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精耕细作1
赵匡胤更加觉得丢脸,这个赵构是做了什么?竟然让后世觉得他应该姓完颜!
想到如今全天下都知道他有这个不孝子孙,赵匡胤脸色涨得通红。
【“了解作者生平以后,我们开始学习这首诗,不过在这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种植的吗?”
“田里!”“水田!”
直接点的就说“不知道!”】
因为学的是自己的诗,杨万里这次看得格外关注。
“南宋四家”中其余三人陆游、范成大、尤袤齐也在认真看着。
这些人都是出自诗书之家,自小不缺吃穿。
但是也多少懂一点农桑的,没想到后世这些学生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还是过得太富足了。”陆游感叹。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视频,先了解一下水稻是怎么种植的,然后再来理解这首诗。”
视频里出现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她的打扮一看就很适合干农活。
她把稻种在水里泡湿直到发芽,然后去地里犁田。】
“稻种直接撒在地里不就可以了吗?”
古早时期的人疑惑,早期水稻的种植主要是“火耕水耨”。
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说明早期水稻种植方式比较粗糙。
早期的水稻都行直播。所谓直播就是直接把发好芽的稻种直接均匀的洒到处理好的稻田里,民间常说的“打撒谷”。
现在看到被泡在水里的稻种,不少人痛心疾首。
“这么好的稻种放水里不就泡烂了吗?”
“就是就是,这也太浪费了!”
【视频还有一个声音在旁边解释。
播种的前期工作要做好,稻田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育肥,是时候要唤醒它的神奇了。
首先,要让土地肥沃起来,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来完成。
犁田,把金属或木质犁扎入土内,通过牛的拉动将土翻过来。
耙田,通过镶嵌在木框架上的金属耙刀把犁翻上来的大块土块打碎,以便稻种的生根发芽。最好玩的就是人站在上面,像冲浪一样。
这个时候视频里也出现了各种犁的图片。
土地肥沃之后就是下种,稻种必须要在水里泡湿发芽后才能洒到田里,洒上肥料用平板木推抚平盖住稻种。
下种之后是育苗,禾苗需要一个月的育种维护才能移植,过程中需每天去育种田查看水位,水位不能高过禾苗的三分之二。】
在中国商代就出现了犁,从犁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上利下牛——用牛就更便利了。
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开始用牛拉犁耕田。
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和扶手。
至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犁耕的发明是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个体经营农业终於成为现实,从而为封建农业最后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牛拉的木制犁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使用,尤其是在轻质的沙土地区。
视频中出现的犁比曲辕犁更加便利。
秦时,墨家再一次收到了热烈的眼神。
被火热的眼神烫到的墨家弟子心情激动,想道:“现在知道我墨家的厉害了吧!天幕中出现的东西哪一样跟我墨家没有关系?!”
不同时代的木匠也盯着各种犁的图样,哪怕做出其中一种,就算是有差距的,那也能卖不少钱了。
之前天幕放出的各种高科技工具对于古人来说太过遥远,但是这次的犁具可是唾手可得啊!
“快!快记载下来!”不同时代,响起了同一句话。
【育苗之后下一步是移植,移植要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是拔秧苗,秧苗经过一个月的生长终于可以移植了,拔秧苗是个技术活:拔时手要有寸劲,秧把捆扎是一根稻草。拔秧捆扎洗泥一气呵成。
第二是插秧,插秧看着简单,其实是最考验你体力和判断力是活。在保证行距不歪的前提下往后退着走,怎么不一屁股坐到田里就看你自己的体力了。】
水稻种植还处于直播的时代想不到种植水稻还有这么多步骤。
直播的水稻有不少的缺点,秧苗的抗风性较差,由于南方雨水台风比较多,水稻在抽穗后植株易倒。
另外就是直播的田生长期间比较多杂草,而且生长不均匀还要补插空缺,不便于后期管理。
直播发棵率很低,需要的肥料也比移植的多,成本加大。植株密度容易过大,会造成减产。
家里田地多的,准备来年就按照这个方式试试看。
【接下来就到了最耗精力的管理时间。
田间管理是最耗时耗力的阶段,一年的收成就看你的管理水平了。
首先是田里的稻飞虱,这是水稻主要病虫害,要严控它的生长,要不然水稻的叶子会被它弄死,导致水稻减产。
还有稗子,稻田里主要杂草,它不去除会跟水稻抢养分,严重的也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还有车水,以前没有抽水机的时候就靠这车水机人工抽水,以免稻田干涸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
稻飞虱和稗子在每一个辛勤劳作的农人眼里都会认真处理,这次重点关注的是水车。
水车是节省人力的工具,天幕下的人也发现了,每一次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节省人力。
难怪后世的人那么懒散。
【接下来就到十月份的收获季节。
水稻从收割到脱粒,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地的脱粒方式。
收割,传统的收割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人工用镰刀一把一把的割下来。
值得讲解的是脱粒方式。因为地区不同,水稻产量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脱粒方式。
抽打式脱粒,这种脱粒方式大多出现在山区梯田交通不便的地方。
由于山区土地数量有限,水稻种植量比较少,所以可以扛上大木桶直接到田里边收割边脱粒,水稻的种植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自己一年的食用量。
连枷抽打脱粒,连枷是一件古老而又有技术含量的工具,利用杠杆原理的带动,使竹竿头部的击打竹板产生旋转,利用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对相关农作物进行击打。这种脱粒方式基本上是全国各地都有,针对水稻产量不是很多的地区使用。
半自动机械脱粒,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脚踩式打稻机。利用脚踩踏板上下运动通过金属传送臂对架在木箱上的木桶产生旋转,在木桶壁上按上金属击打桩,通过金属击打桩的快速运动对稻谷进行击打脱粒。这种脱粒方式大多出现在平原水稻产量比较大的地区,工作高效。
石磙碾压脱粒,在机械还没出现的时候,由于水稻产量大,所以脱粒的工作量就很大。通过专门的晒谷场把稻谷均匀平铺在地上,利用牲畜拉动石磙对地上的稻谷进行碾压。石磙一般边缘做成有棱角的正八边形,一头大一头小方便转弯。】
不同地区的人在疯狂记笔记,就算已经有了合适的脱粒方式,还是有人全部记载下来,将来更好的优化自己地区用的工具。
不少木匠也收到了启发,对着手里的一些工具材料想着要不要也来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