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三万百姓无人护,迁徙永安县
杯觥交错之间, 杨辰给姜尚普及起这个时代的现状,关羽在一旁作补充。
姜尚左右看了看,似乎是想要说点什么,又终究没有开口。
杨辰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说道:“这一桌都是自己人,子牙有话但说无妨。”
听闻杨辰此话,姜尚才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道:“如今这汉灵帝不仅是个无能之辈,昏庸无道,为了应对黄巾之乱又把军权下放给地方。”
“老夫认为,这场叛乱虽然终将平息,但大厦将倾,一木难扶,汉室的衰败已经不可阻挡。”
“接踵而来的便会是群雄割据的局面,强者挟天子以控天下,汉室名存实亡。”
听完这一番分析,杨辰不由得暗暗赞叹了一声。
姜子牙果然是姜子牙,仅从他们所说的部分时局情况,就推测出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当真是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那么,先生认为杨某应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呢?”杨辰看着姜尚发问道。
“我观主公之面相、气度,定不是甘居他人麾下之人。”
杨辰有些愕然,随即笑了笑道:“知我者,子牙也。”
得到杨辰的肯定,姜尚继续说道:“此时黄巾军组织涣散,汉室余威尚存,不是起兵之时机。”
“主公应当在黄巾之乱中顺应朝廷大势,建功立业,掌控一方,令百姓归心。”
“而后天下大乱之时,再根据时局伺机而动,届时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杨辰点了点头,“先生说的极是,今后还要多仰仗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了。”
姜尚拱手道:“老夫定当竭尽所能,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汾西县城虽然已经收复,但官吏却被黄巾军杀的一干二净。
城中一片混乱,四处都是抢劫、杀人的事件,百姓民不聊生。
杨辰察觉到了这一点,紧急派出五百官兵前去维持秩序。
一个时辰后,局面终于被控制住了。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花木兰从汾西县中招募了四百多名精壮之士,又招降了三百多名黄巾军,将他们共同编入到军队之中。
关羽对这批新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训,也算是让他们有了一定联合作战的能力。
这段时间内,杨辰也没有闲着,每日将自己关在房里不知道在捣鼓些什么,连吃饭都不积极,每顿还得让盖聂给他端到房间里。
作为一个工科博士,杨辰还是懂得一些机械设计原理的,只是东汉这毛笔实在不太好用,老是莫名其妙就把纸给弄花了。
杨辰将一张又一张失败的图纸扔到一旁,总算是画出了可行的冲车与投石车设计图纸。
每辆冲车配置四个木轮,在其上固定一柄千斤重的攻城槌。
在冲车后方,安装有一块足够宽大的厚实木板,用来遮挡推车人,只留下几个小孔洞让推车人可以看清前面的情况。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攻城队的安全,又能提高他们接近城门的速度。
在杨辰的安排下,斥候立即将图纸带回了大本营永安县,所有工匠马不停蹄连夜赶制起一百台冲车与投石车来。
一千七百大军即将离开汾西,前往河东郡作战。只是这汾西县三万百姓却成了让杨辰头痛的问题。
若是对他们放任不管,在无人驻守的情况下,恐怕黄巾军很快又会打回来。
这时姜尚献策道:“主公何不将他们尽数收纳到永安县,一来可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二来可以对这些百姓进行集中庇护,三来日后称霸也需要足够的人口。”
“先生好计谋。”
永安县地界宽广,自然是能容纳下这三万人。
随着属地内杂交水稻的推广以及系统刚刚赠送的五千斤干粮,短时间倒也不用担心百姓的温饱问题。
只是当前自己麾下无人主事内政,姜尚也要跟随前往河东郡作战,这些百姓到了永安后的安置问题又是一个大麻烦。
罢了, 这种头疼的问题就交给留守永安的柳军、李四两人去想办法吧。
说干就干,杨辰当即下令让士兵们去组织迁徙之事。
绝大多数汾西县百姓都极其配合,表现的十分乐意,毕竟他们原来的家已经被黄巾军洗劫一空,焚烧殆尽。
而永安县杨大人的名声是远扬在外的,过去后也能得到相应的保护。
对于那些少数坚持要留下来的人,杨辰也并不在意,随他们去了。
汾西距离永安也不算太远,三万多人在大军护送之下,不出半日便已经到达城墙外。
永安县负责守城的十几名官兵见着乌压压一片难民模样的人被吓了一大跳,连忙派人前去通知柳军等人调派所有士兵、衙役前来护城。
直到杨辰、盖聂、关羽与花木兰四人率先策马来到城墙之下,众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开城门!”杨辰命令道。
“是!”
柳军等人看着如此多的难民,顿时脑海中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直到亲耳听见杨辰让他们安置这三万难民时,整个人都麻了。
还在田里的贾思勰也被临时调派过来指导安置难民的事,永安县内留守的三百多名官兵、衙役一时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