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筹备
“所以现在的邪马台,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稳定的发展环境。”
接着白枫继续对卑弥呼,李存孝和孟节说道。
“这次我来让你们做好的准备,不仅仅是和大魏开战的准备,更是阻止或者是延缓大魏攻占邪马台。”
“请先生赐教!”
卑弥呼闻言之后对白枫说道。
“首先我们仍然要继续和大魏保持矿产的买卖,并且还要加大采购的力度,当然价钱可以再提高一些,银子的事情不用担心。”
“这次我还从汉中带来了一百套盔甲和刀剑,要给王宫的侍卫们都换上。”
白枫说完大手一挥,一百套盔甲和刀剑便出现在了王宫大殿之外。
李存孝和孟节见状都是眼前一亮。
之前白枫留下的二成铁锭,给邪马台的部队打造盔甲,现在还没有完成。
有了这一百套盔甲和刀剑,李存孝和孟节心中便更多了一分底气。
“我们要在大魏的面前适当的展示我们的武力。”
“现在大魏正在通过贸易来试探和了解邪马台的虚实,所以只要表现出来邪马台好战的一面,还要适当的展示一番实力,便能够让大魏不会轻易对邪马台发兵。”
随后白枫对卑弥呼吩咐道。
曹操生性多疑,所以白枫就要塑造邪马台上的百姓们都十分好战的形象,并且用所得的钢铁打造盔甲和刀剑,努力建设军队的样子。
“先生,您的安排我明白了。”
“不过我们开始炫耀武力的话,大魏还会和之前一样对我们出售铁矿石吗?”
现在卑弥呼有些担心这一点,毕竟邪马台购买到的铁矿石冶炼之后,还是要供应汉中的铁路建设的。
“不必担心这一点,汉中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开采铁矿。”
“这边停了和大魏的铁矿石贸易,对汉中虽然有一些影响,但是已经比之前要小很多了。”
白枫听完卑弥呼的担忧之后说道。
现在汉中少用一些铁也是没有关系的,邪马台真的被大魏攻占,那影响可就大了!
白枫选择了先保住邪马台再说。
更何况硝化/甘油炸药解决了批量制造,还有贮藏和运输的安全性问题之后,大量开采铁矿的时候就到了。
“好的,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卑弥呼听完之后,心中顿时有了底,接着对白枫说道。
见到卑弥呼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的白枫,再次向着李存孝和孟节说道:
“之前在各个港口建造的瞭望塔,数量和高度还是不够。”
“新的瞭望塔要抓紧时间重建,并且对城池的城墙进行加固。”
“当然这件事情不用急于一时,你们在进行建造和加固的过程当中,大可以让文聘等水师将士们来参观。”
“若是他们发现进攻邪马台之后,不能够速战速决的话,便不会急着对邪马台动手,可以多争取出来一些发展的时间。”
“最后就是军队的训练强度,再次提高一些,粮食不够的话随时写信给我。”
李存孝和孟节将白枫的一些列安排都记在心中。
“先生,我们明白了!”
接着两人对白枫郑重的点头说道。
之前还因为天天训练士卒,对没有战事感到有些无聊的李存孝和孟节,现在终于来了精神。
对邪马台如何应对大魏水师做出了一番安排之后,白枫这才再次返回汉中侯府。
以上白枫的所有安排,都只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预防曹操下令进攻邪马台。
时间拖得越久,大魏的水师实力越强,这种拖延的作用就越小。
曹操若是有百十艘战船,一波就可以平推邪马台了。
曹节还不知道白枫已经去了一次邪马台,此时正来到书房叫白枫吃午饭。
“夫君脸色有些差,是研发中心还是硝化甘/油炸药工坊那里出了问题?”
见到书房内仍旧在思考着的白枫,曹节忍不住轻声问道。
“节儿?”
白枫听到曹节的声音后抬头说道。
“不是研发中心,是硝化甘/油炸药工坊那边,进度和预期有一些差异”
白枫现在还不想让曹节了解大魏打算攻占邪马台的消息。
之前收到陈掌柜新建的内容,白枫也没有告诉曹节,害怕曹节担心。
并且白枫告知曹节之后,曹节除了担心之外也做不到其他的事情。
总不能让曹节去见曹操,然后对曹操说邪马台是以后我要和白枫养老的地方,你不能派兵去打吧
“原来是这件事情,之前夫君不是一直在说,硝化甘/油炸药的制造过程十分危险,并不会催促魏伯阳他们加快进度嘛。”
随后曹节想起之前白枫对制造硝化甘/油炸药时安全的重视,忍不住对白枫说道。
没想到白枫也有自相矛盾的时候。
白枫闻言忍不住对曹节笑道:
“节儿说的是,是我有些着急了。”
“夫君莫急,我们还有很多时间等待硝化甘/油炸药工坊出成果的!”
曹节接着对白枫安慰道。
“嗯,我们吃饭去吧。”
白枫对曹节点头说道。
在吃饭的时候,貂蝉和蔡文姬在曹节的示意下,向白枫提起了最近香皂的销售数据和利润。
“先生,现在汉中的香皂生产工坊,再加上邺城的香皂生产工坊,每月已经能够生产香皂六万块。”
“夫人接下来还要在益州进行新的香皂工坊建造,并且在益州开设香皂商铺”
“所以今年预计香皂这一块的利润,就能够达到三十万两左右!”
貂蝉和蔡文姬先后对白枫汇报起香皂工坊的情况。
白枫听完之后,脸上果然露出了笑容。
“香皂工坊的发展情况,比与预计的还要好上许多。”
“你们做的很好,加油!”
随后白枫对貂蝉和蔡文姬笑道。
曹节见到白枫的脸上再次出现笑容之后,也给了貂蝉和蔡文姬鼓励:
“夫君说的是,要不是有她们帮助我打理香皂工坊,香皂工坊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