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的出道路 > 第115章 炎帝之治(上)

第115章 炎帝之治(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位列三皇五帝之首,炎帝他凭啥?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中华民族儿女会在湖南会同县的连山、湖北的随州、湖南株洲、山西高平、陕西宝鸡等地,举办隆重的祭祀炎帝大典,这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msanguwu

    祭祀大典旨在告诉中华民族儿女记住神农炎帝的诞辰,记住我们的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同时祭祀大典更在于让中华儿女记住炎帝精神,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三皇五帝”中,三皇之首就是炎帝,炎帝也被称为神农,千百年来,炎帝一直被华夏民族歌颂和赞誉,成为了华夏民族的骄傲和自豪。炎帝到底做过什么?又是凭什么被中华儿女推上了始祖的宝座?

    上古时期,部落是社会的组成形式,炎帝出生在一个叫姜的部落,传说,炎帝长着牛的头人的身子,炎帝从小就是一个心怀慈悲的人,看着部落里的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时不时因为生病去世,他就在心底暗暗发誓,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

    炎帝长大后,凭借着聪明过人、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品质赢得了部落一致的推举,成为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首领后,炎帝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兢兢业业的带领部落人民努力奋斗。

    1,炎帝的第一个功绩,炎帝发明五谷

    炎帝时候,虽然部落里的人很团结,但部落里的人居无定所,主要靠打鱼和狩猎为生,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尤其是到了冬天,万物枯萎,白雪皑皑的大地很难找到可以入口的东西,许多动物也藏在洞穴里,找不到食物,打不到猎物,部落里的人们生存变得艰难起来,年长的人将食物留给年轻的人。

    看着饥肠辘辘的族人,炎帝内心深处特别煎熬,缺少食物不光是炎帝部落面临的问题,是当时所有部落都头疼的事情。

    炎帝从小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人,他一直苦苦思索,怎样获得更多的食物,让部落的人免于饥饿之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田野里发现小鸟啄食一种草籽,这种草籽接的多,他突发奇想的摘了一些草籽扔进嘴里嚼了嚼,他发现草籽还挺香的,于是就采集了很多的草籽拿回部落里分给部落里的人品尝,大家发现这种草籽不仅好吃,还饱腹。

    得到族人的肯定后,炎帝就号召族人搜集草籽,并储存起来,等到冬天没有食物的时候,再拿出来充饥,部落里的人四处搜集草籽,炎帝发现草籽虽然接的多,但分布的地方太广,收集起来非常费时间,他苦思冥想后,终于想出将这些草籽种在一个集中的地方,来年的时候好收集。

    炎帝的提议,受到了部落人的赞同,于是第二年,炎帝带领着族人,找到一块适宜种植草籽的土地,将搜集到的草籽种植了下去,炎帝费尽心思带领着族人侍弄着这块地,夏天浇水捉虫,秋天驱赶小鸟,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炎帝带领着大家收获了许多草籽,这一年的冬天,部落里的人再也不必为饿肚子担心了。

    顺着这个思路,炎帝安排好第三年的种植计划后,他四处游历,又找到了一些适宜人们吃的草籽,他将草籽带回部落后,种植下去,经过仔细挑选后,选出了五种既好吃,产量高,还好种的种籽,他将这五种种籽分别命名为:稻、黍、稷、麦、菽。这就是炎帝发明五谷的事迹。解决了自己部落温饱的问题后,炎帝将种籽无私份分享给其他、部落,并附带种植方法。炎帝发明五谷,成为了我国从游猎文明跨向农耕文明的开端。

    2,炎帝的第二个功绩,炎帝发明耒耜

    炎帝发明五谷后,人们的温饱暂时得到了解决,但一直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土里的营养被吸收完了后,土地变得又硬又板结,粮食的产量也越来越低,为了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炎帝部落不得不经常迁移到新的地方,在新的地方,炎帝带着部落里的人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炎帝处在新石器时期,砍伐的工具主要是石刀,人们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去砍伐杂草和灌木,为了开垦一块新的土地,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石刀,有时候磨石刀的速度赶不上需求,部落里的人手有限,大量人力安排到开荒工作上,采集果实和打猎的人力就不够用了,且频繁的搬迁,更加重了部落的负担。

    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炎帝一直在想,该怎么解决部落不断开垦荒地的重复劳动,炎帝发现新开的荒地,灌木根和草根挖起来后,土很松软,且灌木叶子在地上腐烂后,土里面有蚯蚓,有蚯蚓代表着土地很肥沃。

    炎帝想到了怎样将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但用什么办法炎帝还是一筹莫展,在和部落里的人围猎的时候,炎帝发现,野猪在用自己的嘴巴拱土,野猪拱过的土非常松软,比部落里开垦出来的地还要松软。

