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篇其一
“杜甫草堂本是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留寓成都时的住所,虽然杜甫已经不在,但经过历代的重建,最后成了我们如今的模样。”
历代重修草堂的人都很好奇草堂在后世的模样,和自己修建的到底谁看起来更好。李世民很是烦躁,怎么又是安史之乱,避不过李隆基了是吧,存在感这么高。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群的第一重建筑,&39;草堂&39;二字是由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书,两侧对联则出自杜诗,点明了草堂所处的地理位置。”
此时年迈的杜甫心情很是复杂,他现在就在蜀地,只不过是一个破茅草屋,万万没有天幕上的那样清雅宜居,不过看后人安居乐业,自己也青史留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经过草堂大廨,我们径直走入诗史堂,杜甫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真实展现了&39;安史之乱&39;前后天壤之别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唐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历史,所以,他的诗被称为&39;诗史&39;。”
“嚯,大家看,正中就是杜甫的半身铜像,看起来挺慈眉善目一小老头,不过眉目间似乎有着化不开的悲苦,还挺符合他忧国忧民忧民的形象。”
年轻时意气风发,四处游玩的非常开心的杜甫皱紧了眉头,他的未来是有多苦才能在后人的雕刻上都有这层特质,不过此时的他充满信心,幸蒙天幕赐福,这一回大唐应该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再往前走就是工部祠,杜甫曾经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又被称为杜工部,祠堂内是明清两代雕刻的杜甫像,黄庭坚和陆游两位诗人也被陪祀于杜甫两侧,所以又被叫作三贤堂。”
陆游和黄庭坚都很惊讶,没想到自己竟能和老杜一起享受后人祭祀,他们周围的同僚可是心里发酸。
“你们看那边有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这可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少陵草堂碑亭,里面有一块书有&39;少陵草堂&39;的碑,是果亲王允礼写的,哈哈,看过甄嬛传的人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著名的果子狸。”
果亲王自己对碑上面所书的内容颇为满意,但自己出名的方式好像不太对,还有什么是果子狸,他心里一阵不好的预感,总感觉这个故事说出来对自己好像不太妙。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大家现在看到的茅屋景区虽然不是当年的景象了,但这是后人依据杜甫诗词的描绘和明代格局恢复的,完美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光,有一种浓厚的诗意氛围。”
此时正待在自己茅屋里的杜甫哭笑不得,自己这家徒四壁是情况还难为后世人给他复原,虽然一点也不像就是了。
“前面的梅园原本只是一处私家花园 ,建国后直接划给了草堂管理,不过最显眼的是月洞门外的一座四层砖塔,它的名字也取取自杜甫的望岳&39;一览众山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