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闺女婚事
李姝予连续几天失眠,胸闷气短,心里发慌。持续精神萎靡,上班状态不佳,导致工作失误,被迫炒鱿鱼。
收拾东西回家后,她下楼买了助眠的药物,想着吃了药今晚肯定能安心睡个好觉。
闭着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很多从小到大的画面,她不敢回忆,强迫大脑关机睡觉,越是这样想越是久久不能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
由于最近休息时间都是两三个小时,还有高强度的工作,以及被辞退的悲伤,心里越是空虚,就更加乱成一团,情绪一下子上头,无声的痛哭。
以前的她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整天乐呵呵的跟个二傻子一样,她讨厌现在的自己,不想接受现状,想改变自己,可是她想做的事情好像都离她远去。
她想和之前一样,躺下挨着枕头就和周公相会,现在她想睡觉,但她的大脑不知道怎么了,一点也不听话,闭上双眼,等待入睡的过程很漫长,一望无边。
她心里很清楚,是什么羁绊了自己,最疼爱她的奶奶离世了,她想奶奶。
她什么都做不了,家里有长辈做主,她不敢说让奶奶接受手术吧,因为她清楚说了也没人听,她没有话语权,奶奶咽气的时候其他人也不让她靠近,说女孩子不能进来,她一个人在门口来回踱步,时不时向院子里张望,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空气里弥漫的烟味,泪水大颗大颗掉落,手指捏的很紧,此时感受不到疼痛。
这些日子被过去所纠缠,只有睡着了才是唯一解脱的时间。
意识渐渐模糊,她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有奶奶有爸爸,大家欢聚一堂,再到亲情的凉薄,看淡后的释然,眼角的泪……
还要从四十年代说起,那时候奶奶才十二岁,是家里的老四,奶奶的大伯成亲多年,尚未有子嗣,想从二弟这边过继一个子女过去。父母商量以后,让奶奶过继别家。
原因有三,其一大哥大嫂并未表明一定要收养一个儿子,让他们儿子过去,他们才舍不得。其二那时候的人们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放弃女儿也不愿意儿子受苦。其三家里条件一般,大伯家收养儿女,给出丰厚的礼物。
只要他们愿意过继一个子女,他们能得到一匹布,一袋面,一只鸡,他们不愿意还有其他弟弟,当然他们很高兴的答应了。
奶奶过继过去很勤快,每天早起做饭做家务,帮忙下田,脏活累活都不怕,新父母对她很好,并给奶奶取了新名字,叫陆婉莹。
那个年代普遍结婚早,年纪大了村里人就说闲话,说谁谁谁家姑娘不检点,名声在外不好,就是个没人要的老姑娘。
所以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早早筹备女儿婚事,奶奶为人老实本分,加上那时候年纪小,身边并没有异性朋友,也没有对谁芳心暗许过,听见父母为她寻得一门婚事时,也是微笑点头。
父母描述了男方家庭情况,说“莹莹你听了有什么想说的,你要是实在不愿意,爹娘在为你另寻亲事。”
爹娘都听你们的,你们做主就好,我没有意见。
我的好闺女,爹娘还是不放心你嫁到那么远的山村里,到时候见面路程遥远些。可村里和邻村暂时没有合适的小伙,门当户对还是要紧些,不然生活不到一起。
爹娘,我还没有为你二老尽孝,我舍不得你们。
很快,婚期在双方亲家见面时便敲定了,就照先生说的来,两方亲家欢笑着送先生出门。
直到结婚这天,爷爷奶奶都没有见过面,婚礼是传统婚礼,因为大环境和经济因素,并没有大操大办,亲戚邻居自发过来,围坐在一起吃席,也没几个菜,没有现在的大鱼大肉,但是比平常吃的好太多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难得吃顿好的。
有的孩子拿着冰糖装兜里,那时候这都是好东西,是平常吃不上的小零食,家里老人偶尔冲点糖水喝,好不容易看见桌上有,孩子们格外珍惜。大人们也蠢蠢欲动,又不好意思直接装兜里,趁大家不注意,胖婶动手了,其他人看见了纷纷效仿。
第一天在奶奶娘家吃席,是女方这边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第二天上午在爷爷家吃的,那时候亲朋好友随礼不全是钱财,还有吃的用的喝的都能记在账本上面,条件好的人家随的礼大些,乡里乡亲意思意思就行,重在心意。
等晚上众人纷纷散场时,爷爷在一群朋友簇拥下进屋了。俩人终于面对面相见了。
爷爷将其他人赶出去,锁好房门,掀开奶奶的红盖头。俩人年纪都尚小,看见陌生的另一半都显得很娇羞,等流程结束后,关灯背对背休息。
我问过奶奶,你和爷爷结婚前都没有见过对方,都不怕另一半长相丑陋吗?
奶奶告诉我,不怕。以前的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说“你太爷太奶奶给我说好的婚事,我相信爹娘给我找的肯定是好人家,自然不会反对。”再说了,那时候不像你们现在这样自由,不仅忤逆长辈,小小年纪就谈情说爱。再那时候这样做,村里人会传那家姑娘风评不好,名声外扬,都寻不得夫家。
我听了长叹一声,我们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确实不懂当时人的心态和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