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一百多万的壶拿来喝茶?
“陈和之是谁?”
一冉的父亲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但这个名字他是真没听说过。
“他是天启和崇祯年间的宜兴制壶名家,善仿徐友泉和沈君用,书法写得也不错,颇有晋唐之风。”
说罢,何仁把紫砂壶底对准摄像头,果然,“陈和之”三字楷书笔锋规整不失锋利,很是漂亮。
一冉的父亲还是一头雾水,嘀咕道,“陈和之?很有名吗?”
何仁乐了,“应该算是有名,主要是明朝传世的紫砂壶太少了。迄今为止,也就几十件,大部分都在各省博物馆之中,陈和之的紫砂壶,据我所知民间只有两把。一把是锦囊壶,一把是四瓣花。”
一冉奇道,“什么叫四瓣花?”
何仁指着紫砂壶的腹部,“你们看,这里由四条弦纹纵向平均分割,形成了大小一样的四方圆,这就叫‘四方菱花’,简称四瓣花,是一种紫砂壶常见器型。”
何仁又把壶拿在手中反复把玩,泥色绛紫、古朴浓郁,整体设计还非常和谐,他是越看越喜欢。
最为难得的就是,这把紫砂壶尚未开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把新壶,还没见过水。
这倒是也有可能,陈和之在明末清初时,也是制壶大家,这把壶的材料又非常好,虽然不是最好的天青泥,但也是精品紫砂泥,极具收藏价值。
果然,于迁笑着介绍道,“这把壶是我一个陈姓朋友祖传的,从来没用过,不过一直都有把玩、保养的习惯,看上面的包浆就能看得出来。”
何仁点点头,这把紫砂壶上的包浆明显不是做出来,而是人为把玩所致,上面的光泽颇有古韵……
不过何仁更关心于迁那个陈姓朋友,“你的朋友是陈和之的后人?”
于迁连连摆手,“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是他家的族谱遗失了。”
何仁有些失望,陈是大姓,如果没有族谱,靠嘴说没什么说服力。可惜了,要是能确定是陈和之的后人,这把壶的价值还会提升,有故事可讲……
这把壶何仁非常喜欢,他一定要拿下。
“于老板,不知能否将这把紫砂壶匀给我?”
于迁连连点头,“本来我朋友也舍不得,不过他家最近遇上点难事,也不得不出手了。”
何仁知道于迁想要抬价,他并不在意,“规矩我懂,于老板开个价,我绝不还价。”
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要是于迁真开了个天价,何仁也不可能当冤大头。
但是在宝友们看来,何仁就是财大气粗了,这个逼又让他装到了!
于迁自然不会狮子大开口,“何老师,一百二十万,您觉得如何?”
“没问题。”
何仁很干脆,直接要了于迁的账号给他转账。
鉴宝眼给出的报价是一百三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于迁的价格很公道。
何仁也挺高兴的,陈和之的紫砂壶可遇不可求,还是没用过的,至少不用喝三四百年前古人的口水……
何仁小声和徐青杰商量用什么茶叶开壶好,让耳朵尖的宝友给听到了,“主播要用一百多万的茶壶喝茶?”
“不然呢?”何仁面色淡然,“紫砂壶买来不就是用的吗?在那放着反而不好,紫砂壶是越用越漂亮,你们就不会!”
宝友们默然,他们倒是想会,可太特么贵了……
于涛不了解何仁跟宝友们的相处方式,他还打算给何仁解围呢,“表哥,你不是还有一套没用过的茶具吗?也拿出来吧?”
“哦?”何仁的兴趣来了,喝茶,只有一把壶是远远不够的,各种茶具也要到位,他立刻问道,“于老板,不知能否让我们开开眼界?”
于迁翻了个白眼,心想这个表弟真是胳膊肘往外拐,他那是没用过吗?他是不舍得用……
不过于迁没拒绝,何仁今天算是帮了他的大忙,再说那套茶具他放在家里确实不舍得用,还不如换点流动资金。
想到这里,于涛起身告罪,不多时,就拿着一个托盘回来了,里面装了十来样东西。
何仁眼睛顿时亮了,先不说东西品质如何,这个材质就很靠谱,整套茶具除了六君子以外都是紫砂的,跟他买的壶很是配套。
一个盖碗、一个公道杯,四个品茗杯都是天青泥的,还附赠一个茶叶罐,六君子是小叶紫檀,材质方面可以说是拉满了。
可惜就是年代比较近,最多三四十年。
于迁介绍道,“何老师,这是我叔叔亲手打造的一套茶具。”
“您的叔叔?请问高姓大名?”
于迁摆了摆手,“不是名家,只是手艺人而已。”
何仁点点头,只看工艺的话,妥妥的大师工,不是名家也只是差在名气上,这很好理解,名家,尤其是当代名家,或多或少,要懂得炒作。
不然就是工艺出类拔萃,吊打所有活着的同行。
显然,于迁叔叔的手艺,还没好到这种程度……
何仁觉得自用的话,已经足够了。
主要是成套,而且茶具非常全,当代名家,除非定制,不然没有这么全的。
“于老板,请个价吧?”
于迁有点不好意思,“五十万,如何?”
何仁点点头,只凭这些材料的价钱,就差不多了,欣然同意。
宝友们则是觉得何仁太特么奢侈了,喝个茶,茶具和茶壶就花了将近两百万?
何仁没什么感觉,石当那边已经将倪瓒的手札出手了,卖了2200万,去掉手续费,还剩2156万,足够他挥霍一段时间了。
而且他觉得宝友们有点大惊小怪,不到两百万的茶具而已,起码不能算是消耗品,要是他们知道徐青杰想买的茶叶价格时,还不得上天啊?
只不过徐青杰中意的茶叶在滇省,还要等一天。
宜兴其实也有一种老贡茶,叫阳羡贡茶。
阳羡是宜兴的古称,这种茶原本叫国山茶,国山就在宜兴境内,国山茶从三国时期就开始有了,到了唐朝,茶圣陆羽对国山茶非常推崇,选入贡茶,一直持续到了明朝。
清朝的时候,紫砂壶的风头压过了阳羡贡茶,不过阳羡贡茶的市场依然很广,既然来了宜兴,何仁是肯定要尝一下的。
这个环节于涛也安排好了,见何仁和自己表哥交易成功,于涛起身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