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归园田居》4
【“大概理解了一下这首诗,那现在我们来回答最初的问题。首先从何处归已经知道了,从官场而归。那么为何而归呢?用原诗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对了,归向何处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你们真棒!最后一个问题,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又对了,看来你们已经初步理解这首诗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诗词讲解到了尾声,不止教室里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天幕下听课的人也在走神。
【“诗人描写环境的时候,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景物按照顺序一点一点描绘出来,具有无穷的情趣。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所以这首诗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白描,你们还能总结其他的写作特点吗?”
“情景交融!”“比喻手法!”
“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对,再加上一点,他的语言朴素自然。”】
“诗中有画,摩诘,这倒是像描述你的诗。”
孟浩然在与王维交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前天幕还说了你可是山水田园的代表人物。”
王维很淡定:“你也是代表人物。”
孟浩然大笑出声:“哈哈哈,我们果然也能名留诗史。”
王维表情也变得惬意起来。
旁边有人提醒:“接下来是不是该讲陶公的事迹了?就是那什么,积累文学素材。”
刚好天幕也接了他的话。
【时间久了,一直讲课,学生大多兴致不高,秦筝决定先讲陶渊明的事迹活跃一下课堂。
“这首诗讲完了,我再给你们讲关于陶渊明的小故事吧。”
“好!”果让学生立马振奋了起来。】
陶渊明也提起精神。
之前讲魏武的时候,可是好坏都有。
希望他没有流传什么不好的事迹到了后世。
不然就真的是丢人丢到后世子孙那里去了。
【“首先就是喝酒,我们国家有悠久的酒文化,酒和诗更是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诗人大多都很爱喝酒。”
“陶渊明就很爱喝酒,他就有一句名句,你们应该听过,就是‘我醉欲眠卿可去’。”
“听过!”
“这句来源是陶渊明跟人喝酒,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他,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是不是很洒脱?”】
学生们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跟朋友相处,直接说这样的话也没什么的吧。
我喝醉了,你想离开或者是在我家休息都随你,我先睡了。
然而对于讲礼的时代来说,这样的洒脱率性,很是让人向往。
唐,杜牧也欣赏陶渊明的率性自然。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古人也有人向往南北朝的风流。
【“关于喝酒还有一件事,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这些都体现了陶渊明的率性,洒脱。当然还有爱酒。”
有的学生很有想法,“老师,这样看来陶渊明岂不是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了,那他的妻子家人怎么办?”
还有学生附和道:“我听说他的妻子都饿死了。”】
王弘出身名门大家琅琊王氏,却很倾慕陶渊明的才华。
经常给陶渊明送酒,没想到天幕也提到了他。
【“对面陶渊明的妻子,有记载的不多,其中一个记载就是勤劳能吃苦。”
“不过陶渊明有过三任妻子,第一任难产而死,第二任因操劳过度得了痨病,也去世了。第三位妻子姓翟,就是被评价贤惠能干的这个。”
学生感叹起来,“哇啊!那当他的妻子也太辛苦了,还能过劳死。”
“老师,那陶渊明有给他妻子写诗吗?苏轼都有悼亡诗的。”】
苏轼没想到这也能提到自己。
连忙回想一下,五柳先生有没有写关于妻子的诗。
好像还真没有。
陶渊明自责的对着妻子翟氏,“是我无能,才让你们如此操劳。”
翟氏安慰他:“郎君志趣如此,怎么能勉强呢?”
陶渊明很感动:“还好你懂我。”
翟氏垂下眼,看着覆满了老茧的双手,应答着:“夫妻一体,这本就是应该的。”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现在是没有关于陶渊明妻子的诗,不过也有可能是没流传下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有很多诗的没流传下来。”
“不过对于很多诗人,我们欣赏他的诗就足够了,如果真的了解本人,相信我,你们会失望的。”
“就像很多诗人写的情诗读起来肝肠寸断,其实本人是个渣男,有无数红颜知己。比如徐志摩,在已经结婚的时候,还去追求林徽因。”
“古时候的那些诗人,大部分都是结婚了还在青楼楚馆流连的。”
“好渣啊!”】
这些诗人没想到一下子被扫射到。
文人风流而已,也值得诟病吗?
明朝时期,归有光站在家门里,看着庭院中的一株枇杷树。
这是他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亭亭如盖矣。
她也已经离开很多年了。
天幕下的女子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学生这么生气。
自古以来,男子三妻四妾不是理所应当吗?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女子,她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