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实验米粉方子
第二天,赵小山起了个大早,把前来做饭的赵老爹和小刘氏全都撵了出去,将灶房门一关,偷偷舀了点猪油,炒了一锅的猪下水。
这猪下水的做法无非两样,要么做成卤煮要么煎炒,但每一样都要放很多料以去其腥味。
尤其是卤煮,煮的时候不放些陈皮八角啥的,臭味经久不散很是浓郁。
而煎炒则相对简单,就是重油重盐重辣,多放辣椒,稀释臭味。
相对比来说,卤煮的造价更便宜些,毕竟这时代的人不是不会炒菜,只是没有油。
昨晚的猪骨汤放了一夜,上面结了一层油膜,赵小山点上火再次加热,等汤沸腾后把事先切好的米粉全部下锅。
没一会,一股浓浓的香味便蔓延开来。
就在赵家人都被这香味馋的等不及时,一大盆骨汤米粉被端上了桌。
“当当当当,久等了吧?哈哈,你们的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就来品尝一番我赵小山出品的骨汤米粉!保证香掉你们下巴!”
这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山子不仅做了早饭,还做的很新颖。
这面条不面条的东西是米粉?杂粮做的?
赵老娘给每人盛了一碗,大家刚要拿起筷子开炫,却被赵小山一把拦住了。
笑话,这骨汤米粉,没有溜肥肠的加持,岂不是没了灵魂?
看到这油光锃亮的肥肠,赵老娘气的够呛,她就知道,把山子单独放在厨房准没好事,那下水就煮呗,用的着用油炒?败家孩子!
赵老娘气的刚要开骂,却看到小儿子额前密密一层汗,硬生生咽下了嘴边的话,噎的直翻白眼。
很快大家便没了说话的心思,饭桌上只剩下了嗦粉的声音。铁牛因为夹不起来米粉,急得直哭,害得小刘氏不得不停下,一点点喂给他吃。
今天早晨赵家的早饭比平时结束的更快,那么大一盆骨汤米粉没一会就见了底,连汤都没剩下。
赵家人各个身体后仰——肚子有点撑,坐着窝的难受。
赵老爷子意犹未尽的放下碗,一脸的满足,问道:“山子,你这锅里都放了啥啊?咋这么香,这米粉好吃,就连汤都这么好喝。”
“这叫骨汤米粉,如果加了肥肠就叫肥肠米粉。我昨天买了不少好调料,这味道自然就香了。”
等他买点油的,就把前天摘的那些麻椒都炸了,到时候再出一个麻辣米粉,味道绝对顶呱呱。
赵老爹知道儿子折腾这么久就是不甘心老实在家种地,指定还想着做吃食生意,也跟着问道:“儿子,你这米粉还打算卖?还去找香满楼么?”
“不了,我打算自己支个摊子卖。”
冬天马上到了,他这热乎乎的米粉一定受欢迎,而且这小东西也不适合大酒楼。
况且上次的事也让赵小山心里膈应,虽说在商言商吧,但一个杨家就让香满楼放弃了自己,这样的商家,也没有再合作的必要了!
“山子,那你这一碗米粉打算卖多少钱?”
赵老爷子以前也算走过南闯过北,吃过不少地方的吃食,但这米粉还真是头一遭。
“价格我还没想好,还要再研究研究。”
考虑到成本问题,他准备降低一下大米的比例。
吃过这顿饭后,赵老娘像是又看到了希望,为了支持儿子的生意,去镇里粮铺卖粮时竟留下一袋子稻米。
“这一袋子米就值不少钱呢,你要不给老娘弄出点名堂来,敢随意糟蹋粮食,明天就叫你屁股开花!”
“你放心吧娘,儿子保证完成任务!”
得了家里人的支持,赵小山这次得以更加大刀阔斧的实验,这两天他反复制作米粉,寻求稻米和杂粮之间的完美比例——在既降低成本又能保证粉成型,口感还可以之间寻找平衡。
农家少闲月,秋粮虽然收完了,但赵家还要继续翻地,打算种冬粮。
没有大黑牛,翻地纯靠人工,每天赵老娘他们都累的不轻,回家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粉,感觉整个人都舒坦了。
经过赵小山的反复实践,五天后,赵小山终于找到了这个平衡点!大米和高粱米、粟米的比重分别为1:5:4。
赵小山看着成型后口感还算ok的杂粮米粉,心里乐开了花。他这算是这大景朝的创举了。
米粉制作搞定,剩下就要考虑摆摊的问题了。
乐平镇倒是有一个大市场,平日里小商小贩可以去那里摆摊卖东西,甚至可以在那租桌椅锅铲,还有专门的市令管理,挺正规的。
但只要出摊,就要先交十文钱的摊位费,要是生意好还行,买卖不好是要赔钱的。
而且这种混杂的大集市卫生条件不好,就普通老百姓经常去吃,真正的有钱是不会去的,市场受众有点窄。
要真想在大市场做买卖,东西味道好不好都是其次的,量大价优才具有优势。
但他们这又是猪骨头又是米粉肥肠的,成本也确实不低,要是价格压得太低,没什么赚头。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自己在镇里租铺子,自己一个小门,想怎么安排怎么安排,不受人管控,冬天干活家人也不遭罪。
只不过这个法子好是好,却不太适合现阶段的赵家,刘氏是绝对不会拿出好几两银子给他租铺子用的。
赵小山这正愁如何打响乐平镇骨汤米粉第一炮时,县里的胥吏来通知:今年的徭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