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十一节在北京学习的第六周
第六周的紧张学习又开始了。
这一周重点学习《国际贸易》,还是请对外经贸大学的教授来讲课。
老师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定义:对外贸易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商品交易的行为。如果站在单一国家的立场去审视此类商品交易活动,那么就可以将其称作对外贸易;然而,如果站在全世界的视角去看待这种商品交易行为,那么它又被叫做国际贸易或是世界贸易。
此外,还有部分像英国、日本这样的岛国,往往更倾向于采用“海外贸易”一词来指代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活动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如今除了传统的对外贸易形式之外,还囊括了经济以及科技合作等领域。
接下来,老师提到了传统外贸形式中的商品进口这一概念。具体来说,商品进口指的是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并将这些商品用于本国的生产和非生产性消费的所有贸易业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进口甚至还包括了所谓的无形进口,也就是某个国家在运输、保险、贷款、旅游、技术等方面从其他国家获取到的劳务类商品。
最后,老师又谈到了商品出口的定义指一国向他国出售一部分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的全部贸易性业务。从广义上说,出口也包括所谓的无形出口。
老师说:“传统的对外贸易活动有着一套完整且系统的流程,可以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对外贸易平衡表之中。所谓贸易平衡,实际上是用来展示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其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那么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反之,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就会产生贸易逆差;而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就实现了贸易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平衡表来说,根据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大小关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这三种不同的状态。”
此外,老师还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与传统的对外贸易形式相比,这种新型的国家间经贸联系方式无疑属于更高层次的形式。它成功地将生产领域的各种要素,如劳动力、技术、资本等,与流通领域的各类要素,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各国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各种要素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要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得对外贸易活动在其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补充和拓展。”
最终,老师做出了如下总结:“对外贸易从根本上讲,属于历史范畴内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只要国家依然存在,那么对外贸易就将继续不断地扩大其规模,并朝着前方持续发展。”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道:“对外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更是各国生产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是再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再生产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老师继续讲解道:“同时,对外贸易也是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纽带,是各国在经济和科学上相互依存的具体体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种联系变得愈发紧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作用和性质都受到生产方式的制约。不同的生产方式会导致对外贸易呈现出各异的特点和趋势。”
紧接着,老师开始讲述第二节的内容——国际贸易的分类。她强调道:“由于国际贸易涉及的范围广泛且性质复杂,因此其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将从货物移动方向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国际贸易的三种类型。”
(一)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和加工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二)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三)过境贸易。凡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从丙国来讲,就是过境贸易。
老师说,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就每笔交易的两面而言,对卖方而言,就是出口贸易,对买方而言,就是进口贸易。此外,输入本国的货物再输出时,称为复出口,反之,输出国外的货物再输入本国时,称为“复进口”。
一国往往在同类产品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净出口;反之,出口量小于进口量时叫做净进口。
老师说,二、以国境和关境划分进出口,可分为几种贸易
(一)总贸易。许多国划分进口出口是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叫做总进口,后者叫做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国内出口和复出口。前者是指本国产品的出口,后者是指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个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许多国家划分进出自是以关境为标准。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在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为进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西德、意大利、瑞士等国采用这种划分办法。
联合国所公布的各国贸易额一般都注明贸易额还是专门贸易额。
老师说,三、依照商品形式,可分为几种贸易
(一)有形商品贸易。商品的进出口,叫做有形贸易,因为商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起草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别在1960年和1977年进行了修订,在1974年的修订本里,把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几乎包括了所有国际贸易商品。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外的非食用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它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在标准分类中,目录编号采用5位数。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如活山羊在标准分类中数位号为00122,其含义是: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 章,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1组,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12分组,活绵羊及山羊;00122项目,活山羊。
这个标准分类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
