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喜结连理(上)
这下,李业身上顿时多出了三个重要的头衔
陇右节度使,可以节制以鄯州为中心的12州,天宝年间,哥舒翰便居此职,七万五千军额。
朔方节度使,理论上是以灵州为中心的六州之地,同样有七万五千军额。
河西节度使,领以凉州为核心的七州,七万军额。不过因为河西此时一个州都没在唐廷手中,故而李业只能唤作经略使。
理论上而言,这三镇都是当年天宝十节度的重镇,加起来比当时的安禄山力量还要大。
有二十二万精锐边军,占天下之半。
事实上,安史之乱中,和安史叛军对垒的官军,主要就是以这三镇为主力。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封常清,都是从这三镇出身的将帅。
但,这不是理论上吗
安史之乱以后,郭李等人率领大唐西部三镇边军,和安史率领的东部三镇边军,正面对冲,死伤惨重,西北藩镇为之一空。
上面所言的这几十个州,二十多万军额,现在都是镜花水月,只有一个朔方节度使的灵州尚在唐朝掌握。
其他,都被吐蕃、回鹘、党项等各方势力占据。
所以天子李儇才能这样随口许诺,而其他大臣将领也不觉得有啥不对。
这就像今天找个人,封他做半人马座星系系长一样。空头支票而已,又不费钱。当然,比起这种极端的例子,倒更像是西周分封,给你一百辆战车,然后随便指个地盘,打到哪那就算你的。
其他藩镇,一来不相信李业真能闹出啥名堂,毕竟当年张议潮多大本事?都没打通陇右,李业现在撑死也不过万把人,能闹出多大动静?最多收复一两个州罢了。
而且李业闹得再凶,距离他们都太远了,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而且在此时他们的眼里,关中、中原、淮南、川蜀、河北才是好地方,那种穷乡僻壤,和自己没有关联,李业爱占就占呗。
甚至在朱温、李克用这种有野心的节帅眼中,李业如此动作,基本算是退出未来中原争霸的舞台了。
故而,在含元殿上,李业躬身大声领命谢恩
“臣,谢陛下成全!”
李儇也是觉得这位皇叔,才是真正公忠体国的宗室名将,亲自上前扶起,感慨道
“朕得皇叔,若德宗之遇李良器耳!”
李良器便是德宗朝名将李晟,爵封西平郡王,当年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多次抗击吐蕃,平息内乱。倒是和李业现在的情况颇为相似,而且李晟虽然并非宗室,但家族出身的确源于陇西李氏一脉。
天子此番话,也算是有勉励期待之情,毕竟当年李晟父子,都是给唐廷皇帝多次擎天保驾的功臣。
如泾原兵变就是李晟平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就是李晟之子。
李业自然是连番表忠心
“臣愿为大唐干城,保我祖宗基业!”
可以说,直到此时,李业在敬翔等人帮助下的表演,都相当成功了。
是的,包括今天诸葛爽、崔安潜的发言,都是提前串通好的。
天子颇为感动,又下旨,赐天水郡王李业,蜀锦百匹,骏马八匹,考虑到对方作为宗室郡王,还专门赐了一套仪仗礼乐。
李业自然是再三谢恩,一派君臣相得之相。
就连之前对李业纵兵示威行径有所非议的大臣,此时也不禁反思,莫非真是错怪人家天水郡王了?
