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新的书院
他们可不差钱!
众人对于云华春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可又在私底下偷偷打听,拿了字的是哪些人家?
自己能弄到手不?
至于那些拿了字迹的人家,自然是忙不迭回家拿钱,赶着去报名了。
最先抢到字画的都是提提前到消息的人家。
比如项家,项博财的哥哥项博闻。
项金良生了好几个儿子,唯独这个老来子最是憨傻,便想着帮他找个书院念念书。
选了几年,项金良都没选出满意的。
后来朝阳书院横空出世,哪怕这书院毫无名气,可是个男爵开的。
哪怕学不到什么东西,去书院里认识一些朋友总是好的。
这次项博财回家,着实给了项金良不少的惊喜。
且不说项博财的同学是南潼前知府家的亲戚,连带着男爵他闺女变成了县主,他们院子里还有宫里的人伺候着。
这是去镀金了!
再看看自己儿子,捧回来的一大堆纸张。
虽然前面的纸丑了一些,但后面越写越好,比起邻家秀才郎的小儿子也算不差。
项金良从未对自家的傻儿子抱有多大的期望。
以前他也给儿子请过先生,那些读书人脾气大的很,说他儿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扶不扶得上项金良自己有数,外人来骂自己家的宝贝儿子他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可是去了朝阳书院就不一样了。
那厚厚一摞草纸,说明了自家儿子有多努力。
回家以后,项博财晒出了先生给他的奖状和奖品,说他认真求学,每天都有进步。
假期的时候,项博财也不忘日日学习,还偶尔去同窗家中一起商讨作业。
看着儿子越来越努力,项金良心里那个高兴的啊!
云男爵真乃神人也!
他儿子哪里是烂泥,明明是那帮人错把黄金当粪土!
听说了朝阳书院缺钱这事,项金良抱着钱袋子就想上来。
钱是小事,若是用这些钱能换得儿子成才,再多给些他也愿意。
周围人想捐钱的心蠢蠢欲动,但云华春设了一个上限。
最多只能捐一千两,最少,最少不设限。
云华春倒是没跟那些拿了他字的人说这条规矩,反正多余一千两的他都劝回去了,说自家只收这一千两。
这种事以后还会有,他没必要收这么多。
云华春钱收了,自然是给人办事的。
当即在学院里立了一块碑文,问了问碑上刻谁的名字。
让人快马加鞭把碑造好了,立在学校旁的空地上。
告诉学生们,这是资助他们念书的捐赠人。
这笔钱财自然是用来给前院的孩子的。
“媳妇,我打算在城里再开一个书院。”云华春说道。
万红梅听到这话,头也不抬道,“开呗。”
自己男人做事有分寸,她一点也不担心。
“我想城里开一个和前院一般的书院,再开一个露天的,免费教人念书。”云华春说道。
万红梅听到这话终于停下手中的活,“露天的书院?”
“就是找个板子,每日教上一些字,哪怕是城里过路的人也能听听。”
云华春滔滔不绝说着自己的计划。
在这个年代,百姓不识字似乎是一种常识。
要是个普通人家,家中里里外外都识得字,那兴许叫隐士家族了。
该念书的不止有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亲戚。
学习是不分年纪的,若有向学的心,什么时候都可以学。
知识是无价的,学习是有门槛的。
在这里,门槛便是钱财。
“露天书院不需要教多了,一天教三个字,一年就是上千个字。”
“明年重复教这些字,再另外多学一些,长此以往,这周围的百姓不就能多识些字了吗?”
钱到账了,云华春在南潼府也有人脉,这朝阳书院分院很快就开起来了。
云华春找了几个性子好的先生,另外找个宽敞靠近城门的院子。
院子内是孩子们念书的地方。
依旧是每人收上五十文的学费便能念一年,女子学费全免。
这消息刚刚传出来就有不少人来打听。
可在听说了,这只是朝阳书院的分院,完全由其他人来打理,云华春甚至不会来这里上课以后。
不少人索然无味,这哪有正经的朝阳书院好。
来报名的有吗,有,只在少数。
不少打算送孩子去念书识字的人家,觉得这五十文实在,想把孩子送这里。
可终究,朝阳书院跟别处是不一样的。
对于前来报名的人,先生把规矩讲的明明白白。
你想把孩子送来念书识字行,我们这里能教五六千字,学上几年你的孩子想必是认字无碍了。
当若是冲着科举考试来,你可就走错了地方。
这里不教科举写文章,老师也不一定有秀才的文凭。
只认字,不教科举?
超出了不少人家的想象。
这年头读书谁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考上了秀才举人,便是改换门庭。
读书不为做官,为什么?
所以这书院的招牌一打出来,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既不能为科举所用,这书院有何用呢?
光认字有什么用?
对于这些话,云华春都没出门回应。
另外收了几个学生,开了个书法补习班,教这些学生写书法。
分院的门栏低,就摆在那里,爱念书就念书,不爱念书就不念书,没人能挡着你。
即便如此,有不少的商人和工匠把自家的孩子送了过去。
入了商籍的人家,几代之内科举无望,除非碰到什么大赦天下之类的好机会,否则很难出头。
做生意的不能不识字,朝阳书院便宜,便把自家的孩子送了过去。
匠人们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不期望自家的孩子能考上科举,但盼着他们认了字,未来会好些。
还有不少小吏。
云桃在空间里跟她爹聊过这件事以后点点头。
荔安也该建个书院了,建给荔安的孩子们。
等到过几年,朝阳书院的学生们长大以后,甚至可以直接来荔安任教了。
那些孩子们成不了秀才,可靠着自己的本事找个差事干不成问题。
何况这还是个包分配的好工作,他们应当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