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花开春来晚 > 第43章 樟木的未来

第43章 樟木的未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阳春三月,地处江南的樟木大队,清晨就被瓢泼大雨笼罩。

    生产队也因此暂停出工,知青点里知青们除了萧长民和袁洪刚早上按时起床外,其他的人,都还赖在床上睡懒觉。

    知青点厨房里只有一点盐和一堆红薯,因是大家一起吃大灶,知青自己就算有点钱,也不会去买生活物资来当做公用。

    赖在床上也有不想做饭的原因在内,大家都肚子饿,就看那个熬不住起床煮红薯。

    袁洪刚家里兄弟多,父母的工资收入堪堪能养家糊住口,他下放时,家里除了路费,不会给多余的钱,他才会在农村看重工分收入。

    昨晚他跟萧长民谈好,帮刷牛棚小屋的内墙,可以得到五块报酬。他对这事很上心,晚上就去大队部墙上取了十几张人民日报和江南日报。

    又从一户社员家要来一袋石灰和一个大刷子备用。

    清早,袁洪刚最早起来,赚钱要紧,他就没打算吃早饭,直接叫起萧长民,两人来到牛棚小屋。

    按理讲下大雨空气潮湿,不适合刷墙。袁洪刚怕夜长梦多,抱着早干完早拿钱的态度冒雨开工。

    萧长民用袁搞回来的报纸把屋内的床、柜子、灶台全部盖好。找来一个桶子,袁洪刚在桶子里发石灰水,还别出心裁把报纸做一个帽子戴在头上,先用扫把把小屋四面墙全部打扫干净。

    没过多久,石灰水发好后,袁洪刚用刷子粘上一些在墙上试了试,认为稠度合适,才开始正式刷墙。

    萧长民见袁洪刚很熟悉刷墙的业务,自己也插不上手,就放心回知青点去煮红薯,早中餐一起吃,大家一起省一餐口粮。

    红薯才煮熟,袁洪刚就回到知青点告诉萧长民,第一遍已经刷完,要萧长民去看看效果。

    萧长民和郭之艳回农村的当天下午,刘正茂一个人去的医院。

    序伢子是个自来熟的人,只要别人对他没有恶意,他就能贴上去玩。自从跟鹿青他们一起捕鱼,就跟着他们一起吃喝,住在牛炼钢家。

    刘正茂跟鹿青他们一起长大,知道他们的品行,也放心序伢子跟他们混。

    住院的病人都是上午吊水,直到中午呆完水后,基本就没什么事了。刘正茂到医院时,医生给郭大娘开的药水多,还有一瓶没吊完,郭明雄要照看吊瓶。

    男病房,老王头这边已经在中餐前就吊完药水,中餐后老王头没事干,这几天睡觉时间多,他白天也睡不着,正在百无聊赖时,刘正茂来了。

    老王头抓住刘正茂就要陪同一起下楼散步,路过护士台时,刘正茂跟值班护士报备了一下,就带上老王头走出了医院。

    两人出医院沿着蔡锷路慢慢走,医院不远有个老城楼,被保留下当成公园。老王头早年在当地搞地下工作,对省城的布局很熟悉。

    刘正茂陪老王头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城楼公园,当时这里不收门票,游客随意进去游览。两人聊的内容很散,见到什么聊什么。

    文夕大火、太平天国南王肖朝贵被大炮打死在城楼对面妙高峰上,江南省先贤收复新疆等历史话题都有涉猎,老王头把控聊天尺度,避免聊到政治上来。

    走累时就在公园的石板墩上休息,时间很快就到下午四点多,两人往医院走,要赶在医院食堂下班前回去。

    往回走的路上,老王头突然发问:“小刘,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刘正茂没想到老王头会有此一问。这几天吧,刘正茂自己也在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

    当前情况是国家政策很紧,个人不可能发挥空间,还有差不多四年时间,才会开三中全会,只有到那时,政策才能逐步放开。

    目前这四年,自己想有所作为,必须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找突破口。这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很难办,刘正茂是穿越者,知道未来走势,想要做点事并不难。

    “王叔,听说去年樟木大队一个壮劳力出一天工才值8分钱,这样下去大家都没有出工的动力,我想让大队在今年的工值达到5毛以上。”

    老王头本来对刘正茂有自己安排,他已经私下跟董彪和张鹏武讲过,要他们想办法帮刘正茂突破家庭成份的禁锢,在江麓帮他找份正式工作。

    现在刘正茂这样一回答,勾起了老王头的好奇心,他根本没想到刘正茂会有为下放大队出力的这一出。

    老王头在这里四年,知道本地农民很苦,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自己就也想不出樟木大队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翻身。

    “小刘,你的意思是有办法让樟木得到发展?”

