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东阳大学士
老者来到县学门口,见李唐在敲门,不由拱手问道:“这位小哥,这里可是广川县学?”
李唐本就迟到了,正想着一会怎么找个借口忽悠程教谕呢。
见老者询问,不由没好气的看了大门上面一眼,意思是自己看。
那老者顺着李唐的眼神,往门上看去,只见上面“广川县学”四个大字,很是显目。
老者不由一愣,随后却是笑了起来,对于李唐的态度,也不生气。
反而问道:“你是县学的学子?”
李唐撩了撩自己的衣服,“不明显吗?”
老者似乎涵养很高,面对李唐直白的话,也不恼怒,依旧笑吟吟的。
就在这时,门房听到敲门声,将县学大门,打开了一个窗口,打着哈欠,朝外看了一眼后,说道:“县学有规定,入学时间已过,概不开门,明日再来吧!”
说着,砰的一声,门房大爷就关上了窗口。
李唐张了张嘴,话都没来得及说,就吃了个闭门羹。
李唐不由无语,不由小声骂道:“这是什么破规矩,迟到就不让进门,简直是强盗行为。”
这话却被那老者听到了,不由摇头道,“这位小哥此言差矣,我辈读书人,应对圣学保有敬畏之心,既是自己的过错,又怎么能怪县学的规矩呢?”
李唐一听这话,不由撇了撇嘴,“圣学有言,有教无类,即便大奸大恶之人都要悉心教导,何况学子乎?”
“若只是因为迟到,便阻了学子向学之心,岂不是有违圣学初心?”
老者闻言,顿时一愣,“有教无类?圣学里有这句话吗?”
然而,就在老者愣神的功夫,李唐已经甩袖而去,既然上不了学,还不如陪胡媚逛街,加深感情。
等老者回过神来,李唐已经远去。
老者看着李唐的身影,不由轻声说道:“有教无类,有趣,有趣!”
就在李唐离开的时候。
县学的大门忽然就打开了。
程教谕和几位助教匆匆走了出来。
看到老者后,顿时冷汗直流,齐齐躬身说道:“学生程煜,见过东阳大学士!”
大学士不是文位,而是一种官职称呼,不过这个官职可不是普通人能担任的。
首先你必须是一甲进士,才有机会,进入翰林院,只有在翰林院养望数年,经过皇帝陛下的认可,才能当任大学士。
大学士虽然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地位极高,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给皇帝当秘书,在国策上还能参谋建议,能影响朝廷的决策,可以说除了内阁,其他各部的大佬,都没有他们地位尊贵。
这等人物,却来到小小的广川县,不由得程教谕冒冷汗。
李东阳却摆了摆手,说道:“老夫此来,并无公事,只是闲来走走,尔等无须如此。”
程教谕连忙躬身应是。
因为李唐的打岔,李东阳也没了进入县学看看的心思。
随后,便往旁边的文庙走去。
来到文庙,李东阳站在庙外,先是朝着孔子像行弟子礼。
之后,李东阳却是看着孔子雕塑,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候,文县令终于匆匆赶到。
文县令先师朝着孔子雕像行学生礼。
这才转向李东阳,“下官,广川县令参见东阳大学士!”
李东阳再次摆手,说道:“无需多礼。”
文县令直起身,退在一旁。
李东阳看了文县令和程教谕一眼,淡淡道:“你们上书给广陵府衙的奏折,老夫已经看到了,”
“听闻,你们广川县,出了个发出文音,引动震庙的弟子?”
文县令闻言,顿时眸光一闪,躬身回道:“回大学士,确有其事,他叫李唐,!”
文县令将李唐在文庙的情况,讲述了一遍。
虽然早已经知道,但是当李东阳听到,李唐是文心废体的时候,还是不由叹了口气,表情惋惜。
然后,又细细问了李唐家里的情况。
文县令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一一作答。
李东阳眯了眯眼睛,朝着程教谕问道:“那个李唐平日里学业如何?”
程教谕,连忙躬身回道:“回大学士,李唐入学不久,但是课业方面下官还未来得及核验。”
李东阳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然后又问道:“那他可有不寻常的地方?”
“不寻常的地方?”
程教谕和文县令对视一眼,顿时脸露复杂的表情。
李东阳见状,不由心中一动。
“难道此子真有不寻常的地方?”
这时文县令抱拳道:“据下官所知,那李唐有一红颜知己,乃妖灵境界的狐妖。”
“哦?”
李东阳顿时就诧异了。
人妖相恋,人妖认主之事,虽然不多见,但是作为大学士,朝廷高官,也听过不少的这种事情,对此见怪不怪。
不过,李唐区区一个童生,就有妖精境界的红颜知己,却是少见。
即便如此,对于李东阳来说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随后,便点了点头说道,“老夫知道了!”
“除了此子,可还有异于常人的学子出现?”
这下,文县令和程教谕不由都疑惑起来。
从见面开始,李东阳就一直在询问,不同寻常之事。
难道东阳大学士在寻找什么人?
其实他们隐隐猜对了一半。
李东阳贵为大学士,为什么会来到小小的广川县?
这话要从文渊阁的变化,开始讲起。
自从孔子画像前,那篇学儿文章的出现。
这个世界,所有学子,都只知道那是先师,颜圣就是先师的亲传弟子。
但是先师的生平,文章,著作却是一片空白。
现在先师画像出现异动,消息一经传出。
京城内,所有大儒齐齐震动,前往文渊阁查看。
陛下都忍不住亲临,李东阳作为大学士也跟着陛下前往。
当一众大儒,看过先师画像前的那篇文章之后,众人顿时对此事争论不休。
有人为先师显圣,也有人认为此事蹊跷。
最后,大明唯一的半圣出现,看了那篇文章之后,却是当场坐了下来,闭上眼睛,领悟先师文章。
《学儿》这篇文章,是《论语》的第一篇,开篇文字简单易懂,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深远。
半圣司马敖,看着墙上的文章,越看越心惊,越悟越觉得有道理。
最后竟然情不自禁的诵读了出来,“子曰:学儿时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