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抵达云岭:战事将起!
云岭
伴随着独立旅进入云岭,很快便遇到了根据地战士们的拦截
然而由于材质不同的军装,以及精良的装备,立刻引起了根据地战士的怀疑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李云龙也是微微愣神,随后连忙下令,让战士们待在车内以免误伤
而根据地的战士们望着那充满威慑力的重坦,也并没有轻举妄动,于是双方便在云岭外围僵持了起来
然而过了大约两个小时,新四军军长便来到了现场
当然了,这是李云龙在出发后便联系了旅长,让其协助向上汇报
等到独立旅来到云岭之时,协助与新四军根据地沟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对于这个请求,总部那边也出乎意料的给了面子
一见到军长,李云龙就飞速下车,连忙小跑过去敬礼
“八路军129师独立旅旅长李云龙见过军长,军长好!”
“你好你好!129师的部队,不愧是我党的三大主力军啊,麾下的一个旅,连坦克都配上了!当真是让人汗颜呐,哈哈哈……”
听到军长打趣,李云龙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然而军长在寒暄过后,对于李云龙的来意,倒是充满了兴趣
“129师,此时不应该在晋察冀吗?那可是千里之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若非是中央发来电报,我都以为是冒充的”
“报告军长,您请看……”
听到询问后,李云龙立即将显示器取了过来,画面之上正是已经开拔的大军
按照距离来看,应该还有两个小时便会赶到云岭,这让军长不禁皱起了眉头
“国军,这是……?”
“这便是我此行的目的,此前提前截获了情报,国军此行目的险恶,意在我云岭根据地,因此便千里奔袭,前来协助军长过江!”
“千里奔袭?你一个旅级有多少人?这种问题如果证据确凿,不应该向上级反馈吗?至于过江,这更是需要中央下达命令!岂能儿戏!”
“报告军长,我独立旅,共计六个步兵团,每团兵力都在六千以上,其余还有两千余人的警卫营,炮营,以及拥有132辆的坦克营,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万余”
“才4万余,谁给你的勇……等会,四万余?你是说你一个旅级拥有四万多的兵力?”
刚刚忍不住打算敲打一下李云龙的军长,忽然察觉到了数量的不对劲
而李云龙则是不顾军长的震惊,反而一副理所应当的点头
这就让军长有些尴尬了,不过毕竟是一军之长,反应还是极快的,立刻就转移了话题
“关于撤回长江以北的事情暂且不谈,此次国军的目的,就算证据确凿,我们也不能开第一枪,明白吗?”
“明白!不过基本的战略部署,还是可以的吧?”
“这个自然,毕竟一旦国军开火,那便是你死我亡的战争,打,就要不惜一切代价!顺带也让我看看,拥有四万兵力的独立旅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
“请军长拭目以待!”
明白军长的意思后,李云龙便直接开始了布防,不能打响第一枪,并没说不能打响第一炮
军长对于“国共合作”一事还有所顾忌,但李云龙却不管这些
毕竟明知这玩意儿不靠谱,还遵守”君子协议”,那不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吗?
至于所谓的布防?云岭军部所处的位置,不说一马平川吧 但也大差不差
与李云龙此前所假象的有不少出入,此前以为云岭多山,然而亲身抵达之后才发现
山的高度和北方相比,明显较低,而云岭军部的位置,则是背靠大山而建
位于两山之间的地形,与此前所遇的曲阳县较为相似
不过由于道路曲折以及地形所限,因此充满了诸多射击死角,对火炮的射程有着不小的影响
不过对于独立旅而言倒是并无大碍,国军此次兵分两路
负责主攻的只有四万部队,只需各团的车载速射迫击炮打个几轮,便可让步兵上去收尾了
不过八万部队的火炮聚集到了一起,李云龙多少还是动了心思
虽说暂时用不上,但谁会嫌多呢?何况独立团也好久没打夜战了
夜半三更密林之下,这可是老本行啊!
“和尚,从各团协调些好手,趁着夜色爬上树梢,等敌人布置好阵地,立刻发动奇袭!”
“是!”
“嗯,使用冲锋枪时一定要注意,切记不要打到炮弹上了!”
“明白!”
……
至于国军的战略部署,由于此次从守株待兔转为了主动出击,在地理位置方面便失去了优势
需要使用的火炮也只能架在了云岭下游的阳日山一带
毕竟其他位置,根本不符合构筑阵地的条件
若从上游进行炮轰,单单绵延曲折的山脉,便至少需要绕行一百五十公里,而且走的还是山路
想要将所有的重火力派到战场,首先在军车数量方面便不支持
至于依靠人力运输?指望战士们手拉大几百公斤重的火炮行军
根本无法按照老蒋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因此只有阳日山作为炮兵阵地最为合适
毕竟太近了容易被发现,太远了射程又够不到,至于作战计划方面,由于时间紧迫
因此上官云相决定使用炮火轰炸,形成火力压制后,再下令冲锋
皆时突如其来的炮火,定会让新四军方面难以招架
不仅如此,此行上官云相兵分两路,派兵从下游进攻云岭的同时
上游亦有一支四万人的部队,意图阻拦可能出现的增援部队以及拦截突围的新四军
按照正常逻辑来看,战术布置的并无问题
毕竟在炮火的逼迫下,往山上跑并不是最明智的,轻易便会被炮弹追上
至于拦截部队,早已提前出发,在各个路口进行了封锁,可谓是布下了天罗地网
然而上官云相怎么也想不到,他费尽心思布下的天罗地网内,溜进了一条“过江龙”
而且这条“过江龙”,早已将目光盯上了他的炮兵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