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烧鸡和香味
云桃笑罢,摸了摸姜衔的头。
人总得向前走,不管生活是好是坏。
南通城周边修了不少水泥路,连带着附近的官道也是水泥路。
云华春坐在马车上感觉比逃难的日子舒服了不少,起码不会颠坏屁股。
云家平日习惯都是中午吃好,晚上吃少。
因着云华春不在家了,万红梅跟自家闺女商量了一番,改了习惯。
每每夜深人静,车队里的篝火烧得啪啪作响。
夕阳渐沉时,云华春就会听到空间客厅里的动静。
一阵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外加妻女的说话声脚步声。
云华春人顺势往垫子上一歪,盖上自己的薄被,身形瞬间在马车里消失。
“来,洗个手吃饭了!”万红梅说道。
空间里没水,万红梅每次进空间前都会提前备盆水。
今晚吃的是海带排骨面。
炖了一下午的海带排骨汤,加上新鲜扯出的面条,再烫了几根青菜,配了两碟子小咸菜。
云华春轻嗅了一口,赶忙在水盆里洗了手,又拿旁边的干毛巾擦了擦。
一家三口围着桌子认真吃着晚饭,客厅里满是吸溜面条的声音。
云桃抽了个纸巾擦了擦嘴,慌张说道,“衔儿好像在我屋外找我,我去了。”
从哪里进的空间,就能听到那处附近的声音,所以姜衔的声音只有云桃能听到。
云华春吸溜喝完了面汤,收拾了碗筷放在木盆里,木盆的水他洗完手就随手倒掉了。
“媳妇你辛苦了,我回去一定天天帮你洗碗。”
万红梅听了这话没有丝毫感动,端着木盆离开空间前挑了下眉头。
“早点睡。”
空间里的人都走光了,云华春自然也出了空间。
吃饱了人就犯困,正好睡觉。
可没等他睡意上头,就听得外面的人喊他。
“云男爵,白龙使的大人打了几只兔子,男爵下车来喝完肉汤暖暖身子吧?”
嗝……
云华春在车厢里忍不住打了个饱嗝。
自从跟家里人一起在空间吃饭后,他都跟外面的人说着自己过午不食,不爱吃晚饭,不用管他。
“不用了,我不饿,你们吃吧。”云华春拒绝道。
外面的人听到这话便也不再强求,云男爵不吃便不吃。
只不过,到了某些郡县,瞧见了什么新鲜东西。
譬如吃食头花一类,云华春总会买上一些。
良西县的烧鸡做得极为好吃,众人路过此地在客栈留宿时。
买上几只,就着客栈里的下酒菜,悠然享受着晚饭。
娄昱丁点了几个菜,相邀云华春一起喝酒。
盛情难却之下,云华春跟着吃了几口。
一尝,这烧鸡的味道果然不错。
“娄大人,这鸡是外面买的?”
娄昱丁点点头,顺带点评道。
“我当白龙使东北西走数年,去过大晋不少地方,吃了不少的吃的。良西的烧鸡当是大晋最好吃的烧鸡,只可惜烧鸡冷了味道就差了,别的地方是吃不着了。”
云华春听罢点点头,夹了一筷子鸡肉。
“确实不错。”
等会儿给他媳妇闺女买几只回去。
于是吃晚饭后,云华春唤着客栈里的小厮,帮他跑腿买了两只烧鸡,带回房中。
白龙使中人皆是耳目聪颖。
云华春买烧鸡的时候没避着谁。
云华春不爱吃晚饭的事,白龙使的众人也都知道。
黎千宸坐在客栈内堂捧着茶杯瞧了一眼二楼,客栈里还有不少客人在吃饭,周围热闹的很。
见着店小二领了赏钱高高兴兴从云华春的房间出来,黎千宸收回了目光。
天色渐黑,店里只剩下掌柜的拨弄算盘的声音,还有三两醉酒的客人挑拣着残羹冷炙。
黎千宸凑巧去厨房要热水,瞧见了院子角落的一个熟悉人影。
是云华春。
似乎是把油纸包里的鸡骨头分给院子里的狗。
黎千宸瞧了一眼,骨头的分量还不少,想着店小二拿上来的油纸包,应当是两只鸡。
云华春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跟着抬头。
是黎千宸!
“见过院长大人!”黎千宸拱手道。
“黎大人啊,都不在书院里了,别这么客气。”云华春跟着打哈哈道。
看了一眼脚边的骨头,夜色这么黑肯定看不清。
“我今日胃口好,便吃多了一些,让黎大人见笑了!”
“烧鸡很好吃,学生也贪嘴了,院长不必介怀。”
两人打了个招呼,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黎千宸站在原地,吹了会儿冷风,若有所思朝着云华春的背影望去。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怎么在院长的身上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
那味道极为寡淡,他在书院上课时每日都从小先生身上嗅到过,连续嗅了半年,还算熟悉。
应是女孩子用的香膏一类,黎千宸当时并未多想。
可白天凑近院长时,并未闻到他身上的香膏味。
黎千宸不由脑部了云华春一个人在屋子里吃了两只烧鸡,吃完还擦了点香膏。
这……
黎千宸觉得,院长大人应当不是如此繁琐之人。
难道是自己想小先生了?
回忆起记忆中的女子,黎千宸很快甩开了脑中的思绪。
小先生很好,但毕竟是他的先生,他自当尊师重道。
云华春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香味被黎千宸瞧出了端倪,回到客栈里,整理床榻上了女儿给他织的围巾。
是今天晚饭时女儿给他的,风大了,戴起来刚刚好。
往北走了半个月,天是越来越冷了。
云华春早就换上了媳妇给他做的羽绒服,可人不走动,坐在马车里,穿再多也冷得厉害。
便每日抽空下来走一两个时辰,走上一段路,身子就热乎了不少。
云华春此举,颇得白龙使的几位大人欣赏。
只是,越往北走,路边的乞丐似乎更多了。
不少青壮年和孩童跪在路边乞讨,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
“娄大人,今年是哪里发生灾荒了吗?”云华春问道。
他在朝阳书院呆久了,许久不闻南潼之外的事情,鲜少和南来北往的行商打交道。
虽知道书中未来要会发生的事情,可心中摸不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