖胃吧。”周姨扶着君家少爷的额头,既是疼爱,又是痛惜。
君清风天生得了一怪病,小时是每逢病发遍体生寒,十岁后更是终年寒气难消。这些年来,君家不顾花费,请来数位名医,却总是不得病理。君家上下对君清风算是仁至义尽,从不在待遇上有所区别,甚而会因这怪病对他有所优待,但君府上下眼尖心慧者,都察觉到君家老爷和夫人吴氏,对君清风这个小儿子有种莫名的疏离。这些年来,反而是照顾君清风的周姨,与君清风情同母子。
“这汤是周姨煮的吧。”君清风舀起一勺汤,问。
周姨有些无奈“还是瞒不过少爷你啊,我熬煮鸡汤时夫人见着了,尝了口汤,夸我有心了,之后还加了许多药补,这人参就是夫人特意找老爷划来的,其实夫人也担心少爷您呢,只不过不善言辞……”说到这,周姨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竟流起泪来,将君清风拥入怀中,想喊“我苦命的少爷啊”,却始终没喊出来。
大致半柱香的时间,周姨才放开君清风,擦了擦泪,展颜微笑。
“这汤我会喝完的。”君清风道,顺势再帮周姨将泪痕擦净。
“那少爷,我就不再叨扰了,望少爷安寝。”说完,周姨便离开屋子。
君清风望着由许多名贵药材熬制的汤,眉头紧皱不止。这些年少年窝在房内,看过许多药书古方,其中,有两味药材“蛇苔花”和“陈瑜子”,熬煮后激发阴性,于自己的怪病是大为有害的,君清风不认为有这么巧合的事。
想的通想不通,其实没差,到这会,自己的身体如何,君清风其实比那些名医,更明了。
“小寒大寒寒的透,来年春天天暖和。”一句忘了是出自哪本书里的民谚,君家公子轻念到,接着便囫囵把鸡汤喝下,吃的满嘴流油。
“愿我寒尽大小寒,报得人间三春暖。”君清风呵呵笑到,提笔写下,写完后撕下,扔至火盆内,望着这些墨字烧尽,成灰,又不知哪来的风,将诗灰卷杂由门前微不可查的一丝缝隙吹出门外。
“来年春天,春风会很暖,更暖。”君清风依旧借着油灯光华,阅览群书,不过药书,古方那些的,不再看了。
少年不应死于节气大寒,不应死于疫病大寒,只应死于人心大寒。
君清风终究没有熬过这个冬天,终究是没能迎来暖春,在大寒时分,冻毙。死前正襟危坐,尸如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