下朝之后,李业对自己获得的成果非常满意。
陇右节度使和朔方节度使,是意料之中的成果。
河西经略使就属于意外之喜了
理论上算起来,泾原以西,直到中亚的全部地区,李业都有合法宣称。
至于统治权,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他在晋升邠宁节度使时就已经弄到了。战后身上又兼了位同宰相的侍中和同平章事,已经有了自行任免官吏从属,开府治事的权力。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现在,名的事情已经搞定,接下来就是器的准备了。
首先,就是把长安的事情处理好
其中,既包括和李克用、朱温、诸葛爽等人的关系,毕竟未来好几年,恐怕自己都不会轻易回关中和中原了。
还有收拢人才,尽可能把能带上的都带上,得了郑畋的书信,李业立马就让人去淮南寻袁袭。
军队当中,愿意跟随的,可以让人安置亲属,不愿意的,李业也不强求,留在邠宁。
当然,还有一件对于李业而言更重要的事情
结婚
事实上,当李业抵达长安以后,还不等敬翔等人动作,崔氏那边就已经派人上来打探口风了。
这些世家大族,那都是延绵千年的老人精。
他们很清楚,在不同时代,该如何站稳脚跟。
敬翔如今算是李业的首席谋士,这些杂务都是由他署理。
政治人物就是这样,没有私事,只有公事,包括李业的婚姻,也不只是他一人的问题。而是关乎效节军这个上万人的巨大利益集团,未来的发展。
所以对此事,符存审和杨师厚也都很关心
不过李业倒是想起,自己这二位义兄弟也还没娶亲,自己作为兄弟,怎能不关心?
杨师厚或许能缓缓,但符存审比自己还大两岁,在这年头属于大龄剩男了。
李业让敬翔帮忙找找
不过这事情都不需要李业他们主动找上门,如果说在后世宋明时期,最吃香的是“榜下捉婿”的进士女婿。
那在这个年头,军将才是横着走的存在。
如符杨这般位高权重的年轻将领,怎么可能没人盯上?
不过杨师厚还是拒绝了,表示自己想再缓缓。
但李业还是给符存审找了一门亲事,乃是韦庄的族妹,也算是加深和韦氏的联系。
至于是否担心这些世家大族,会不会腐蚀自己的政权,李业道不是太注重。
因为其实到了现在,昔日呼风唤雨的隋唐世家们,早就蹦哒不起来了。
归根到底,政治这玩意,关键还是得看刀把子在谁手上。
李业可以和他们联姻,可以聘用这些大族的士子为官,因为说实话,人家的教育质量的确好,人才也多。
但刀把子?对不起,都必须是从李业亲兵都,亲手从普通士卒、基层军官培训出来的亲信。
至于文官和地方体制上,该如何斩草除根,有着后世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李业有的是办法,无非是把后世实践过的那些手段,再来一遍罢了。
崔氏那边也非常积极
此时崔安潜也需要外援,否则在田令孜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他这宰相纯粹是摆设。
两边一拍即合,其他世家、大臣,包括皇帝、宦官,对此也乐见其成。
能和崔氏联姻,再加上宗室身份,可以说李业就算中枢半个“自己人”了。
数日后,张承业回到长安
之前田令孜通过圣旨要任命张承业为枢密副使,但这会却没法了。
因为张承业主动通过杨复恭的关系,向天子上书请监军陇右获准。
而张承业此番回来,却是为了给李业办婚礼的。
因为李业不是一般大臣,而是宗室,其婚丧嫁娶,属于皇家事务,当然要有内官介入。
张承业充当李业“家令”,前往诸葛爽府邸,下礼请诸葛爽担任“纳采使”,去崔氏提亲。
诸葛爽这个老上司自然是欣然同意,虽说此时他和李业的地位已经相当,但二人关系还是挺好的。
唐代婚姻,需要经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
期间由于李业父母都不在了,亲族又大多失散,故而诸葛爽、李克用还有尚未离京赴任的王铎,都主动,或者被邀请参与主持。
就连朱温、王重荣、时溥、宋文通等人,还有现在宫中仅次于田令孜的枢密使杨复恭也凑了个热闹。
大家其乐融融,丝毫看不出半点心机来,这恐怕也是因为都知道李业以后,不会再参与中原和关中的争夺,自然就没必要结怨。
至于杨复恭,本来和田令孜关系就不好,战后又凭借勤王军监军之功,乃是宦官中仅次于田的存在,自然要结好同样与田令孜有龃龉的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