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
特战团预定战场在王桥和榆树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听起来一个团守两个地方,似乎兵力太过充足。
实际上,这两个地方并非什么交通要道。
并不是把特战团一分为二,一半在王桥;一半在榆树坡,鬼子就跑不了的。
这一带地形以丘陵为主,还有一些平地。
整个襄垣地形,丘陵和平地占了三分之二。
四处无险可守。到处都是开阔地。
从哪里都能跑。
这造成的问题就是:特战团的战线长达5公里。
甚至还不止5公里,因为3团还没有赶到,而襄垣的敌人想逃跑的话,也有可能走3团的预定防线。
只要绕远一点即可。
所以,特战团还需要分出一部分人,监视襄垣南侧。
至于鬼子会不会往西侧逃跑,这个顾不上了。
寄希望于敌人不想绕那么远吧。
特战团本来人数就比较少,大约2500人。
比1到6团平均人数少了一半还多。
又分出6个狙击小组,这就又少了120人。
这里的狙击小组不是指的一个开枪的,一个说话的俩人组合。
而是10支这样的组合,每个小组共20人。
如果平均把特战团的人分布在战线上,也得平均两米多一个人。
况且这还是把医务兵、通讯兵、炊事员等非战斗人员都算上的结果。
以三道防线来计算的话,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10米以上。
那么阵地就只能十米一个人来布置吗?
当然不是的。
只要形成交叉火力,确保没有盲区就可以。
每个小阵地可以只有两三个人防守。
有的阵地之间间隔在300米以上。
两个火力点之间间隔300米,你如果要通过的话,离火力点最远也只有150米。
这个距离对于特战团来说,虽然也不能说百发百中,百发七十中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这是特战团,战士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
另外防线还需要形成层次,分成几道防线。
不能突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最好的防线是:到处都有希望,又到处都出不去。
比如给你留下一块开阔地,一个人防守都没有。
你如果进去了,炮弹紧跟着就落下来。
当你明白为什么那地方没人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次就想在王桥留下这么一块地方。
王桥南侧有一块平地,平地的南侧地势高一些。
特战团就留出这块平地,让鬼子来钻。
而在南侧建立阻击阵地。
但是鬼子也不傻,早就知道我军有重炮,还往这种地方跑,那不是找死吗?
这一块儿地方成了自然的无人区,谁都不进去。
对于特战团来说,这块地方鬼子是不是进去无所谓。
鬼子进去了,就捡个大便宜,进去多少鬼子就炸死多少;
鬼子不进去,也不损失什么。
特战团巴不得鬼子在这片区域前犹豫不停,最好犹豫到1至4团赶到。
而且,这一大块地方你不敢进,我军就可以少在这里布置些兵力。
特战团是悄悄地赶到这里的。尽量让鬼子晚发现一些。
到达预定战场后,就地构筑工事,挖防炮洞、挖壕沟、找狙击点。
经过猛虎大演习之后,各团在挖壕沟上也比较讲究。
壕沟不能挖成直的,要有拐弯。
而且不能是圆角转弯,而应该直角或者锐角转弯。
这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如果是直的,基本没有拐弯,迫击炮炮弹落在外面还好;如果恰好落在壕沟里面,伤害反而更大。
如果有圆角转弯会好一些,但是伤害也比平地大。
冲击波会沿着壕沟跑。
如果是直角转弯或者锐角转弯,那就好多了,伤害明显比壕沟外面小。
哪怕只经过了一个直角转弯都没事。
这些都是演习中炸死了无数头猪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简单的一项“挖壕沟”工作,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过培训才行。
鉴于兵力相对不足,特战团并没有急着进攻。
他们的原则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依旧不动。
只要守住防线,防止敌人逃跑就达到了目的。
围歼鬼子是1到6团该干的活。
连应该剪断的电话线都没剪,尽量拖延鬼子发现被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数万人马的调动,隐瞒不了多久。
鬼子的侦察兵不是瞎子和聋子。
只有特战团先行赶到这件事鬼子还不知道。
王桥再往西南几里远,就是五阳。
这里更是224联队逃跑的合适路线,比榆树坡还重要。
因此特战团在这里放了200人。
在特战团到达预定战场后一小时,224联队发现了特战团。
开始也没想着逃跑。
独立旅虽然声名在外,却也不至于让鬼子望风而逃。
224联队只是想打通交通线,使自己能持续获得补给和援兵。
随时留有退路而已。
于是近藤新八派了一个大队,大队长哲几松四。
哲几松四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一看地形就想到了,不能把鬼子聚集在一起。
在我方阵地前一大片开阔地,没有村庄,没有平民。
如果大批鬼子进到这个地方,准挨炮轰。
但又不能上去几个,死光了再上去几个,这又成了添油战术。
于是它就想到了土工作业,挖着壕沟接近我军。
等离我军近了,混战在一起,我军的炮火优势就不存在了。
就能发挥它们近战优势了。
其实近战优势也不在鬼子方面,我军的步枪射速快,而且穿有防弹衣。
在格斗方面又面对的是以单兵能力见长的特战团。
往往火力弱小的一方,经常采用近战、夜战来缩小装备上的差距。
历史上,从抗战到半岛,我军一直采用这种战术。
因为那时,我军装备差,火力差。
但到了对南方小国的自卫反击战时,就不是这样了。
那就是千百门大炮猛轰了!
