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南京时报
“柳姐姐,我一回来,就听说咱们这南京城,又开了一家叫南京时报的报馆,这不是和金陵时报对着干吗?”徐若涵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转移话题。
“嗯,在半个月前确实又开了一家南京时报,已经发行了三期,前三期也是学着我们,都是免费送的,但这第四期就也要花银子订阅了,我听说他们第四期的订阅量还不到一千份……”柳如是笑了笑,此时的脸上却是充满了自信。
“姐姐知道这南京时报的幕后之人是谁吗?”徐若涵刚回来几天,一直在心中埋怨叶风和徐周正二人,对最近发生的事还不太了解。
“是张天如带着复社的几人,不知从哪里筹到了一笔银子,办了这个南京时报。”
“张天如,怎么会是他,他以前不是和东海伯还称兄道弟的吗?”
“小郡主,你有所不知,这张天如联络了一些人,写了一封‘留都防乱公揭’内容主要是针对阮大铖,起初这张天如带着这份公揭找到我,要在金陵时报上发表,但伯爷曾说,金陵时报不参与他们的党争,因此我拒绝了张天如;这张天如又去找伯爷,估计是伯爷也没有同意,因此回来就联络了一些人,自己筹集银子,办了这个南京时报,主要目的就是发表这个公揭。”柳如是一口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简单的讲给了徐若涵听。
“柳姐姐,那这南京时报的发行,会不会影响到金陵时报”徐若涵关切的问道。
“你就放心吧,以我这几年办报的经验,加之伯爷在后面指点,这个南京时报我还真没有放在眼里,你就等着看热闹吧。”
“那就好……”徐若涵这才松了口气。
“姐姐不和你说了,得抓紧将这个喜讯编辑完,立即发表,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伯爷和郑家水师收复了台湾……”柳如是将这份战报从桌子上拿了起来,扬了扬对徐若涵道。
既然叶风将收复这两个城堡的功劳也分润给了郑家,在给柳如是的战报中,自然也是将郑家一并写了进去。
大清早,阎应元还在睡梦中,就被楼下传来的嘈杂声音吵醒了。他昨日刚从北京来到南京,几位好友得知他是专程来拜访金陵时报总编的,便将他安排在了这家与金陵时报仅隔一条街的客栈。
昨晚,好友们为他接风洗尘,他多喝了几杯,此时头仍昏沉,听到楼下的吵闹声,本想呵斥几句,但转念一想,这客栈一向安静,今日如此喧闹,必定有什么大事发生。
想到此处,阎应元强忍着头痛,起身穿衣洗漱后,匆匆走下楼。
来到楼下,他看到一大群住店的客人正围在客栈柜台前,有几人手中拿着金陵时报,没有拿到时报的人,也使劲儿地凑在后面观看,似乎这报纸上有什么惊人的消息,必须先睹为快。
阎应元心中疑惑,正欲开口询问,一个声音突然传来:“是真的,是真的,东海伯联合郑芝龙将大员收复了!”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响。阎应元心中一震,他挤过人群,来到柜台前,从别人手中拿过一份金陵时报,目光急切地扫过报纸上的内容。当他看到大员被收复的消息时,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他抬头看向周围的人,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有的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人则紧紧握着拳头,仿佛在为这一胜利而欢呼。阎应元感受着周围人的喜悦,心中也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阎应元拿起这份金陵时报,急切地想从人群中挤出去,他是想找个安静的角落,以便能够仔细阅读这个消息。
“唉,这位公子,报纸你可不能拿走,这陈掌柜就订了几份金陵时报,大家都想先睹为快,你要拿走了,我们后面的人看什么?”一声音在后面响了起来。
阎应元这才回过神来,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只得站在原地,认真地阅读起报纸上的内容;刚才说话的客人与另外几人也踮起脚尖,凑近他的身后一同观看起来。
“陈掌柜,你也太小气了,这金陵时报怎么才订了几份,你就不知道多订几份……”一名还没有挤进人群的客人,不禁埋怨起客栈陈掌柜。
“嘿嘿”陈掌柜憨笑一声,解释道::“不是我不想多订,这金陵时报在南京发行的数量有限额,而且要增订只能在每月二十号订,下月才能增加。”
陈掌柜说得倒也是事实,只是他觉得他这个客栈有这几份金陵时报就够了,谁知今日会有这么大个爆炸性的消息,所以这些客人才集中在一起要观看这份报纸。
“陈掌柜,听说南京时报免费发行三期后,现在也要订阅了,不知陈掌柜订没有订?”这名没有挤进去的客人,此时也不着急了,而是停止了往人群里挤,和陈掌柜攀谈起来。反正报纸上的关键消息他已经知道了。
“这个,小店确实没有订!”陈掌柜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这是为何?难道这南京时报没人看吗?”
“倒不是没人看,只是客人们看过后……”陈掌柜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客人的话。
南京时报的发行方式与金陵时报如出一辙,前三期都免费送至各个店里。当得知有人会免费送报纸过来时,陈掌柜喜出望外。
以前金陵时报免费送了三期之后,陈掌柜在住店客人的怂恿下,也订了几份。
其实,他当时也是担心客人们因为看不到金陵时报,而选择入住其他客栈,才咬咬牙订了几份。
没想到,自从订阅了金陵时报后,陈掌柜这家客栈的生意日益兴隆。因此,他坚信是金陵时报为他带来了好运。
确实如此,叶风在南京开办书局、发行报纸,还有大量来自叶家庄、耽罗、松江的货物进入南京销售,这自然吸引了更多的客流量。而他的客栈与这里离这些地方不过一街之隔,生意当然要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