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只是如今为时晚矣。
想到那平阳王渐渐长大,也逐渐沉稳起来,让她一度以为是自己杞人忧天,直到到了及冠之年,他娶了王妃,本该离京就番的,却不知同太后陛下如何磨缠,竟然留在了京中,这让她心中警铃大作,直觉不好。
当时不顾有孕在身,进宫劝说,被太后奚落了一顿不说,还在出宫时碰上了平阳王。
他只是一脸阴鸷,不阴不阳的看了她一眼,让她莫要多管闲事就甩袖离开了,但离开时的眼神却让她胆寒不已。
那时方知这个弟弟已经不是单纯的蛮横跋扈了,显然他所图良多。
回去后更是不明不白的流了产,是个已经成型的男胎,最后把公主府翻了个底朝天才抓到一个疑似投落胎药的小丫鬟,只是还没来得及审问那丫鬟就咬舌自尽了。
就算没有证据,长公主也知道,这事儿十有八九是平阳王暗中指使的,这让她心痛之余对这个弟弟有了重新的认识,是个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只怕以后会祸乱朝纲。
一语成谶!
想到这些年平阳王的所作所为,又看了一眼龙榻上气若游丝的陛下,长公主苦笑一声,留给她们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呦。
听见长公主发问,王皇后点了点头:“梅妃当初进宫时我就派人暗中调查,这梅若雪只是扬州瘦马出身,不是什么官僚之女,当初平阳王妃能明目张胆的领她进宫,显然也不怕咱们知道这女子是平阳王府的人,包括这些年她明里暗里替平阳王府谋了不少好处,陛下不觉得不妥不说,还称赞她有情有义,吃水不忘挖井人!”
提到陛下对梅若雪的夸赞,王皇后酸溜溜的。
而一旁的长公主同李葳却是一言难尽,父皇(弟弟)这是老糊涂了吧,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也算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点也不冤枉。
姑侄两个暗中腹诽道。
“如今军中平阳王可有染指?!”
长公主思索了半晌,直逼利害道。
王皇后同太子皆是一默,脸色难看起来。
“自从沈家倒台后,西北的沈家军已经由秦若海接手!”
李葳顿了顿:“秦若海明面上是个孤臣,在朝中名声颇佳,不拉帮不结派,为人耿直,侄儿暗地里查了许久,终究是发现了些端倪,种种迹象表明,这秦若海已经向平阳王投诚了!”
提到沈家军,李葳深叹一口气,想到了忠君为国的沈岳父子,特别是同他年岁相当的沈延宗,两人不过见过寥寥数面,但那少年将军的风姿却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依稀记得是个身姿挺拔如劲松,气质钢健似骄阳,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
同他父亲一般,是个护国卫民的真英雄。
只是这样的英雄,却被他们衷心对待的君王流放至边境苦寒之地,不知此时他们心中可可有怨恨。
思及此处,李葳只觉得心里悲凉不已,替沈家父子,亦替无能无力的自己。
他紧紧攥了攥拳头,这世道非自己所愿,那不如就由自己来改变它。
不让忠义之士寒心,不让有志之士蒙尘,才不枉自己穿越这一遭。
一时间李葳有些心绪澎湃。
王皇后同德仁公主亦是情绪低落,沈家抄家流放,沈家军落入平阳王之手,这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
若那平阳王等不及陛下驾崩就发动政变,挥兵北上来个逼宫,只怕他们只能束手就擒。
“沈岳领兵数十载,在军中颇有威望,那沈家军亦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若是有他在,说不定能同平阳王抗衡!”
长公主眉头紧锁:“除了西北沈家军,还有东南的李家军,如今主将李天阔,听闻同沈家父子交情匪浅,当初沈家抄家流放之时还冒死进谏,只是最后被陛下压下了!若是没有沈家这一遭,想要拉拢也并非难事,只是沈家一事既出,同为守边境的将领,难免会生出些同病相怜的感触,只怕此时对朝廷已经有怨言了!”
想到这个傻弟弟被平阳王牵着鼻子走犯下的祸事,长公主就头疼不已。
王皇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把手里的锦帕扭成麻花状,恨不得立刻掐死了龙榻上的人。
李葳眉头紧皱:“若是此时派人快马加鞭,救出沈家人,送沈国公父子悄悄入西北,不知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不是说沈家军最是忠心吗,这几个月他也派人打听,那秦若海在西北颇有些艰难,主帅的位置还没有坐稳当。
“可是下旨抄家流放的是陛下,若是被人发现了,岂不是抗旨?!”
王皇后有些顾虑,毕竟龙榻上的,如今还有口气儿,而且平阳王此时定会虎视眈眈的盯着宫里,若是被他抓住了把柄,那就糟了。
“抗旨总比把皇位拱手让人的强,与其坐以待毙,被动等死,不如搏上一搏,以平阳王李晟睚眦必报,斩草除根的脾性,若是他一朝称帝,咱们只有黄土掩白骨一个下场!”
德仁公主混浊的眼睛里精光乍现,想起自己胎死腹中的孩儿,还没有见过这世间的美好,就被人扼杀在腹中,此时想来心还隐隐作痛。
她同那李晟,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姑母说的对!只是如今父皇病危,这消息瞒不了多久,而此处离云来镇却有千里之遥,如今大雪封路更是雪上加霜,就算快马加鞭日夜不停,也得两月有余,若是皇叔等不及提前发动……”
怪不得当初平阳王无论如何也要拉沈家父子下马,原来他方方面面都算计到了。
李葳不由的吸了口气,不得不说,自己这局棋凶险的很,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暂时不会!”长公主一脸笃定。
“陛下只要还活着,他就不会轻易发动,对他来说能名正言顺的称帝最好不过,陛下子嗣不丰,你常年缠绵病榻,五皇子尚幼,若是他能联合朝臣请立皇太弟,既不费一兵一卒,又名正言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