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 > 第73章 则天皇帝的面首? 一更

第73章 则天皇帝的面首? 一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高仙芝与封常清还在说说笑笑。

    “离家前, 我记得还没到八月会呢(中秋),如今重阳已过,接近年关,今岁你也得跟着我回去, 烤它一只过厅羊, 暖暖和和在风炉上烧酒喝!”

    封常清难得唇角带上笑意,默认了主将的蛮横要求。

    七娘耳边听着这家常对话, 眼前却是两人将被斩杀于潼关的文字, 眼中的诧异便无法再遮掩住。

    幸而无人注意到这一点。

    班师回朝的路上,七娘都在琢磨这件事。

    最叫七娘意外的是, 安史之乱居然已经离身边人如此近,其中干系又是如此血淋淋。

    诬陷二位将军的人, 叫做边令诚。

    是陛下特派,驻高仙芝军的监军宦官。

    监军听来威风,说白了,不过就是帝王安排在蕃将与汉将身边的眼线。像他这样的存在, 在整个大唐都不在少数,会被全军尊称为一声“中使”。

    七娘忍不住想, 李林甫确实带来了重用蕃将的盛世,可陛下呢,他不也同样造就宦官当道、指点朝政军务的局面吗?

    她得想个主意, 提醒二位将军注意身边中使。

    ……

    七娘想的都很好,但实践起来却实在难。

    直到抵达安西, 高仙芝二人也没听明白七娘的暗示。

    这番话确实不能明说。毕竟, 论到底高仙芝是李林甫推荐上位的蕃将,与突骑施人哥舒翰一样,目前来说还算是李林甫派。

    她只能暗戳戳的, 先给宦官边令诚上起了糖衣炮弹。

    边令诚这个人还真吃这一套,心中对七娘比高仙芝二人满意多了。

    大军回到河西,边令诚还琢磨着要为七娘再美言几句添上战功呢,安西四镇节度夫蒙灵察便来找茬了。

    边令诚听着外头吵嚷,问道:“怎么回事?”

    七娘简单概括:“不过就是这位羌族的夫蒙节帅,对高仙芝越过自己上奏捷报的行为不满,正耍威风,不肯给他记战功呢。”

    边令诚闻言,面带鄙夷:“区区羌人,也敢做圣人的主。”说完,便将此事添油加醋地重新修书一封,上奏密报给长安。

    这件事很快就有了下文。

    正赶上新年,军中上下一片沸腾。

    驻边将士们大多在边地寻了新妇,安家落户。这时候能比预先设想的早回家中团圆,自然欢喜异常。

    圣人派来的特使就是这时候到的,敕令犒赏全军,并特意升任高仙芝为新的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鸿胪卿;封常清也被奏为节度判官,加从五品朝散大夫。

    另外,下诏命夫蒙灵察回京。

    七娘抬眸的时候,正巧看到高仙芝接了诏书,对着已经卸任的夫蒙灵察恭敬行拜礼,不由“吭哧”笑出来。

    她这回可算是意识到了宦官的威力。

    七娘蠢蠢欲动,开始盘算着更多边令诚这样的“中使”的力量。

    这就像是过小年给灶王爷嘴上抹蜜吃,在她看来,一切为了达成目标,算不得丢人。

    长安沉睡在一片月色中。

    今年的年节,中书令李林甫府上拜帖从未间断过。李大相公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那些元日进京朝见的蕃将、州县朝集使入长安,便免不得要来府中走一遭。

    爱财者留下腰包里的金银,骄傲者低下高昂的头颅。

    李林甫要的,便是臣服。

    安禄山入京也免不得这一遭。

    他是因为李林甫的私心而崛起成为节度使的人。看似比不得牛仙客入朝做了宰相,却是实打实的拥有了兵权。

    安禄山为此欢喜,揣着不该有的野心入了李府,却在见到李林甫带的一刹那,万般膨胀的心思都被这位宰辅含笑道破,威势震慑之下,一一消了个干净。

    寒冬天里,虎背熊腰的蕃将从大相公府中出来,已经是汗流浃背。

    安禄山回头,忌惮地再望一眼府邸,大跨步离开。

    他会遏制野心,直到扶他上位的李林甫倒台。

    ……

    李林甫并不知道安禄山的新年诅咒。

    年节之后便是春闱,他为了与张九龄留存的那一小部分势力相斗,将贡举选拔的礼部,以及栓选的吏部牢牢掌握在手中。

    李林甫啜了口茶,对侍奉在侧的儿子道:“今春,陛下又下诏在民间广求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入皇城面圣,直达天听。你说,我怎么能叫这些个贱民进去放肆妄言,污了陛下的耳呢。”

    若是说些什么不该说的,岂非不好收场?

    李岫一直担忧阿耶会为权势所反噬。

    听闻如此言论,放下手中茶壶,跪地俯身劝导:“父亲身居高位,更应谨言慎行啊,若因此得罪整个大唐的寒士,岂不是仇怨满天下。他日一旦落难,只怕是

    要召来万人踩踏。”

    李林甫听过这话,却是一脸好笑:“你当我不弄他们,他们日后就会放过我吗?”