老师详细地解释道:“中国从 1981 年开始实施的全新商品分类标准,乃是建立在这一标准分类的坚实基础之上,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状况,经过精心策划和编制而成。中国商品统计目录编号采用了高效精准的六位数字编码体系。具体而言,个位数精确地表示着‘类别’,十位数巧妙地代表着‘章节’,百位数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组别’,千位数无疑就是‘分组’的代名词,万位数准确对应着‘项目’,而十万位数则完美地诠释了‘细目’的含义。”
紧接着,老师继续深入讲解:“第二种重要的类型当属无形商品贸易。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互动的商品,如果它们隶属于无形的劳务领域,例如运输、保险、金融、旅游以及技术等劳务的提供与接纳,那么便会被统一归类为无形商品贸易。事实上,这些业务的蓬勃发展都紧密伴随着有形商品贸易的不断推进。”
最后,老师总结强调:“(一)和(二)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形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金额需要通过海关手续来处理,最终会体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数据之中。这也使得其成为国际收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但它是国际收支的一部分。
老师说,四、依货物运送方式,可分为四种贸易
(一)陆路贸易。陆地相邻国家间的贸易,通常采取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卡车等。
(二)海路贸易,国际贸易大部分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送,运输工具主要是各种船舶。
(三)空运贸易。贵重或数量小的货物,为了争取时效,往往采用航空运货的方式。
(四)邮购贸易。数量不多的交易,通常也有采取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
老师说,五、依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三种贸易
(一)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叫做直接贸易。
(二)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称为间接贸易。
(三)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贸易。
老师说,六、依清偿工具的不同,可分为两种贸易
(一)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是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叫做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能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主要是美元、英镑、马克、法郎等。
(二)易货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是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叫做易货方式贸易。采用此种贸易方式,大多起因于某些国家外汇不足,无法以正常的自由结汇方式与他国进行交易。其特点是:把进出口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基本平衡,互换货物要品种相当。根据几国政府间签订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厂商间的易货合同所进行的贸易,均属此类贸易。
易货方式贸易也叫换货贸易。
接着,老师开始讲第三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老师说,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一致性表现在: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货物都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进行交易的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的目的是取得利润或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为,这使得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特点。
老师说,一、国际贸易困难大于国内贸易。
(一)语言不同。
在国际贸易上各国如使用同一种语言,不会出现语言困难。但实际上各国语言差别很大。为使交易顺利进行,必须采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当今国际贸易上最通行的商业语言是英文。诸如进行贸易交谈、通信、电报、签约和处理贸易上的各种单证,大部分都采用英文。故进行贸易时必须要通晓英文。但英文不是通行无阻,有些地区使用还不普遍。如东欧北欧通常使用的是德文。法国及中西非国家通行的是法语。西班牙及大部分中南美国家以西班牙文最为普遍。贸易商如不通晓这些语文,而要与这些地区的商人贸易,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二)法律,风俗习惯不同
各贸易国家的商业法律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差别很大。国际贸易因为涉及不同法律适用地区的交易,不论是买卖合同,运输合同与保险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无法私下解决时,就要根据某些国际规则,进行仲裁,控告等。这比起国内贸易问题的解决,困难要大。此外,各国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有许多不同。
(三)贸易障碍多
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往往采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出口商一方面要关心价格,以便竞争,还要研究如何打破关税与非关税上的限制。此外,许多国家还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出口货物所得到的外汇都须结售给国家;进口货物所需外汇也要向政府申请,使经营贸易者受到很大的约束。
(四)市场调查不易
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时时加以调查分析,交易才能顺利进行。但国外市场资料情报收集、整理与分析比较困难,不像国内市场容易调查。
(五)贸易对手资信调查不易
交易开始前,买卖双方都要调查对方资信情况,但因各种原因,这种调查十分困难。如通过往来银行代为调查,往往过分简略。如委托征信所调查,虽然比较详尽,但费用较多。
(六)交易技术困难较多
因缺乏国际贸易共同法规,一般贸易商所遵循的是一些国际贸易上通行的惯例。这些惯例因不是国际条约,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一旦出现货物品质、规格、数量、交货日期、包装等与原条件不符,出现纠纷时,虽有规约与惯例,也不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七)交易接洽不便
国际贸易往往以电报信函接洽交易,旷时费日。现在虽然有国际电话、电传、通讯卫星,但费用较高。亲自面谈,也不会是一帆风顺。
老师说,二、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一)货币与度量衡制度
国际贸易双方因国度不同,所使用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会有所不同。在国际贸易中,应采用哪国货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两国货币如何兑换在两国度衡量不一致时,究竟采取何种单位为准各种单位如何换算凡此种种,都比国内贸易复杂。
(二)商业习惯复杂
各国各地市场商业习惯不同,怎样进行沟通国际贸易中所遵循的规约和条例,其适用范围如何解释是否给致这些也比国内贸易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贸易。(三)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
各国都设有海关,对于货物进出口,都有准许、管制或禁止的规定。货物出口,不但要在输出国家办妥出口报关手续,而且出口货物的种类、品质、规格、包装和商标也要符合输入国家海关的规定。一般来说,货物的进口报关手续比出口报关手续更为复杂。
(四)国际汇兑复杂
国际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而外汇的价格(即汇价)依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而定。此外,外汇汇率分类很多,故计算国际汇兑方法相当复杂。
(五)货物的运输
