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雨欲来
京都,皇城朝歌,许是中原天气不比那江南温文尔雅,入秋后刮的人生疼,一场秋雨刚过,这寒意便让人少不了打几个寒颤,尽是这深宫大院中也是如此。
一处凉亭中,有二人对坐,从两人之间翻腾起一股子热气,让得这深宫之中添了少许的人气儿,二人皆是少年,观其容貌,应是在十七八岁晃荡。
身后有着三两丫鬟俏生立在一旁,期间或倒酒,或递菜,显得没那么冷清。
其中一位身披白色大氅的少年忍不住道:
“他要回来了?”
“已经上路了。”对坐之人似是并不惊讶。
“二哥你说他若是回来,那你?”披白色大氅的少年仿佛有些许担忧。
“他回与不回,在于父皇,岂是你我二人能够定夺的?”对坐之人不紧不慢,不咸不淡,仿佛老僧入定,与白色大氅少年对比鲜明。
“别介,二哥,我可是替你急啊,我行四,虽说都是庶出,但我自个儿知自个儿德行,顶天当个王爷就了不得了。老五还小,三姐就更不用提了,这十好几年没动静,转过天突然来一便宜大哥,你也真能坐得住。”
说话的这位四皇子一边痛心疾首,一边还不忘了往嘴里塞着涮羊肉,含糊不清的道:
“要我说这一趟进京途中上百里路,保不齐哪里冒出个前朝余孽假扮山贼,咱那便宜大哥怕是凶多吉少啊。”
白色大氅少年口中的二皇子端起酒杯,眼中深邃转瞬即逝。
“山贼?劝你还是不要有小动作的好。前几日一同被父皇叫去时你又不是没听到?那流落民间的大哥已被吴统领寻到。本以为这两年吴大统领奉旨去各地巡查,没成想私下里还有这等秘密的公干,可见父皇十分重视此事。要知落子前,需洞悉对弈之人心思动向,你个臭棋篓子,凭白添些个不自在,安静观瞧吧。”
说罢,品起酒来,不再搭话。
四皇子见讨了个没趣,便不再多言。
天色渐晚,四皇子酒足饭饱道了声明儿见后,整了整披挂的白色大氅,大大咧咧跨出门去。转过身,笑容减收,脸色阴沉。
凉亭处,依旧端着酒杯的二皇子,望着四皇子离去方向,眼神玩味。
大将军府,池边少女亭亭玉立,火红色的袄子遮盖住其还在发育的身形,少女望着池中鱼儿发呆,身侧立有两个乖巧的丫鬟,观其面容都是上上之选,但比起红袄少女来说还是略显逊色。
池边有长廊,长廊尽头一位身材修长的汉子迎面走来,少女闻声望了过去,眼神变得明亮,脆生生的喊了声:
“爹爹!”
汉子望着迎来的少女,眼中尽是疼爱,旋即开口:
“竹儿啊,陪爹爹走走。”
被叫做竹儿的少女应了声,随后跟着并肩往院内走去。
“竹儿,还记得爹爹跟你说过你有一门亲事,当时你娘还在怀着你时,我与陛下把酒畅谈这天下之势,恰巧娘娘抱着尚在强保中的皇子,陛下便问我说:
如若将来得一小将军,便与那皇儿结为兄弟,如你我这般,如若得一郡主,那便亲上加亲,鸾凤齐飞可好?
爹爹与你娘亲应下了这门亲事,转眼你出生了,陛下金口玉言交换了信物,可适逢十几年前那场变故,皇子流落民间,再无音讯,我与你娘便没有再多去与你说起,只是偶然间提过这么一事。”
汉子讲述着这段恍若发生在昨日的往事。
少女没有开口,只是抬头望向父亲,示意其继续叙述下去。
汉子开口:“现今流离在民间的皇子已寻到,正在行往京都的路上。陛下今日早朝后与我探讨此事,待皇子归京后,便择吉日将此事编排妥当。
皇子在外颠沛已久,可想而知朝中并无半点势力,如若将其与这硕大的将军府捆绑在一起,那爹爹我便可名正言顺的替他在朝堂中挡下那些个明争暗斗,让他慢慢成长。”
身材修长的汉子言罢并没急着做声,似是在给少女一个消化其内容的时间,二人继续并排走着。
少女并没消化太久,仿佛脑袋瓜里除了吃食便再装不下什么其他的东西,抬起头盯着汉子道:
“那皇子哥哥会给我买糖葫芦吗?”