    “王叔,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可以让樟木在农林牧副渔全面突破现有政策,打破樟木大队目前这种单一水稻种植的局面。”

    “啊!小伙子,你说说看。”既然聊到这个话题,刘正茂正好也想有个人帮他参考一下,最好能提合理建议来完善他的方案。

    “王叔,您认识造成樟木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小刘,哈哈,你还考起老头子了?我就说说看吧。我认为主要还是种子技术落后又缺乏化肥,造成亩产不高。”

    “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您一眼看到本质。”刘正茂先给老王头戴一顶高帽,再讲出自己的观点:“王叔,我认为除了你讲的外,计划经济是造成樟木现状的另一个原因”。

    “啥!你讲的啥?小伙子,你这样会犯错误的。”

    老王头也是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之一,他是绝对信任计划经济,一个毛头小子敢质疑计划经济政策,真是初生牛犊?

    看到老王头气得发抖,刘正茂赶忙扶住他,笑着说:“王叔,别气坏身体,我先说说看,如果说错了,你再批评好吗?”

    “不可否认,刚解放时,计划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直到运动前,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国民经济总额翻了几番,钢铁和粮食总产量全部跃进到世界前列。”

    老王插话:“那你还讲计划经济阻碍了樟木发展?”

    “好的经济政策要跟经济基础相匹配,执行的人也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对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您对这点不否认吧?”老一辈革命家,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他们讲究实事求是。

    老王:“那是当然。”

    “王叔,那您认为运动以来,我国经济政策是不是越来越固化,严重点讲就是教条。以樟木为例,算上老少总人口是800多人,可耕良田600多亩。上级单位给下达计划时就固执地按良田面积下达种植任务,另外就是生猪任务。一年下来,大队缴完公粮后,剩下的粮食就不够口粮了。这样下去,社员怎么会有生产积极性?”

    老王头思路随着刘正茂的话走,他问:“你说怎么办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樟木除了良田外,还有很多滩头地、丘陵荒地,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原因是大队领导怕被扣帽子,饭都吃不饱,还有蠢人喊宁要资本主义草不要社会主义苗,农民稍微多养的牲畜就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运动中产生的极端理论,老王心里很是反感,党性很强的他又不能明确反对。

    他不发声,静等刘正茂继续说。“王叔,我想借助外力帮樟木打破这种局面,激发樟木村民劳动积极性,让大家的收入增加。”

    “哪里来的外力?目前谁有这种能力为樟木提供帮助?”

    “王叔,如果有个军工企业要求樟木协助,为军工企业职工提供物资保障,您说县里会不会对樟木网开一面?毕竟拥护军工也是社会主义稳定的基石。”

    “恩,你小子的思路活跃。有两个重点你怎么解决?一是大队凭什么相信你?二是军工企业为什么要找樟木大队合作?”

    刘正茂面上露出诡异笑,说:“我先回答第二问题,有您王叔在,江麓就有机会跟樟木合作,我了解过,张鹏武副主任在江麓就是主管后勤,如果您给他打声招呼,我相信他会答应帮助樟木大队。”

    “行啊,你这小子把我都算计进去了。那大队方面你打算怎么解决?”

    “讲实话,我目前没有办法,只能等我回去后,找罗书记和古队长交流,看看他们心里是否真愿为社员好。”

    “小刘,事在人为,你放手去干,努力过,即使没有成功,也问心无愧。”老王头认为刘正茂头脑灵活,有一颗仁爱之心,重点是不但敢想还敢实干,未来前途应该不错。

    当晚,还是郭明雄一个在医院照顾病人,刘正茂回家睡觉。

    他一进家门,就看到序伢子坐在堂屋里,刘正茂问:“序哥,今天怎么回来了?”

    序伢子回答:“两个通宵,我们捕到很多鱼,鹿青哥哥讲他家水缸装不下了,要我跟你讲,明天又可以去卖鱼。”

    “好,你先在我家吃完饭,晚上再去通知鹿青,让他明天派一个人跟我一起去卖鱼。”

    “萧哥不去卖鱼?”

    “昨下午,他和郭之艳就回樟木了,春耕时节,生产队里缺劳力,郭民雄让他们先回去帮忙春耕。”

    “哦,这样啊,那我晚上去跟鹿青哥哥讲。”

    这日,董彪在县革委会找主任汇报县公安局的工作,汇报中途,县革委会主任接到高岭公社打来的一个电话,因董彪是县公安局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县革委会主任接电话时并没让他回避,直接抓起电话:“喂!那位?”

    “哦!粮山敖主任啊!你有什么事?”

    “什么?樟木大队私自送大右派份子去省城看病?这还了得,他们的政治觉悟何在,敖主任,你抽个时间先去了解一下情况,再给我汇报。”

    “好好,等大雨停了,明天你就去樟木大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