战术要和自己的装备相适应。
鬼子也是这样,现在鬼子装备处于弱势一方,就采取了接近我军、形成混战的方法。
杀鬼子容易吗?
显然是不容易的。
哪怕有了系统,也没那么容易。
鬼子也会随机应变,它们也长了脑子。
但是哲几松四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土工作业时,我军会放着猛烈的炮火不用,让它安心地挖战壕吗?
显然是不会的!
“黄桑,你的部队战壕的挖,前进500米,我大膏药蝗军的曲射炮的行,哈齐路的炸。”
哲几松四操着半生不熟的华夏语说道。
尽管语法的不对,黄大汪还是听明白了哲几松四的意思。
“哈衣。”
黄大汪无精打采地答道。
“请蝗军炮火掩护!”
“放心地给!”
黄大汪心里想道:“还拿我们当枪使,以为还像一年前?”
“取个名字叫什么哲几松四,那不就是‘着急送死’嘛!你这老小子今天要是不死,都对不起你爹给取的这好名字!”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行动上不敢怠慢。
“弟兄们,走了,干点活,挖战壕!”
“走了,走了。”黄鞋军们没吃饱饭一样附和着。
一个个是歪戴帽子反穿鞋,倒拖铁铲装大爷。
“都机灵点,对面的枪法可是不赖,别露头!
到前边前要滚过去,别聚堆!
干活也别那么卖力,大伙儿要学会看起来热火朝天,实际上不出力。
形势不对就跑,跑不了就改姓八。
咱们干的坏事不多,到那边死不了。”
黄大汪说得很快。
这些人里面就他懂点膏药语;鬼子里面也只有着急送死懂点华夏话。
说得又快,声音又小,量哲几松四也听不懂,估计它还会以为黄桑正在催促黄鞋军快点干活。
更不用说还用了“改姓八”这种隐晦的说法了。
连黄鞋军听了都要反应个两三秒。
“营长,快看,小鬼子在挖战壕。”有战士指着远处向营长报告。
营长探出头扫视了一眼,就缩了回来。
过五分钟又扫视一眼。
接着就笑了:
“让他们挖吧,就这进度,挖到3团来了都到不了咱们跟前。
派几个人盯着,其他人歇会儿。
吃点东西,别吃太饱了。”
这时候哲几松四也看着不太对劲:
看赶来干得挺热闹,尘土扬起老高,就是这进度慢得可怜。
“黄桑,干活卖力,友好,鸡肉的给;
不干卖力,死啦死啦!”
又对手下说道:“去几个大膏药蝗军,一起干。”
又滚过去几头鬼子,一起挖,这才有了一些进展。
确实是滚过去的,鬼子不敢站起来,从一个大土堆后,突然滚到刚挖了一半的战壕里,跟着一起挖。
黄鞋军也不想这个时候就把鬼子得罪光了。
样子还是要做足的。
又过了半小时。
“营长,战壕挖得快了!”战士把观察到的情况报告给营长。
营长把头探出去,快速扫视了一圈,马上就缩了回来。
鬼子的枪法也不错,时间稍长就可能挨枪子。
只能看一眼就马上缩回来。
“知道了,再等20分钟,请它们看焰火表演!”营长狡黠地一笑。
“明白。”战士答道。
请他们看的当然不是真的焰火,而是把焰字换成炮字。
20分钟后,在营长的示意下,战士向炮兵团报告了一个又一个数据。
“王团长,这个距离,你们的炮能打准不?”营长不放心地问道。
“额,那得打一打才知道。距离有点远,估摸着一半儿可能落你头上吧,你躲好了。”王承柱答道。
“喂,等等!”