汉子爽朗的笑声响起:
“哈哈,都多大了还想着吃,小殿下不止会给你买糖葫芦,还会买好多好多好吃的给你,爹爹有多疼你,他就会比爹爹更疼你。”
少女闻言急忙道:
“骗人,才不会有人比爹爹对我好呢。不过爹爹既然说了,那想必皇子哥哥也是个顶顶好的人,既然是顶顶好的人,又愿意买糖葫芦,那竹儿便没有什么了。”
少女想了想,又开口问道:
“只是,皇子哥哥是什么姓名,竹儿想知道。”
汉子宠溺的望着红袄少女,笑着开口:
“青山,李青山。”
青石板路,街头巷尾,一位穿着朴素却看似不平凡的少年望着眼前的茶碗,阳光洒在少年的身上却感受不到什么温度,风透过其身后背着的剑匣打在脸上,长发被吹得无法自然垂下,地上影子拉的并不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冷风萧瑟的午后。
少年身旁坐着一位雄壮的大汉与一位心不在焉叼着草根的男子,桌上摆放着几碗清茶、一壶烈酒还有几盘酱牛肉。
穿着朴素的少年盯着眼前的茶碗,好半晌回过神对身旁人说了声:
“啧,城里的大碗茶嘿,说不出哪里好,但喝着就是得劲儿,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这是。”
身旁雄壮的汉子撇了撇少年,见怪不怪,这一路上类似此类事情应是发生过不少,白了一眼少年后,开口道:
“出息!”
雄壮大汉便是前几年出来寻找大皇子的禁军统领吴惑。
喝茶少年便是那便宜大皇子。
一旁吊儿郎当叼着草根的男子是此次皇上派来接应的影卫穷奇。
也不知为何禁军十二卫中但凡有些名头的都要以山海经里的上古凶兽命名,大抵是与敌交手自报家门时能有些英雄气,少年总是这么想的,也琢磨着将来给自己取个什么名号会响亮一些,这样在人前显圣的时候,脸上倍儿有光。
算算日子,距少年一行人出发已过半月有余,之所以会凑成老哥仨这般阵容,还要从头说起。
少年是山村中长大的孩子,穷乡僻壤的,能有口吃的就算是不错了。
原本有个娘亲,虽说日子过的清苦些,但终归是娘俩相依为命,有个盼头。
娘俩并不是本地人,是十几年前北方逃难过来的。村里人见一瘦弱妇人抱着个襁褓中的孩子,荒郊野岭无处可去,实在是可怜,便收留着住下了。
年轻妇人倒也皮实,搭棚、砍柴、烧火、做饭,没有不会的,没多久便在小山村的角落处盖起了间小屋,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从不去招惹是非。
要说好看的人无论是在哪儿都会有人眼红,这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也不例外。
村中一些有家室的汉子明里暗里的没少去年轻妇人那送秋波,有帮忙搭房子的、隔三差五送块肉的、想帮着砍柴种地的,无一例外都被年轻妇人拒绝了。
恼羞成怒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大抵在这方面说的是一个意思。
汉子们大都被绝情的妇人伤透了心,茶余饭后变着法的去诋毁。
而村中那些个长舌妇们见自家汉子痛改前非,悬崖勒马,大快人心的同时,嫉妒心更胜。
美貌在这个小山村里,终究是成为了累赘。
随之而来的便是百般的刁难。
而每每面对这些不公的对待,年轻妇人都是隐忍不做声,久而久之长舌妇们见其这般怯懦,就更加变本加厉。
倒不是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只是在这等偏僻的小村里,每天无外乎都是这些狗拿耗子的滥糟事。
村里还是有好些个明是非的人在,不少都为年轻妇人打抱不平,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长成了小大人儿。
不过这孩子打小就邪乎,去树根儿下拉屎都能捡着个灵芝,上山砍柴时不时捡回来些野鸡、野鸭啥的。隔三差五的还能碰上撞晕的兔子。
给孩子高兴坏了。
年轻妇人却是眉头紧锁,连续几日都有些心不在焉。
要说孩子命好吧,家徒四壁也没看好在哪。
若说命不好吧,可这运气还真没的说,孩子长身体吃肉全靠自己往家捡。
村里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不过逢年过节老村长总会自掏腰包去镇上请些说书先生过来,大家伙凑在一块儿图个热闹。
起初孩子太小听不懂,不过随着一点点长大,约莫着十岁左右晃荡的时候,便越发痴迷。
有好一阵子都自己拿着个小破棍儿来回比划,说是要当那江湖上的侠客。
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极其向往。
这大抵是村里孩子们共同的志向。
打从这开始,那颗深种在孩子心底的种子,悄然生长。
不停地跟娘亲讲述听来的故事,眼中含光。
吵闹着要去大山外的世界看看,说不准被哪个高人看上收了做徒弟,学些真本事,便可以赚钱养家了,还能天天给娘买烧饼吃。
年轻妇人只是微笑的听着,没有言语。
待孩子睡着,妇人起身望向窗外,似是犹豫了许久的事终于下定决心,眼神决绝。
在孩子十四岁那年,年轻妇人见其可以自己打猎烧饭吃,最起码饿不死的时候,便消无声息的离开了。
只留下了一封书信,一个剑匣,一块御龙佩,跟一个黑色的戒指。
当孩子上山砍柴回来推开门的那一刻,看着空荡荡的小屋,没由来的心慌。
快步走向屋内,拿起书信,眼泪止不住的流。
随后发疯似的跑出门,漫山遍野的寻找。
口中不停大喊着“娘!我再也不想下山了!你快回来吧!”
这一找,便是三天三夜。
直到筋疲力竭,昏倒在山林里。
而回应他的,便只有空无一人的深山。
那一夜,孩子成长为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