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转机
而柳南嘉这几日也没闲着,先是盘算了一下现在的资产:
“我们8月上旬因为攒够了一千两开始盖房子,当时是给了王叔和方木匠共200两,8月的冰饮卖得还很好,后面又赚了300两。”
“9月开始冰饮卖得差了些,中间停了几天做奶茶,又通过卖奶茶生意恢复了些,但总体还是没有前两个月好,赚了350两。”
“10月另一家奶茶店就开起来了,我们受了些影响,现在是月底,差几天没满一个月,有320两。”
“再减掉平时的一些开销,我们大概还有1700多两银子。”
这个数目其实已经够普通人家生活几辈子了,所以即使是要赔村民的鸡,他们也不必为钱担忧。
但人总要有危机意识,柳言锡是绝对要走科举这条路的,光这方面需要用的钱就不在少数。
失去店铺这件事,也让柳南嘉意识到,这个年代,无权无势的人,就注定会被欺压,被剥削。
这些钱看着不少,可万一今后再遇上什么事,也根本不够看。
她更不可能因为这一个挫折,就龟缩在小小的村里,再不出去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眼前的事情——鸡。
还好当初圈的院子够大,主院外的空间放置这些鸡也绰绰有余。
因为短时间内肯定是去不了镇上了,柳南嘉打算做一些保存时间长的东西。
比如肉松。
她还想起了一种以前挺爱吃的小零食,鸡肉干。
口感比牛肉干、猪肉脯之类的软,就算是牙口不太好的也能咬动。
其实和肉松还挺像的,只不过没那么酥松,可以使用相似的调味,还不用把肉撕得那么细,做起来应该更容易。
这东西做起来不难,柳南嘉研究了那么长时间菜品,厨艺比起之前大涨,没耗费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还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这种小零食,平时没事,比如闲聊、看戏的时候,一点一点吃着打发时间最好了。
柳南嘉也做了一部分大块的,因为是纯肉做成的,非常抗饿,甚至长途出行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当干粮。
然后交给曹婉莹留下的那位镖师,让他带到镇上去。
曹府的身份,在衙役、守卫这些小兵那还是很好用的,不会在城门被拦住。
镖师到了镇上,按柳南嘉的嘱咐,先送了一份给曹婉莹,并且给她报了平安,让她不必担心。
又去了周叔和冯姨的饭馆,出事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也非常着急,可又没有能力帮忙,还十分愧疚来着。
所以,柳南嘉打算把新做的肉干放到他们店里卖着试试。
要是卖得好,就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鸡肉的问题,也能给他们双方都带来一些收入。
冯姨看完柳南嘉亲自写的信,当即就把东西收下了,还让人给柳南嘉传话:“放心,之前我们帮不上忙,这点小事就交给我们了。你们的鸡要是用不完,我们店里也能收一些。”
模式还跟以前一样,按批发价从柳南嘉那里买进,再零售卖出。
没过两天,柳南嘉就得到了消息,说她做的肉干卖得不错,让她赶快再做一批。
他们“金柳记”的东西,这么长时间以来,已经在镇上有了口碑,突然间没了,那些老顾客们都很不适应。
这次的肉干虽然没打他们的招牌,但熟客们都是知道这两家店的关系的。
加上味道确实不错,很多都愿意捧个场,多少买一些,于是带过去的那些很快就卖空了。
柳南嘉听完,也很是感慨。
这世上坏人很多,但心怀善念的人同样不少,让她这段时间的郁气都消散了一些。
“人真是个复杂的生物。”嘀咕一声,又转身进厨房忙去了。
然而,几天之后,他们又迎来了一位客人。
“杜文,”柳南嘉态度十分冷淡,“你还敢来这里?”
杜文被宋辰打的伤已经好了,看起来和原来没有任何区别,说话也还是那个平平淡淡的样子。
“我是来送信的。”
“信?要是那个老东西送来的,我可没兴趣看。你就说他又要干什么吧,别浪费我时间。”
柳南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郑主簿又想了什么招数来威胁他们了,语气更加嫌恶。
“不是他,我说了,只有你们要找铺子那一件事是我干的。”
柳南嘉不太相信,也不想搭理这个背叛了他们的人,但很好奇还能是谁送来的信。
这时,宋辰抢先接了过来,检查了一下才交给柳南嘉。
柳南嘉打开一看,脸上瞬间迸发出惊喜的笑容。
然后又狐疑地问杜文:“这封信怎么会在你这儿?”
“你们走后,他们也没管那家店,送信的人来找不到人,被我刚好看到了,就给你们送来了。”
杜文在店里那么久,对他们的基本情况都是知道的,能找来这里也不奇怪。
柳南嘉明白这次是错怪他了,但面对这个人还是怪怪的。
杜文似乎也知道这点,“信已经送到,我就告辞了。”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柳南嘉和宋辰目送他离开,也没有挽留,他们可不会这么轻易地原谅他。
“信是谁寄来的?看你刚才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宋辰转移了话题,也对这封信很好奇。
柳南嘉这才恢复了笑容,“是白大哥!给我们回信了!”
白逸尘走的时候,因为还不确定会去哪,就没有留下地址,只说如果有事,可以寄信到上次长宁县那个地方。
那里的人收到会转交给他的。
柳南嘉搬店铺的时候,写了封信过去,说了一下他们新店的地址。
没想到第一次收到回信,店已经没了。
“信上都说了什么?”宋辰见柳南嘉这么高兴,有点酸。
“我还没仔细看呢,刚才那个讨厌的人在,只扫了一眼,来一起看。”
宋辰瞬间又被柳南嘉这坦然的态度给治愈了,嘴角控制不住地翘了翘。
两人凑在一起看起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