    野猪拱土给了炎帝思路,炎帝回去后,将用来插穴的尖木头插入土里,学着野猪的动作,将木头往后一扳,一块土就被撬起了,这比之前开荒省力多了,用了一段时间后,炎帝发现用尖尖的木棍撬土特别费手,他又在尖木棍上头绑了一根横木,尖尖的木棍插入土里后,脚踩在横木上使劲用力,尖木棍插的更深了,翘起来的土更多,一个人不一会就能翻一大块土,后来,炎帝又发现有弧度的把手,翻起地来更轻松,于是他就带领族人用火烤制了许多带有弧度的带着尖头的木棍,这就是\"耒\",\"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们翻土的效率,人们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粮食做的饭。

    后来,在炎帝不断的发现和改良下,新的发明\"耜\"出现了,耜是一种比耒更好用的翻土工具,也是后来犁的前身。

    炎帝没有藏私,而是将自己发明的耒耜传授给各个部落,炎帝的聪明才智在各个部落被人们传颂着。耒耜的发现,使得人们不用再频繁搬迁,可以定居下来,粮食产量提高,人们不用再受饥饿之苦,不用再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炎帝发明五谷和制作翻土工具成为远古人民从游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炎帝的第三个功绩,炎帝治麻为衣

    随着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农用工具的发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人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生育率也大大提高了。新石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用草裙、树裙以及兽皮保护身体,但植物由于纤维的原因,很容易遭到损坏。人口大大增加,造成兽皮短缺,能编织裙子的草绳,以及含有大纤维的树皮也成了抢手的东西,有时候部落之间还会因此而打架。

    炎帝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找纤维含量多的植物来织成衣物避寒以及保护身体,当人们因为衣物紧缺而打架争吵时,炎帝已经认识到,解决穿衣问题刻不容缓了。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炎帝的特长又开始发挥了,仔细观察,实际加联想。一次炎帝在山上砍柴,他随手扯了一种植物来编制成绳子捆柴,将柴拿回家后,他发现这种植物的韧性比他之前遇到的都好,他拿起来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植物的皮很结实,使劲扯都扯不断。

    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用这种植物的皮来编制衣物,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炎帝连忙循着记忆回到捆柴的地方,搜寻了一些植物,拿回家,将这种植物的皮剥下来,剥皮的过程中,他又惊喜的发现,将这种皮最外层的绿衣剥下后,露出的是白色皮,最有韧性的,就是这种白色的皮,炎帝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把白色的皮剥下,还编制了一件新的裙子。

    穿了一段时间后,炎帝惊喜的发现,裙子不仅没有被荆棘刮坏,还特别结实。于是炎帝号召部落里的人搜集这种植物做衣服,顺便搜集种子,来年种植。

    炎帝所找到的植物就是“苎麻”,一种现在农村地区还有人种植的植物。

    苎麻的发现,为华夏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后来黄帝的妃子嫘祖养蚕缫丝提供了新思路,炎帝部落成为当时众多部落里的一个明星部落,是众部落中最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部落,苎麻的发现和使用方法也迅速被炎帝分享到各大部落,苎麻的发现和种植,使得华夏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炎帝的第四个功绩,削木为弓

    炎帝时期,人们狩猎靠的是人数和蛮力、以及陷阱,有时候众人为了狩到一头大野兽,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稍不注意,有可能人会被动物打伤或打死,有时好不容易遇到一头大野兽,但由于种种原因,又让野兽逃脱,为此,怎样省时省力又安全的打到野兽,也成为了炎帝愿望清单里的一项。

    一次,炎帝和部落里的人将一头大黑熊逼到了一棵倒地的大树附近,这棵倒地的大树倒下的时候压到了一大片树木,为了清理障碍,炎帝带领众人清理树林,一不小心,炎帝踩到了一棵弓起的桑树腰部,部落族人恰巧清理了压在桑树头部的大树,炎帝一下子被桑树的弹力弹到了丈把远,炎帝从高处落下,重重的摔在地下,众人被这一幕都吓坏了,连忙放下追熊的任务,纷纷着急上前扶起炎帝。

    炎帝哈哈拍地大笑,开心极了,众人以为炎帝被摔坏了,炎帝却指挥着众人将自己扶起来走向这棵桑木,炎帝开心的围着桑树转圈,看得众人疑惑不解。

    炎帝意识到桑木弯曲弹起后,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他不顾伤痛,兴奋地让部落里的人砍了很多的桑树带回到部落里,炎帝在养伤这段时间,反复琢磨和推演,伤好后,他迫不及待的召集部落里的人,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将桑木树干拉弯,在树稍部分稍作改装,放上大石头,专门崩野兽。炎帝的这一发明,使得部落打猎变得更加容易,部落里的存货也越来越多。

    发现了桑木弯腰的威力后,炎帝举一反三,很快又用竹子和竹根制作出了手上使用的崩子,这种崩子专门打飞禽,效果也很好。

    之后在炎帝的启发下,众人纷纷建言献策,炎帝又进一步改良,最终发明了弓箭,“弓矢之利,以威天下”,弓箭的发明,野兽都感到威胁,其余对炎帝部落有想法的其他部落也打消了念头。

    恩格斯是这样评价炎帝发明弓箭的“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弓箭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发明,使得古代劳动人民狩猎活动和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付野兽付出的牺牲也开始降低,弓箭的发明,再一次将华夏民族的农业和狩猎也向前推动一大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