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绝大多数采取海运,也有采用陆运、空运或邮寄的方式。在运输时,要考虑运输合同的条款、运费、承运人与托运人的责任,办理装运手续,提货手续,仲裁与索赔。处理运输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复杂。
(六)货物的保险
为了避免国际贸易货物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损失,还要对运输货物加以保险。但洽购保险、确定保险条件、签订保险合同,划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责任,计算保险费与货物受损时的索赔等,均比国内复杂。
老师说,三、国际贸易的风险大
经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甚多,比较显著的有下列几种。
(一)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上,自买卖双方接洽开始,经过报价、还价、确认而后订立合同,再到卖方交货,买方支付货款,需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营业可能发生变化,有时危及履约。
(二)商业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往往以各种理由拒收货物,对出口商来说这就是商业风险。拒收的理由多是由货样不符、交货期晚、单证不符等等造成的。这些理由,在货物遭到拒收前是无法确定的。拒收后,虽可交涉弥补,但损失已发生。
(三)汇兑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必有一方要以外币计价。但外汇汇率不断变化,如掌握不好,还要承担货物本身以外的汇兑亏损。
(四)运输风险
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里程一般比国内贸易遥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多。承担风险的人,有卖方、买方及保险公司。有些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但有些风险,无法由保险公司承担。如货物及时安全地运到目的地,就可保证买方取得经济效益。但如因天灾人祸,货物运抵时已时过境迁,市场发生变化或误期使用,买方就要受损。
(五)价格风险
贸易双方签好合同以后,在卖方进货前,货物价格上涨,则卖方要承担其风险。买方收到货后,该货价格下跌,则卖方要承担其风险。经营贸易多为大宗买卖,买卖双方面临的价格风险更大。
(六)政治风险
世界各国大都实行贸易管制。这些贸易管制政策与措施受制于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常常予以修改。尤其是经济上处于困难地位的国家,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往往是朝令夕改,变化很大。再加以一些国家内部的政局变动,常常使经营贸易者承担许多国内贸易所必须负担的政治风险。
老师讲了以上这些内容后,叫大家休息了10多分钟,接着,老师又开始讲第四节 经营国际贸易要具备的条件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绝非易事,要具备一系列条件。
老师说,一、要有远大的眼光,良好的商业信誉。
首先要有较多的经济理论知识,能了解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国经济的变化趋势。其次,要有较多的世界经济方面的知识,知道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变化的动态。第三,要有良好的商业信誉,“重合同守信用”。
老师说,二、要有专门知识
国际贸易是涉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易活动。从事国际贸易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才能达到经营对外贸易的目的。从事对外贸易的人至少必须具备下列专门知识。
(一)市场学
国际贸易不外是货物的采购及行销,故对于货物买卖的技术、经销途径、价格决定等等要有深入的研究。
(二)通晓外国语
从事国际贸易,必然与外国商人接触,双方要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洽谈,达成交易。英文已成为国际贸易通用语言,自然要熟练掌握。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有时英文并不通行,故除英文以外,还要通晓该国该地区的语言,才不致给贸易活动造成困难。
(三)通晓本国对外贸易规章、货运、报关、检验等手续。各国都有一套管理本国对外贸易的办法。从事贸易活动的厂商必须熟悉它们,才能办好出口与进口手续。
(四)熟悉各国关税制度及非关税方面的规定。
各国海关制度和法令互有不同,从事国际贸易的厂商除要了解本国有关规定外,还要了解贸易对手国家的规定。例如关税税率,进口特殊规定,是否使用特定的海关发票。还要了解对方国家非关税壁垒方面的规定。对国际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规定也要知晓。
(五)国际汇兑方面的知识
从事国际贸易的厂商,必须了解贸易对象国货币汇率。外汇银行的功能,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章程规定。
(六)商品知识
商品是国际贸易中交易对象,从事对外贸易的厂商对于所经营商品的性能、品质、生产方法、包装、成本计算要有深刻的了解。
(七)法律知识
迄今为止,国际上仍无共同的国际贸易法。世界各国贸易商所依据的是各国的商事法规,以及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规约和贸易惯例。而各国的商事法规本非出于一源,各国规定很不一致。故从事国际贸易的人要掌握了解有关国际贸易的各种法律。
(八)保险知识
国际贸易货物从出口地运到进口地路途遥远,贸易商必须重视货物运输的风险,进行保险。要熟悉保险的种类、发生风险时进行索赔的方法,要具备充分的保险知识。
(九)运输业务知识
国际贸易货物的转移,要通过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贸易商对于各种运输业务知识要有透彻的了解,才能使货物妥善转移。
(十)财会、统计方面的知识。
老师说,三、灵通的商业情报
由于经济,政治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国际市场变化多端。从事国际贸易的厂商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调查了解各国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动向,迅速准确地收集商业情报,进行分析研究。
老师说,四、雄厚的资金
国际贸易,多是大宗交易,要想经营得好,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直接经营进出口的制造商,当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以购置原料、机器和零配件进行生产,就是一般专业进出口商,为掌握商业机会,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至于一般代理商,虽不需大量资金:但如资本过少,也难获得委托者的信赖。
老师说,五、完备的组织机构
国际贸易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各种手续繁杂,牵涉面很广,只有组织严密、科学,才能取得显著的经营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一周以后的几天,对外经贸大学的教授还讲了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第三章 国际分工。第四章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第五章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第六章,垄断资本与国际贸易,垄断资本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统治与竞争,国际垄断组织垄断和争夺世界市场的主要措施,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七章 资本输出与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战后资本输出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资本输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第八章 西方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第十章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学说等等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五明都认真做好了笔记。课后都重新整理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