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因万红梅在一旁,两人收起了平时的做派。
“我又不是你,怎么会做这些丢人的事……”宋氏傲气道。
俩妇人间的针锋相对万红梅看得明白,以前在村里没少听她们俩吵架。
这会儿见两人开始较劲,她也没夹在中间当馅儿的意思。
“我就不打扰你们捡蘑菇了,我去看看我闺女。”万红梅笑着离开道。
见万红梅离开了,两人都觉得是对方的原因。
白了一眼,哼了一句背过身去,动作姿态整齐一致,活像了冤家。
如今有大军在后面,众人也不担忧胡人立马杀过来,都开始屯粮食。
捡蘑菇的捡蘑菇,挖的挖野菜的,便是地里上能吃的都被他们摘了不少。
张桂花就在吃饭的事情上跟她婆婆产生了分歧。
张桂花家里孩子多,她自己一人就生了五个,大儿子也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婆婆家四个儿子,前面三个都娶了妻,还有两个待字闺中的女儿。
名副其实的人丁兴旺。
张桂花觉得,家里人这么多,做饭自然得多给些粮食。
可她婆婆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野菜和蘑菇不都能吃吗?一顿就要吃一斤粮食,到哪里去变那么多的粮?”
“这可是将军赏赐下来的粮食,你想一个月吃完把家里人饿死吗?”刘婆子死拽着粮食袋子道。
张桂花深吸了一口气,“那家里这么多的孩子怎么办?”
“你孩子饿着肚子得你这个娘想办法!我每天掏半斤粮食出来,一半都进了你家几个肚子里,还嫌少吗?”刘婆子的脸拉得老长,丝毫不肯退让。
张桂花是她的大儿媳妇,平日里都是她负责做饭分饭。
可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在逃难了!
刘婆子其他两个儿子的孩子加起来就三个,还都年纪小吃不了多少饭。
等于一大家的粮食都进了张桂花家几个的肚子里。
这哪能一碗水端平呢?
“娘,我的儿子不是你的孙子吗?你忍心叫他们饿着?”张桂花尖声替自家抱不平道。
“我怎么就饿着他们了?蘑菇野菜不都能吃吗?”
“怎么?我老婆子是背着你们偷偷吃粮食了?”刘婆子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你要实在不想吃我老婆子做的饭,分家算了,家里的粮食,分成五份。我跟几个没成家的孩子占两份,剩下的你们老一老二老三一人一份!”刘婆子话里带着怒气,破罐子破摔。
“娘你怎么能这样?”张桂花愤愤不平道。
这不是把他们一家往死路上逼吗?
加上她男人一共七张嘴,这是想饿死他们?
“行了,你别跟娘吵了!他们几个干不了活,一顿饭吃一大碗还饿,霞儿每顿都是吃半碗,蘑菇一天能捡三篮子,省着粮食给大家吃。就听娘的,娘分多少吃多少。”石泉上来拍桌定案道。
他是刘婆子的大儿子,张桂花的男人。
霞儿家里最小的女儿。
“娘,你别气了,她也是心疼你的孙子,怕他们饿着。”石泉凑过去哄着自己娘亲。
媳妇那边,只能等下再说。
张桂花自知理亏,也没继续争论,只瞧着丈夫如此维护婆婆。
气得眼眶发红,泪水在眼珠里打转。
她只是想让几个儿子多吃一口,能有什么错?
她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不都是姓石吗?
“娘,别哭了,我明天去多找些吃的来,不会让你饿着肚子。”张桂花的大儿子上来安慰道。
其他几个儿子也凑了上来。
“娘,我给你擦眼泪,我多喝水就不饿了。明天我跟大哥出去多找点吃的。”
张桂花擦了擦眼泪,把一肚子的气憋了回去。
她娘家住的远,没人去找,如今还不知逃到哪里了。
张桂花先前憋着气的时候想着,她是不是找个树吊着,人没了,就能省口粮食给孩子们吃。
没了娘家人,她的血脉至亲只有这些孩子了。
可想到她家那个偏心眼的,绝对会偏的没边,她没了,孩子更抢不着饭。
盼谁不如盼自己,她要好好活着,给孩子们找吃的。
她还要看着几个孩子长大,娶媳妇生孙子。
“娘天一亮就去找吃的,绝对不饿着你们。”张桂花安慰几个孩子道。
一家人的闹剧就此收场。
村里家家户户听了一耳朵,云家人也不例外。
云华春和万红梅对视一眼,有些无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个忙村里人都没法帮。
“爹,我觉得往前面的林子里走应该会找到不少吃的。”云桃指着东南处一团黑黑的阴影道。
这会儿天快黑了,众人找了块密林间的空地歇息,远方的景色都笼罩着黑纱。
“秋天也到了,林子里的野果也该熟了。”
云桃有一个本子,是她房间里的书架上掏出来的空白记事本。
怕惹眼,她把本子旁边的线圈都拆了下来,剪了一个整齐的边角,让她娘帮她缝起来。
从军营里出来以后,她听他爹讲大晋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便起了画图的心思。
云桃在她爹的帮助下,画了一个跟卫元亭帐篷里差不多的图。
又把书箱里的游记全都看了一遍。
她过目不忘,看一遍就全都记上了。
再对照着每日的路程,自己默默掐算着,又拿出指南针来南北比较,她们应当快到通都府。
游记上说,通都府周围的林子有许多的野果可以充饥。
譬如柿子、板栗一类,通都城内的羊肉锅很出名。
“我们快到通都了,再撑一段日子,通都城里有吃的。”钟达开口道。
云桃诧异望向旁边的钟达。
钟达指着旁边一个环形缺口的山丘,“我原先从通都城里出来的时候,也是在这边安营扎寨。”
“我还记得这山丘的样子,长得跟别处的不一样。”
云桃点点头,看来她的猜测没错。
“虽然要到城里了,可这粮食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的。”万红梅叹气道。
村里人吃的粮食大多都是自己种出来,家里钱财多是卖粮食一文一文积攒出来。
不会有人家奢侈到能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