已经没人回复他了。
几分钟后。
黄鞋军们正奋力扬土时,突然听到呼啸声。
抬头一看:一片传说中的神鸟,啸叫着,如同老鹰扑小鸡一般,向自己扑来。
还不是一只老鹰,而是一群老鹰,铺天盖地!
老鹰后面放着屁,彩色的。
“妈妈呀!”
“亲娘啊!”
“我的个亲娘四舅姥爷呀!”
好听的词都被黄鞋军们抢光了,鬼子不知道叫什么,只能“嗷,嗷”的怪叫着,学鬼叫。
老鹰不管它们叫什么,一股脑扑下来,接下来引发了十二级大地震和二十八级台风。
刚刚挖的战壕更深了,还到处都是坑。
这个东西叫做弹坑。
一百多个鬼子和二鬼子,霎那间就只剩下了一个二鬼子。
这个二鬼子叫李大毛。
在老鹰扑来时,他喊了一声:
“我日你先人!”
一脚踹倒一头鬼子,又揪过来一头鬼子。
自己躺在中间,下面垫一头、上面盖一头,这才得以幸免。
下面的鬼子震死了;上面的鬼子被弹片插死了。
自己的衣服变成了两片。
内脏一阵翻腾。
仔细检查一遍,零件倒是没少。
这个时候,正是鬼子重视黄鞋军的时候。
37年和38年那段时间,鬼子国内对灭亡华夏信心十足,感觉最多半年就够了。
如果真的如其所愿,就用不着黄鞋军帮忙。
但打了三年多都没完成开战前定下的计划。
之后多次扩编部队,仍然不够用,这才开始重视黄鞋军。
开始也只是让黄鞋军干些维持治安类的活,后来才让他们独立成军作战。
满州一带的黄鞋军们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那边的我军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黄鞋军。
其他地方的黄鞋军则是良莠不齐。
主要看黄鞋军为鬼子的卖力程度。
在最近一两年,“曲线救国”路线的提出,给了不坚定军队一个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当黄鞋军的机会。
比如当初的钱柏军。
于是大量黄鞋军开始涌现。
到后来,黄鞋军的数量超过了鬼子。
但晋省是个例外。
在李云龙获得系统帮助之后,晋省形势发生了变化。
唯独在晋省,随着独立旅横空出世和386旅装备大换新。
把晋省东部一带的鬼子都赶到了城市。
而且独立旅仍在继续发展壮大,人数从几千人到了几万人。
八路军其他部队装备也在逐步更换。
原黄鞋军看到鬼子日渐式微,就又想反了鬼子,重新当起光荣的抗日战士。
仍在鬼子这边当差的黄鞋军,也是有机会就摸摸鱼,得过且过。
绝大多数黄鞋军并不真心为鬼子卖命。
除了几个罪魁祸首。
它们作恶太多,即便投案自首,顶多也就给留个全尸,不可能免死。
所以这个时候,鬼子对黄鞋军的使用比较谨慎,黄鞋军也逐渐不那么害怕鬼子。
在损失了一百余黄鞋军后,哲几松四放弃了土工作业。
它也不敢继续逼迫黄鞋军替自己卖命。
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黄鞋军会突然转头,反咬一口。
哲几松四又想利用刚才炸出来的弹坑,用传统进攻方法:
派尖兵试探,当我军暴露火力点后,用炮兵清除。
如果我军不暴露火力点,就靠近了用超轻型曲射炮轰击我军阵地。
总之就是减少炮火正面硬扛,以及减少与步兵对射。
这两方面鬼子都不占优。
它们的优势在于:
往平民堆里一站,我军就不敢用重火力;
而我军往平民堆里一站,鬼子全当没看见。该怎么炸还怎么炸、该怎么扫射还怎么扫射。
后来有了打巷战的机会,我军发现:火力太猛了也不好。
那时候宁可迫击炮、手雷的威力小一些。
所以哲几松四要求:炮兵必须要能做到打完就跑,或者能够在村子里,离平民近的地方开炮。
让我军远程炮火无法发挥作用。
