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路悠悠高考结束的那年暑假,先是去了庐州,看了一眼自己以后可能要上的那所大学。回家后就开始很无聊地煎熬度日。
在父母的建议下,她去了亲戚所开设的那个补习班做兼职。
她的家境很好,从小也都是被宠到大的,其实并不在乎暑期兼职的工资。但是她的脾气并不算好,父母想让她去做一段时间老师体验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她的脾气给磨得好一点。她本就无聊,也就答应了这件事情。
那个亲戚姓姚,是一个有着很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女教师。所谓的补习班其实就是她在自己家的两间空房子收了二十多名小学生,都是附近邻居家的孩子。
路悠悠从小到大都知道学校不允许在职教师开设课外补习班,但是家长仍然都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去补习,上面领导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姚老师和另外一个老师负责十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越是年级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够,并不好教。路悠悠负责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十二三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早就建立,教起来更轻松一些。说是五六年级,其实是预习六年级和初一的内容。
四个五升六的孩子性格各异,有的调皮不爱学习,有的老实到一句话不说,也有很乖巧的孩子但是理解力欠缺。这几个孩子她早就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那个六年级升初中的男孩,他叫杨诺。他长得很漂亮,看上去很乖巧、性格很温顺。最重要的是他太聪明了,是那种很有天赋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个老师,对这样的孩子都会有偏爱。
路悠悠虽然是第一次当老师,但是毕竟教的只是小学初中的知识,并没有任何压力,根本没有想过提前备课。
她需要一个人负责这两个年级的语数外三门课。课程安排的很简单,两个年级都是三门课程轮流进行。
因为要同时上课,她先给杨诺布置预习的任务,那一篇朱自清的《春》是每个初中生都难以逃脱的命运。
接着她去教那四个孩子的六年级语文。她先挑选重要的古诗进行教学,就像小时候老师教的那样,先认识生字词,再逐字逐句带他们理解词句的意思,给他们翻译整句话,通篇理解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她刚教会四个孩子的生字词和重点注释,杨诺就举手:“路老师。”
路悠悠以为他有什么问题,安排四个孩子自己阅读,就朝杨诺走了过去:“怎么了?有不认识的字吗?”
“不是。路老师,我是想说,我已经背完了。”
路悠悠有些不敢相信,她看看手表,现在距离上课开始才二十多分钟。他说他已经背完了一整篇《春》。那篇散文有十个自然段,六百多个字。当初自己背诵花了两天的时间。
“你说你会背了?”
“嗯。我背给你听。”他腼腆地笑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果真全文背诵了下来。甚至全文流畅,几乎没有任何错误。
路悠悠吃惊地看着他。难道现在的小孩子都是这么优秀吗?她又回头看了看那四个正在偷懒的孩子,刚刚教他们认识的字,转眼就忘了。难道面前这个孩子是天才吗?
“路老师,你还有什么任务要布置吗?”看到面前的老师没有说话,杨诺主动地问。
路悠悠开始慌乱,这打破了她原本准备就并不充足的教学计划。她马上回过神来,翻过他的书本,继续给他安排:“你再把底下的注释背一下,还有作者的资料和背景。如果背完了的话,就看看后面的古诗。”
“好。”他很乖巧地点头,然后低头继续默背。
路悠悠回到那四个孩子面前,原本准备这节课给他们讲完这一首古诗的,但是现在只讲了一半,调皮的孩子一直在旁边打岔,老实的孩子闷头不做任何反馈,乖巧的孩子努力听着却满是不解。这也打乱了她的教学计划,她只能停下给他们布置作业。
转过头来再看杨诺,他认真地看着书本,小声地默背。看到路悠悠来到他的身边,他马上停下,笑着看着她:“路老师,注释刚背完,你要检查吗?”距离她布置这个任务,时间才过去五分钟。
路悠悠提问他一些词语注释的意思,他背的几乎跟正确注解一模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路悠悠只觉得他是神童,那种可以轻而易举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神童。
没有讲台,她就坐在他的身边教他课文。原本只准备教他最浅显的字面意思、修辞手法、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但是不由自主地,她就开始给他讲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一生的经历和故事、当时的社会现状,甚至文人志士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路悠悠从小就喜欢这些“课外知识”,她也很喜欢与别人讨论和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这些知识。但是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述说的人。不管是她的家人、朋友,还是同学,他们对这些“课外知识”都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甚至会被认为是“无用的知识”和“不务正业”。
她很开心地跟杨诺分享自己通过课外书籍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他也很专心致志地听着。甚至连下课,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一直到了下一节课,姚老师提醒她,她才知道自己“跑题”太远了,太“忘我”了。
她尴尬地笑着,对着面前的孩子说:“我跟你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你是不是很无聊。”
“不是的。路老师讲的这些很有趣,我以前都没有听过。我很喜欢。”
路悠悠有种莫名的满足感,她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