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在古代边境学工器制造(四十七)
本来在得知峪成关即将有蝗灾来临,林小桃几人都如临大敌,紧张无比。
从小他们对蝗灾的印象就是饥饿、死亡、掠夺,以及眼睁睁看着自家好不容易种出的粮食被一劫而空和亲人被活活饿死的绝望无力。
因此,他们对于蝗虫是恐惧的,也是厌恶的,最后只能勉强在沈方时的安抚下才逐渐安定下来。
每天都特别积极地准备杀灭蝗虫的方法。
只是还没等他们上场,就看到突然出现一群不速之客。
只见半空一群粉红色的鸟儿疯狂地对那群蝗虫进行围追堵截,恐怕轮不到他们出手,蝗虫就会被消灭的七七八八了。
林小桃有些懵的感叹道:“没想到这么玲珑小巧的鸟儿居然这么厉害!”
其他学徒接话道:“是啊,不知道这群妃红色的鸟儿从哪里来的?”1
莫雨停则是讳莫如深,那天他可是亲眼看见林先生引来了那些鸟儿,林先生肯定早就预料到将有蝗虫过境,所以提前做了准备。
【“滴——恭喜宿主已完成支线任务1,帮助峪成关的农户收割庄稼。
发放奖励:极品灵石十颗、优良稻种十斤。”】
沈方时放下了心,蝗灾这一关可算过去了。
而粉红椋鸟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就会回归大自然,由于是系统出品,它们也只会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不会造成生物入侵。
只是这稻种该怎么办?峪成关位于大陆内部,缺少水源,不怎么适合种植水稻,但系统说了这种稻种是抗旱属性的水稻品种,只要条件不是太差,也是可以种植的。
想了想,沈方时决定偷偷往河边扔几粒泡过灵泉水的优良稻种,再假装不经意间发现这种植物的种子可以吃就可以了。
徐仲虎嘴唇干枯,背着自己的娘踉踉跄跄地走着。
他的母亲一直在说不要管她,他都不发一言,其实他早已精疲力竭,只想坐下来休息,但他不敢停下,一旦停下,就会被大部队抛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一旦落单,后果可想而知。
他的村子是较早受到蝗虫袭扰的地方,一场洪水冲垮了不少房屋,好多村民遇难,他的大伯一家就没逃过,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好不容易等到粮食快要收获的时候,虽然收成看着并不好,但总是能看到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但事情并没有如他们所愿,更大的灾祸还在等着他们。
那时候黑压压的蝗虫席卷而来,他们一家躲在屋里不敢出去,母亲屡次想冲出去,都被父亲阻止了,他们一家都默默流着泪,他们知道蝗虫一来,他们好不容易快要收获的粮食将被啃食一空。
果然等蝗虫离开,他们田地里的庄稼已经被啃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
他们全指望着田里的一点粮食过活,但一场蝗灾却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本就经历了水灾,还没缓过来,这下是彻底断绝了活路。
周围全是村民们的哭喊,无粮可食,沉重的税收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只知道,这一天成了他的噩梦。
再然后,他就成了流民,和全村的人一起逃荒。
在逃荒途中,不断有人因饥饿生病死去,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在一次穿过山林的时候,他们遇上了山匪,他仗着身强力壮,带着母亲逃过一劫,却与父亲、弟弟妹妹失散了。
只能跟着一个逃荒的大部队走,在往往北的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州县,但那些都紧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有些地方还派官兵驱赶他们。
最后,没有办法,他们只能继续往北,听他们说,往北是一个大将军的地方,是他们大魏的英雄,肯定不会放弃他们的。
对此,徐仲虎不置可否,一路以来,他已经见过了太多有着仁善名声的大人物对他们置之不理。
不过他还是坚持背着母亲走着。
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突然,队伍前方发生了骚动,只隐约听到有人在喊,前面有粮食,有人在施粥。
徐仲虎抬起头,汗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突然又有了力气,等轮到自己时,他才看清城门口有人在施粥,四周还站着不少高大的官兵,他们手中的兵器闪着寒光,让饿得失去理智的流民不敢异动,老老实实排着队。
一路上,连一块树皮都有人争抢,大多数人都饿着肚子。当喝到热粥时,不少人都落了泪,不知是因为感动和激动,还是因为亲人没能坚持住的悲伤。
施粥的人看到徐仲虎浑身狼狈,却仍背着一个老妇人,瞧他这样,连忙舀了一碗粥递给他。
徐仲虎接过,一人一碗粥,徐仲虎不打算立刻拿第二碗,而是走到队伍一旁,把母亲放下,小心翼翼地扶住她喂粥。
施粥的人是个心善的,见此情景,感叹徐仲虎有孝心之余还不忘提醒道:“你娘看着有些虚弱,如果生病了,可以去那边找林先生他们。”
闻言警惕道:“我娘没生病,只是饿得没力气了。”
施粥的人也没在意,又给徐仲虎送过来了一碗粥,笑了笑道:“你别担心,每个人都要在那边喝一碗汤药的,是为了预防疫病,我也喝过,这才敢跟你们接触。”
“但如果是已经生病了,就要找林先生去医治。”
徐仲虎这才勉强放下心,喝完了粥,才背着母亲过去。
到了这边,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喝预防疫病的汤药了,徐仲虎还注意到城外还扎了很多帐篷,应该是为了接收流民专门扎的。
徐仲虎安心了一点,正准备去排队,就被一个小少年叫住,“唉,大个子,你不用排队,跟着我来这边。”
不等徐仲虎警惕,就听他解释道:“你母亲好像生病了,生病的人需要具体诊治。”
跟着少年来到一处临时搭建的茅草棚,周围有很多官兵守着,棚下只有简单的一张案桌,桌上是一些常见的问诊用具。
案桌后坐着一位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