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廖氏收过路费 1
突然廖氏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转身回屋端了张小板凳出来坐在了路中间。
廖氏的家也算是在村中,家门外就是村道,反正要是想要去村尾的工坊,必须得经过她家门口,这1是必经之路。
这村道本来就不大,廖氏坐在路中间显?路得更窄了,不少人看着她坐在那都好奇了起来。
“我说廖婆子,放着家门口你不坐,你咋坐在这,你可都挡着俺们的路了。”隔壁五婶母子三人挑着稻谷,看见廖氏坐在路中间,不满的嘟囔了起来。
廖氏倒也拎得清,看见对方是本村的村民,她也就爽快的站了起来,阴阳怪气的笑着道:“哟,五婶啊!这么多稻谷,可值不少钱啊!
俺们可不像你,种了这水稻,俺没这么多稻谷晒,俺就坐在太阳底下晒晒。”说着,拿起凳子站在了一旁,让她通过。
“切,这大热天气还晒太阳,你可小心别把你这副老骨头给晒过去了!”五婶说话也毫不客气。
“娘,俺们快点走吧!早些去,早些换银子。”儿子菜头催促着五婶。
“呸!不就种了些高产稻谷吗,看把你们得意的!”
看着五婶母子几人的背影,廖氏吐了一口唾沫。
这时传来了咿呀咿呀的声音,廖氏回头一看,顿时来了精神。
原来是又有一辆牛车过来了,牛车上放了几十袋谷子,这牛每往前迈进一步,这板车就吱吱作响。
这下廖氏可看清楚了,这牛车上的两人是外村人,赶车的是个中年瘦高个,谷子上边同样也坐着个瘦高个,两人看着有些相像,估计是兄弟俩。
廖氏赶紧放下板凳,叉开了两脚,又坐在了路中间。
牛车上这两人的确是对哥俩,两人是大河村的,巧了,这就是黄金花的大哥和二哥黄金树黄金银。
赶车的是大哥黄金树,坐在牛车上头的是弟弟黄金银。
这黄金银看着前头路中间坐了个人,皱了皱眉头,对着黄金树说道:“大哥,你瞧见了没,前边路中间坐了个人。”
“瞧见了!”黄金树沉声说道:“俺看这人是故意的。”
隔着老远他就瞧见了这老婆子,前面几个挑着谷子的人走到她跟前的时候,她站起来让人家过去了。
回头看见自己兄弟俩,赶紧又坐在了路中间,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哥,那咋办?”黄金银忧心忡忡,这可是在人家地盘。
“怕啥。”黄金树挑了挑眉:“咱们见机行事,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三妹在靠山村吗!”
眼看着牛车就到了眼跟前,廖氏头也不抬一下,黄金树只得稳稳的拉住了牛车。
看来对方真的是故意的,就是不知道她是要银子还是故意针对自己。
黄金树从牛车上跳了下来,走到了廖氏的跟前:“大娘~您挡住了俺们的路,麻烦你让一让……”
廖氏掀了掀眼皮,看了一眼黄金树,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说道:“这是俺家门口,你要是想从此路过,可以!留下一斤粮食,要么就给10文钱。”
“你还不如去抢!”黄金银从牛车上也跳了下来,瞪着双眼说道:“谁说这路是你们家的。”
看着黄金银居高临下,廖氏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怒瞪着双眼,双手插腰道:“俺可不管,反正这是俺家门口,你们的牛车拉着这么多粮食从俺这过,可把俺门口的路都给压塌了,这得修路费。”
“你~!”
黄金银气的七窍冒烟,指着廖氏半天说不出话。
“大娘,您这话可不对,俺们可是第一次来。”黄金树耐着性子说道。
廖氏不依不饶:“俺不管,反正你要是想从俺这过,必须得掏钱,要么就留下一斤粮食。”
这时,陆续又有牛车从村口进来了,看见这里被堵住了,赶紧上来看个究竟。听见廖氏说要银子或粮食,对方也傻眼了。
先前自己村里边的人过来了,也没听说有这回事。
“哎,快让让~让让!”陆续有靠山村的村民挑的稻谷又过来了,廖氏挪了挪地方。等他们过去,又站在了路中间。
这下大家伙都明白了,这老婆子就是针对他们是外村人,想收些过路费。
“大家伙都来评评理,这算什么事啊,俺拉稻谷过来卖,竟然还要收过路费。”黄金树大声嚷嚷了起来。
这时不少村民也听见了嚷嚷声,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知道了情况后,有人持不同意见。
有人谴责廖氏不该收过路费,有人则夸她脑袋灵活。
“廖婆子,你就别闹事了,要是让村长和大春娘知道了,可不饶你。”有妇人替廖氏捏了把汗。
“怕啥?俺觉得廖婆子做的对,你看就这些天,这么多拉稻谷的过来,把俺们村里边的路都压烂了。”有妇人站在了廖氏这一旁,觉得她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
后边马车的汉子走了上来,对着黄金树说道:“兄弟,咱来到人家的地盘,咱还是给吧!你们快走吧,挡着俺的路了。先把这稻谷换了银子再说。”
“可是!”黄金树还想再说些什么,黄经银也插话了:“大哥,咱要不还是给吧,咱把这稻谷拉过去,换了银子再说。”
“行吧!”
黄金树回头看着,后边有七八辆牛车被拦住了去路,村道只有一辆马车大小,自己要是不过去,别人也过不去。
在别人地盘上,不得不低头,谁让自己拉了这么多粮食过来卖。一斤粮食能卖12文钱,想了想,还是掏银子比较划算。
黄金树把手揣进胸口,数了数,递了10文钱给廖氏。
想不到这事竟然这么顺利,这一转眼,十文钱到手了,廖氏乐的眉开眼笑。
陆陆续续又过去几辆马车,这一趟下来,廖氏将近100文钱到手了。
“廖婆子,你这招可真厉害了!”这不用干活,动动嘴皮子,这钱就到手了。”有妇人感叹道。
这时,另一老妇人又动了心思,这就是料是隔壁家的番薯娘,回家端起凳子,也坐在了路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