    见李岫被问住了,他又道:“你也不小了,怎么想法还是这般天真。”

    陛下重用他,多半是因为当年他与惠妃为伍,力荐寿王殿下为储君。有这层私怨在,他就绝不会得了权势,便为当今皇太子李亨所用。

    他是陛下的鹰犬,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保住权位,尽力挣扎,就是李林甫对自己的唯一预设。

    想到这些,他幽幽道:“今年,被送来长安的士子注定诗、赋、论、词,无一人及第。”

    李岫惊恐:“那陛下若是问起……”

    “天下富有才学之辈,已尽入圣人麾下,可谓是野无遗贤的大喜事,自然是要呈禀天子,声势浩大地庆贺一场。”

    一场针对士子的试炼还没开启,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杜甫也在这起“野无遗贤”骗局之内。

    特开的恩科于盛夏张榜。

    只是,今年不只是杜甫落了榜,就连身边认识的诸多士子也无一例外全都落第。此时此刻,诗人的敏锐度叫他骤然清醒,继而想到了七娘二入长安时,曾诚心劝告他:

    “不必执着于今日的长安,终有一日,你会发觉毫无意义。”

    “杜二甫,暂且放下长安,你才能见到整个大唐。”

    一腔怀才不遇,在此刻无比共鸣于这番劝慰。

    杜甫不知道七娘如何能看得如此通透,或许,是李白、王昌龄他们在京中时,也有如此感受吧。

    长安城中潦倒数年,杜甫终于看清了现实与自己的内心。

    他要离开长安,前往陇右,与友人会合。

    夏末,陇右道刚刚收完今年的小麦。

    防风林长成之后,各州县的农田地力都因此受益良多。加上小麦通过两年的改良,外加肥料助力,产量自然喜人。

    七娘先前因为收复小勃律的功绩,已经被李隆基破格升任为天策上将军谘祭酒,同时兼天策府功曹参军。

    军谘祭酒是个军务参谋一样的官职,比之负责干活的曹参军,更多了几分指挥和礼仪上的权力;

    而功曹参军最大的好处,是掌管了天策府中官员的选拔、福利等事。

    这二年,入府侍奉的蕃将人数超过汉将。

    因而七娘心中很清楚,李隆基这是在拿她震慑这些个边将。

    没过几日。

    杜甫带着长安的最新消息,一路跋涉来到西都。

    李白欣喜迎人进门时,七娘正挽了袖子,在琢磨水泥加固甘州、凉州等地城墙的事情。

    几年未见,女郎出落得越发……像个不好惹的刺头。

    杜甫比了比自己的臂膀身形,笑道:“从前七娘说往后保护我,我还不信。如今一瞧,她这肩头绝对是扛得起事的!”

    李白、高适几人忙摆手:“七娘不经夸,莫要让她再窜上天了。”

    众人登时笑作一团。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他们索性围坐在院前一株桐树下,聊起这几年的近况。

    七娘脏着一双手,就这么甩开袖子坐在石墩上。

    阿寻习惯性地去掏帕子,却看见宁斐坐在石桌前,已经自然而然接替他干了活,顺便给七娘和众人添了茶水。

    除过阿寻,无人注意到这些小细节。

    杜甫将李林甫的“野无遗贤”之言讲给众人,引来一片骂声。

    连向来稳重的贺知章也多了句嘴:“李林甫小人心思、妒性太强,才望功业在他之上,很容易遭到忌惮。”

    尤其,是与吏治派打擂的文学一派。

    杜甫顺着这话想起一桩事:“贺监此言不假,但依我看,李林甫他千防万防,却算漏了一个人。”

    “何人?”七娘追问。

    “贵妃堂兄,度支员外郎、侍御史杨国忠。”

    王昌龄也才帮着忙活完新划田亩之事,赶来听到这事,随口道:“杨国忠一介纨绔,能混到这位子都亏了杨妃从旁美言吧。不过以他之能也就到这了,何须李林甫分神忌惮?”

    众人似乎都赞同这说法,唯有七娘蹙眉摇头。

    杨玉娘绝不会帮衬杨国忠。

    这几年,她们依靠岭南贡御的荔枝做联络。她深知,杨玉娘从未与当今天子和杨家同心同德,甚至因她提醒,起了提防心。

    七娘道:“按照杨国忠的谄媚行径,很可能是抱上了李林甫的大腿。而李林甫看重他背后独得圣宠的杨贵妃,又觉得这人没大本事,好掌控,这才愿意提拔。”

    杜甫在长安呆了几年,临出京师又与张九龄会面,才有这一番推测。七娘身在陇右却一下子揣测到了真相。

    他不由多瞧了女郎一眼:“不错。杨国忠从前在蜀中

    是个赌徒,手又够狠。只怕,能为李林甫对东宫下黑手。”

    “杜二甫,为什么忽然提起李林甫算漏了此人?”七娘敏锐察觉不对劲的地方,问,“朝中还发生了什么事?”

    杜甫叹气,觉得有些难以启齿:“我出京之前,陛下已经为杨国忠的舅父,张易之兄弟平反了。”

    众人无言,一时还想不起张易之究竟是谁。

    贺知章忽然变了脸色,追问:“张易之……是昔年则天皇帝的两位?”

    杜甫点头:“正是则天皇帝的面首。”, ,887805068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