这样一来,给我特战团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特战团因为自身特点,基本没有迫击炮。
以轻武器为主,有少量的无坐力炮。
能对付躲在弹坑里的敌人的办法,除了呼叫远程炮火,就是用可编程榴弹。
用远程炮火不间断轰炸,虽然炮弹几乎不要钱,但是后勤压力太大;
用可编程榴弹则需要探出头,在外面暴露一会儿,有一定被击中面部的危险。
果然,不到半小时,我军就伤亡了20人。
有的是露出头用无坐力炮发射炮弹时被击中;
有的被掷弹筒发射的榴弹炸死炸伤。
这里的“伤”仅指重伤、失去战斗力的那部分。
至于擦破皮、扭了脚,甚至腿被子弹穿了个眼,还能战斗的,根本就不算在内。
20人听着不多,但已经占了这一区域我军兵力的十分之一。
鬼子和二鬼子方面虽然也死了50多。
但是鬼子总共有一千三百多,减去被炮轰没的,和这50多,也还剩下一千多。
继续这么交换的话,特战团是交换不起的。
零下十度左右的气温,营长急得头上直冒汗。
他一面继续呼叫远程炮兵支援,一面让人退到鬼子步枪有效射程之外,用远程大口径狙击步枪来对付露头的鬼子。
有的地方土堆比较薄,狙击步枪也可以穿透,那就经常给这些地方也来几枪。
狙击步枪开过枪后就要转移阵地。
虽然鬼子的步枪没有那么远的射程,但是炮的射程够了。
而且九九式轻机枪的射程也够了。
这种机枪号称有效射程两千米。这个有效射程不太容易让人相信,但两千米有杀伤力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正面主防线这边减少了可编程榴弹的使用,有空就挖防炮洞。
无坐力炮也到后方使用,打不准没关系,主要是自己的伤亡一定要小。
同样开一炮就要换地方,接下来就有可能有鬼子炮弹落下来。
监视战场的任务交给了后面的狙击手。
在狙击手的配合下,等鬼子离得近了,就从防炮洞里出来,扔手雷。
在这样的战术下,伤亡有所减少。
但鬼子也更容易接近我前沿阵地。
鬼子用这种方式,咬牙忍受着增加伤亡的代价。
接近我阵地的鬼子越来越多。
在这个距离下,炮兵团是真不敢开炮。
只能依靠特战团自己解决。
一段时间后,战况又进入了到了胶着状态。
我军的手雷能扔过去;鬼子的手雷也能扔过来。
营长不得已的情况下请示了刘团长。
“团长,鬼子采用分批少量跃进的方法,与我营拉近距离。现在上来的鬼子估计有两百多了。”
“你们第二道防线离第一道防线有多远?”
“大概800米。”
“快速撤到第二道防线,用远程炮火再轰一轮。”
“明白!”
这种小型阻击战,两道防线之间的距离较近。
特战团战士们在团长手势指挥下,迅速和鬼子脱离接触。撤向了第二道防线。
见我军反击突然停了下来,几分名都没有手雷扔过来,鬼子有点反应不过来。
不知道我军有没有什么后招,待在原地等着哲几松四的命令。
哲几松四从一个废弃的粪坑里伸出潜望镜,后面套上望远镜,观察了一阵。
这是第四个潜望镜了,前三个都被打坏了。
还有一次自己躲在墙后面,被大口径狙击步枪把墙给打炸了,还好自己刚好滑了一下,掉进了水沟里。
正观察着,突然一惊,因为它看到我军已撤离第一道防线。
有的战士在运动中姿态有点高,被它看到了。
“不好!快,散开,防炮!”它急切的向好不容易运动到前沿的鬼子们命令道。
但是,又晚了。
又一次欣赏了带有死亡气息的焰火!
哲几松四的心里闪现一个数字:800
剩下的鬼子和二鬼子只有800了。
它绝望的放下潜望镜,从粪坑里滚出来。
“转进吧,回去。”
鬼子回去了,特战团又重新占领了第一道防线。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取得初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