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非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三十年的光阴不过弹指一挥间。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山顶的石板还是那块石板,人还是那些人。
只不过当初的懵懂少年都已过而立之年,不同于年少时的三人行,现在变成了二人转。
秋风指着那片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腰的塑料大棚问道:“那是干啥的?”
身旁的赵永海边掀起老头衫的下摆扇着风边说道:“叫什么鸟毛的生态基地,名字一下还想不起来了,就是个种点蔬菜养点花的地方。”
秋风奇道:“我靠,胆子够肥的啊,国家三令五申的要退耕还林,这帮人还敢顶风作案,是梁静茹给的他们勇气吗?”
赵永海相当的不屑:“梁静茹的那点儿勇气哪有他们大啊,人家有门头儿啊,你瞅着吧,再过两年,这上边的林子也得给砍干净了,大棚都能建到咱俩坐的这个位置,风儿,你搁外面混了二十多年了,还不明白这里的道道?”
“嗯,懂了。”
‘有门头儿’是山水村的土话,通俗的来讲就是有关系的意思,当今社会早就已经大变样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原有的规矩都已成为笑谈,人家都实行现有的规则了,有钞票就是大老爷,有关系就是通行证,万事靠关系敲门钱财铺路,这就是现状,对于都经过了二十年社会洗礼的人来说,没什么好纠结的。
秋风望向山脚下的河感叹道:“这绿水河的水质现在有点堪忧啊,都快赶上黄河了。”
赵永海哈哈大笑,“我看你是上了点年纪眼神出问题了,这河里哪还有水啦,你瞅那黄不拉几的是原来的河道,现在剩那点水流还没我家果园里的水道沟宽。”
说罢赵永海又向绿水河的上游方向指去,“看见了没,人家搁那边修了个水坝,把水都引到自己的水塘了,种个蔬菜养个花啥的,哪能没有水源啊。”
秋风有点温怒了,“合着就他种菜养花需要水,别人都不需要呗?这特么不扯淡么,随了便了,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
“你看你激动个啥劲儿,刚刚不是说了么,人家有门头儿,所以说他们就是王法,他们就是天理。”
说罢两人都沉默了,小青山是山水村人的根,精神支柱,现在倒好,这个山给整得不伦不类的,好好的树林子给砍了一大片,赵永海想上山套个兔子打打牙祭都没得搞,林子都快没了,哪还有兔子的栖息地啊,别说兔子了,现在山上连条大菜花都很难看到,山鸡更是绝迹了。
绿水河更是山水村人的生命之源,村里有将近一半的种植户都靠河水浇灌农田或果园,现在上游被截流,下游这点水量连平时洗个衣服都费劲,更别说用到灌溉上了,一些种植户们逼不得已,或个人或合伙花费上万元打井,赵永海就是其中一员。
“风儿,你说唐僧他们师徒四人有没有可能真的是从沈阳出发的?”赵永海突然一脸严肃的问道。
秋风眯着眼望向山下的村子,缓缓道:“我想不应该是沈阳,大概率是铁岭,不是有传言说铁岭是宇宙的尽头么?”
按说这么滑稽的对话会引发两人的爆笑,不过此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扯淡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扯着扯着还就成真了。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秋风站起身揉揉腰捶捶腿,快奔四的人了,坐久了身体就会感觉不适。
“下山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好嘞!”
赵永海边附和边起身,刚走两步兜里的电话响了。
“喂,小伟啊,嗯嗯,我跟秋风搁一块呢,啊,他昨天回来的,行行,一会见。”
挂了电话,赵永海小跑两步追上秋风,“小伟晚上约咱俩去镇里撸串,哥几个也好久没聚了,今晚一定得好好喝两杯。”
秋风听罢忽然站住,搞得身后的赵永海差点撞到他,“他为什么不直接给我打电话呢?”
赵永海闻言一愣,随后赶忙道:“想啥呢,你这二十多年都在城里混,除了逢年过节,啥时候回来过,他这不是也不知道你在家嘛,咋滴?这么多年哥们,还挑这个?”
秋风笑道:“呵呵,不挑不挑,当然不挑。”
赵永海并没有接话,秋风的问题让他有点迷惑,总感觉哪块有点不对,可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夕阳西下,两人行进在山间的羊肠小路上,没有了歌声,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天真无邪。
身后的山,已不再是青色的。
山下的河,也不再是绿色的。
……
炎热的夏天爬山之后避免不了整一身臭汗,两人回去洗把脸擦了个身子,就去村口打了辆黑出租直奔镇上。
去镇上的公路前半段还行,中间的位置有条岔路是通往山里采石场的,平时矿上的大卡车就从这里把石料运送到外面,日复一日的重载车碾压,这路还能有个好?
所以从这个路口开始向前的公路,跟阿富汗战场似的满目疮痍,那可真是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坑不一样,车过直晃荡。
后排座的赵永海就跟坐过山车一样,“路都这个熊样了,也不知道修一修?”
司机大哥瞥了一眼后视镜,“谁修?村里没钱,拿什么修?总不能老百姓集资修吧?”
“谁压的谁修呗!”
司机大哥又道:“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人家石矿每年都按时足额的向镇里交了养路费,再让人修路就不合适了吧。”
“那就镇里出钱修啊。”
一提这个司机大哥更来劲了,“别逗了,他们能出钱才怪,前两年咱村书记去镇里要钱修路,人家说这路修完了还得压,就别修了,费钱费力的,你俩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吃完了还得拉,那也没见他少吃啊!”
秋风两人哈哈大笑,这理由属实有点奇葩,大概也只有他们能想的出来。
出了这段村路就是一个十字路口,直行通往镇里,大车平时运料不往镇里方向,而是转向左边,右边则是一条进山的路,但这条路原本就是一条土路,不过就是给一些务农或者采个山货的人走的,此时却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
“这条道啥时候修的?以前没咋注意。”秋风问道。
赵永海道:“你一年都不回来几次,哪能注意到,这路是大前年修的,直接通到小青山那个生态基地的,据说是不想影响到村子里,所以人家就不走咱的村道。”
秋风感叹道:“能干起那么大个生态园,果然腰包很鼓啊,路都专门自己修,有气魄!”
司机大哥却撇撇嘴:“有个屁气魄,这路是镇里出钱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