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帝国双璧---大汉的兴盛与衰亡30
【就是那个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以5000兵马抵抗匈奴八万骑兵,最终杀敌一万之后无力投降的那个李陵。
只能说就是很讽刺啊,大汉的将军攻打匈奴碰见前大汉的将军带着匈奴士兵抵抗防御,这一波……不好评判。
御史大夫和李陵打起来了,打了七天之后,汉朝这边击退敌军,商丘成顺利地率领大军还朝。
重合侯莽通他率领的军队则是遇到了匈奴的右贤王,匈奴的右贤王看双方实力差距有点大,根本就不敢直接冲上来开战,带着自己的军队他就跑了。
这不战而胜当然高兴,不过匈奴也没损失什么,可能重合候莽通怕回来之后和汉武帝刘彻不太好交代。
在大军班师回朝的途中,顺手将不安分的西域小国车师国给攻破了。
此时,李广利率领的汉军主力也遇到了匈奴的右大都尉。
这一仗打的特别顺利,李广利甚至都没有用到自己家的主力部队,仅仅附属国的两千兵马就将右大都尉带领的匈奴骑兵打的丢盔弃甲,而且还乘胜追击到了范夫人城附近。
目前来看,三路军队都取得胜利,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事情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这场仗打的也不算亏。
匈奴人数本来就少,被汉武帝打的根本就没有更多的军队了。
但是此时,在外征战的李广利突然接收到来自长安的一个噩耗。
他在出征之前和亲家丞相刘屈氂约定的立自己外甥为太子的事情已经败露,刘屈氂全家都被杀掉了。
而自己的家人也被皇帝给扔到监狱里面去了,在外征战的李广利本来能风风光光地回朝。
但是现在回去也是阶下囚,而且自己的家人还在监狱里,得立下大功才能求皇帝赦免。
这个时候大军在外,汉武帝在都城把李广利的家人给抓住放进监狱。
不管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都会造成军心不稳,主将不安,底下的小士兵如何能踏踏实实地打仗
老年的汉武帝也是越来越刚愎自用,说一不二了。
李广利的属下劝李广利直接投降匈奴算了,好歹李广利也是挂念着家人。
他知道若是自己真正地投降了匈奴,那还在监狱里的家人们立刻就要人头落地,李广利也不想从人人敬仰的大将军变成一个卖国贼。
但是现在到底该怎么做如果就这样回去的话,他就再也无力回天了,就像是拔了牙齿和利刃的老虎,根本就救不出家里人。
所以李广利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打仗,只要自己立下大功,用军功换取自己的家人,想来汉武帝应该是会同意的。
李广利知道汉武帝最大的心病,所以他不打算班师回朝,决定带着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去寻找匈奴决一死战。
只有功劳大,他回汉才会有更高的话语权。
他率领军队,继续到匈奴腹地,竟然找到了匈奴左贤王的大军。
一番激战过后,汉军获得了很大的胜利,并且还成功地杀掉了匈奴的左大将。
这个功劳还可以,但是李广利不满足,主要是年老的汉武帝可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好说话。
而且立太子的事情正是“火上浇油”的,汉武帝失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现在又有人想重新立太子,简直就是在他的坟头上蹦迪。
所以李广利决定进一步深入,去找匈奴,他还想立功救家人。
但是他的部下和他可不是一条心,人家家里人又没有被抓,也没有他这个急切的感觉,急行军让军队都吃不消。
他们害怕李广利急功近利,再继续深入下去,遇到匈奴打起来还不知道谁输谁胜利呢!
所以手底下的一合计,决定把李广利绑起来,逼他退军。
他们这样做,何尝不是因为长安城内帝王的做法有恃无恐,主帅的底气被后方的天子抽的一干二净,那可不是给了小人作乱的机会。
要是长安城内没发生李广利家人被扣留的事件,给这些属下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如此行事,怪就怪,汉武帝刘彻行了一手混招。】
猪猪陛下:……
被天幕接二连三的提起,此时的汉武帝隐隐有些预感,这场战争最后可能很惨烈,而且究其原因好像确实是因为另一个自己能做出来的事情。
其实他身在局外,听到天美意的分析也觉得另一个自己做的好像不怎么恰当,七万大军在外,竟然将主帅的亲眷下狱。
第一个就有比其造反的威胁,就像一开始李广利的手下劝他投降匈奴一样。
第二个就是会造成主将威信不在,部下谋反,结果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
不管部下的某事成不成功,军心不稳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了。
就算是李广利提前察觉到并且能够防范后,于人心一事也是无力回天。
这后面几场战争,汉武帝刘彻听着就觉得憋屈,明明能赢的事情,怎么总是要出一些差错,而且都是莫名其妙地差错。
另一个自己不管是处于什么考量,怎么能放任七万大军呢?就算事关太子一事,也可以忍忍嘛,唉!
刘彻现在还没有太子,所以他不理解那个年老力衰又疑神疑鬼的自己,觉得他的做法怎么如此匪夷所思。
都有些不想承认历史上的自己竟然能干出如此不知轻重的事,要是不喜欢李广利的及其亲眷,有一万种方法。
就算是抓了人,也应该严密封锁消息,怎么能传到前线去了呢?
【李广利领兵钻石不错的,部下还没有行动就被他察觉了,直接反杀了几个出头的谋划者。
仗前斩将不是稳固军心,就会惑乱军心,而李广利的这种情况只会是属于后一种。
他虽然将叛乱迅速的压下去,但是君心已经不稳,只能快速地将大军撤退到燕然山的边上。
这番浩大的军事行动,匈奴人怎能不察觉,急速进军又急速撤退,这一来一回足足有一千多公里。
此时,汉军绝对是人困马乏,正好是偷袭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