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红薯宴
一个围得近的庄户大着胆子捡了个起来掂量掂量,惊道:“好家伙,这一个得有半斤了吧!”
管事儿子适时递了杆秤上来,管事叫道:“李老二,你来称一称,这堆红薯有多少斤两?”
掂量红薯的李老二闻言,手脚麻利地将这一堆装进旁边麻袋里,过程中还抖落了一些沾着的泥土。
挂上一称——
“好家伙,三十六斤!”李老二这一声惊呼,让周围的庄户炸开了锅。
这大盆里,竟然就种出了三十六斤的粮食,那他们种了一亩两亩的,能收多少啊?
人群里,不少种了红薯的人家已经掰着手指数数了。
种下时管事曾说过,红薯能亩产千斤,可谁也没当回事儿。
现下亲眼看着挖出来,才知道亩产千斤那是谦虚了,真的谦虚了!
征得同意后,众人又争先恐后小心翼翼地将另一盆挖了,最后连盆里的土也全倒出来仔细扒拉。
这一盆收成更好,最后称得两盆共收获红薯八十二斤。
管事叫几个家丁去抬个石磨来,让他儿媳妇儿教妇人们做红薯粉条。
又教他们红薯的嫩茎嫩叶可以炒来吃,只要不是种在贫地上的,山地和普通土地上种的红薯都可以适当摘心。
摘下一些根茎嫩叶,不让长得过于茂盛的叶子抢了养分影响红薯生长,这些茎叶又能凑盘菜,一举两得!
一时间,院子里忙得热火朝天。
还有不少没将红薯种在贫地上的庄户,回去自己地里掐了许多嫩茎嫩芽来,送去厨房做菜。
两个厨娘早学了各种红薯的做法,跃跃欲试大显身手!
摘好洗净的红薯藤、红薯叶、大红薯,一盆盆一筐筐流水般送进厨房。
清洗完红薯,庄户们自发自觉将院子里的一片狼藉收拾干净,摆好桌椅。
这些桌椅,是从别院各个房间里搬出来的。
客房已是搬空了,连别院下人们吃饭用的大长桌凳,都抬过来了!
还好这前院地方够大,摆得开。
大长桌凳倒是很快坐满了,没能坐上的庄户们开始扭扭捏捏。
实在是……实在是那些桌椅太过精致,应当是主家用的,不敢去坐。
见状,刚洗干净手上泥巴的秦仪君拉过祖父,坐在一张桌旁,又去拉那个跟她一起搓红薯的小男孩来一起坐下。
随后招呼他的父母和妹妹:“来坐呀!”
“都坐下吧,今日是少主请的客!”秦峥嵘开口后,卫队和别院家丁寻位置坐下了。
管事和他的儿子媳妇儿也拉了相熟的庄户,去空着的桌子坐下。
那刘老三,也就是小男孩的父亲一咬牙,将抱着小女儿的妻子拉来坐在儿子旁边,自己也跟着坐下了。
只是手脚无措,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摆。
天爷嘞,他刘老三竟有和秦家主这等大人物同桌吃饭的一天!
有了带头的,庄户们便放开了些,三三两两坐了下来。
仆妇们先往外抬蒸好、烤好的整个红薯,用竹篮子装好了分发。
一时间,烤红薯霸道的香甜气息盈满了整个院子。
秦仪君见大家都不动手,率先拿起个烤红薯剥开递给祖父,红黄留蜜十分诱人。
“快吃,凉了就没这么香了!”边喊边给自己也剥了一个。
见两个主子吃上了,大家才开始动作。
坐在隔壁桌的李老二挑了个大的,有样学样剥开外皮,一把塞进嘴里。
被烫得“嘶哈嘶哈”好一会,才缓过神来感受到嘴里松软香甜的味道迸发出来。
“好甜!好吃!”李老二眼睛发亮,
院子里再度热闹起来,多是跟李老二一般红薯入口忍不住的称赞,还有小孩子的欢笑声。
对普通百姓来说,甜是不可多得的味道。
现下糖属于一种贵价调味品,不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
而红薯富含淀粉,存放一段时间后部分淀粉会转化为糖分。
这批传送来的红薯都是已经在库房中存放了一段时间的,自然十分香甜。
而后上来的是蒸好的蛋羹,仆妇抬着给每个小孩面前放了一小碗。
可孩子们已经完全被红薯的香甜征服了,往日吃不到的蛋羹都得往后稍稍!
不一会儿,肉汤和馒头也抬上来了。
这时,总管事又尽职尽责地站起来提醒大伙:“看着小孩子别光吃红薯,也吃些蛋羹肉汤,你们也吃些馒头垫一垫,红薯吃多了烧心,肚子会不舒服!”
庄户们嘴上倒是抽空应了一声,却根本没在意也时间去管自家娃。
是烤红薯不够香还是蒸红薯不够甜,能不舒服到哪去,娃饱了自然会停下的,吃了再说!
紧接着,清炒红薯藤叶、红薯饼子、红薯米粥、拔丝红薯等也端了上来。
这场红薯宴,耗光了别院厨房的油盐。
其实百姓自家吃饭,是谁也舍不得放这么多油盐的。
可这场宴的目的是让庄户们看到红薯的产量,吃到红薯的味道,当然是越好吃,他们种红薯才会越努力!
这一场宾主尽欢的红薯宴过去,庄子上种了红薯的人家必会伺弄得更加精心。
有了这红薯,今年过冬不仅不用饿肚子,还能过个大大的好年!
有三户赁下的田地种满了稻谷,没能种成红薯的,都围着管事问下一次什么时候种,能否多赁几亩地。
红薯粉条工序繁琐,当日只来得及将红薯磨成了浆液,后面还有一系列工序。
管事儿媳妇带着一众妇女抽空忙碌了好几天,终于制成了几十斤红薯粉条。
此时秦仪君一行早已回弋江城了,某天早饭桌上突然出现一碗煮好的红薯粉。
“这是城南庄送来的?”
“是,说是第一次做得不好,粗细不匀,管事家儿媳妇特意挑了些好的送过来,请主家不要嫌弃。”灵雁回答。
“唔,不错了。还是酸辣的才对味儿,辣椒什么时候种出来啊……”秦仪君嗦着粉口齿不清地说。
————
九月底,城南庄第一批种下的红薯开挖。
秦峥嵘和秦仪君清早赶来,亲手挖出第一串后,庄户们争先恐后涌入红薯地。
听着此起彼伏的惊呼欢笑,秦仪君也笑起来。
丰收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