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一切国有
崇祯立即站起身来。
成基命的表情也变得不安。
“这不可行,这样一来,那些士族摊派的负担将压垮百姓!”
“绝不能这么做,坚决反对!”
崇祯坚决表达了反对态度!
成基命皱起了眉头:“陛下,这政策颇具激进性,治理国家宜如烹煮嫩肉,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
朱慈烺面带微笑,淡淡问:“皇上和首辅,请问超过五十亩的人都是何身份?”
“都是士族乡绅,朝廷增加税负,与普通百姓无关,专指他们!”
“税收上涨后,地主必然会分担给佃农,这才能激起佃农的反抗!”
“士族乡绅逼得越狠,佃农的抵抗就会越激烈!”
“接着,朝廷可以借此机会告知全国百姓,征收的是士族乡绅的税,而不是佃农的,将矛头指向士族乡绅,引发大规模动乱!”
“然后,朝廷介入平息事端,支持佃农,指责士族乡绅违反法律,激起民愤,收回他们的土地!”
“如今士族乡绅已根深蒂固千年,要铲除他们,必须使用强硬手段!”
崇祯和成基命听到这一计划,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露出震惊之情!
朱慈烺的计划着实出色!
巧妙地运用舆论引导政策!
一旦政策实施,朝廷将占据道义制高点!
当士族乡绅逼迫佃农,朝廷出面,将会凝聚民心!
这个策略环环相扣,将民意化为一把锋刃,直指士族乡绅的要害!
士族乡绅毫无对策!
要么交出土地,要么丧命!士族乡绅死了,朝廷要收回土地就容易多了。
士族乡绅没有死,朝廷收回土地也不难!
这个计划实在太妙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慈烺这计划实在太精妙了!”
“这样一来,大义和民心都站在朝廷这一边,这就是您所说的朝廷与百姓一起对付士族乡绅吗?”
“太巧妙了!”
崇祯兴奋地拍案叫绝。
朱慈烺的计划和之前告诉他控制勋贵军权一样,都是重大计划!
这是彻底解决国家问题的绝妙计划!“殿下,这一举实在是前所未见,太了不起了!”
“之前,我愚昧无知,目光短浅!”
成基命也对朱慈烺心怀崇敬,满脸佩服之情。
崇祯可能只看到了士族乡绅被打败。
但成基命看到的是更大的潜力!
一旦摊田入租,乡绅一体纳粮计划实施。
如果一切顺利,不仅可以战胜士族乡绅,还能凝聚
百姓之心!
只要百姓忠于朝廷,大明就不会倒!
那些北方的鞑子又算得了什么?
再强大的骑兵,又能压倒万众一心的民意?
这个计划实在是一举多得!
虽然尚未实施,但成基命仿佛已经看到未来,巨大的民意将涌向朝廷,形成一把利剑!
对于这一景象,用“前所未见”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崇祯和成基命都陷入了兴奋之中,期待未来的到来。
但朱慈烺淡淡一笑:“这还没有结束!”
“什么?”
“还没有结束?”
崇祯和成基命两人都一脸惊讶,盯着朱慈烺。
“烺儿,请继续,还有什么计划?”
崇祯迫不及待地问道。
成基命也焦急地跟着说:“殿下,请一次性将话都说完,不要让我们两位老人家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失落。”
朱慈烺点点头,继续说:“掌握舆论只是皇权下乡的一部分,真正的皇权下乡需要在大明每一
寸土地上稳固立足!”
“否则,即便今日朝廷成功
确实如朱慈烺所言,屠龙者终将变成恶龙!
今日推翻现行的士族乡绅,明日获得土地的百姓,将成为下一批士族乡绅。
难以实现永久解决。
崇祯思考了很长时间,却无法找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良策,让他感到灰心。
回顾历朝历代,也没有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成爱卿,你是否有更好的主意?”崇祯询问成基命。
成基命思考片刻后微微摇头,然后看向朱慈烺说:“殿下,由您来说吧。”
朱慈烺微笑着说:“国有土地制!”
“大明的所有土地将不再归私人所有,全部归于大明朝廷,然后再分配给百姓,土地可以流转,但所有权归国家!”
“这样,可以免除其他繁琐税收,避免土地兼并!”
崇祯和成基命听后兴奋异常。
“土地国有制真是个绝佳的主意!”
“太巧妙了!”
崇祯高兴地拍打着大腿。
一旦实施土地国有制,土地将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无论土地多寡,朝廷都有权夺回!
这将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
从此,士族乡绅将无法对抗朝廷!
中央朝廷将掌握大明每一寸土地。
“殿下,这个计划真是太棒了!”
“这一政策能够确保大明国家长治久安!”
成基命也兴奋得脸红了。
他深知这一举措的巨大意义。
如果他能在担任首辅期间实施这一政策,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史册!
或许他将成为大明历史上最杰出的首辅!成基命激动地迈出一步,迫不及待地问:“殿下,这一政策需要多久才能实施?”
朱慈烺微笑着回应:“治理国家需谨慎,不能急于求成!”
成基命有些为难地说:“殿下,您之前宣布停征三项赋税,是否会对财政有所影响?”
兴建学府、报社等需要资金。
朱慈烺坚决地答道:“不会!”
“朝廷现在不会向穷人征税,只会向富人征税!”
崇祯和成基命都表示认同,但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有钱人来筹集这些资金呢?
朱慈烺接着说:“父皇,儿臣有个问题要请教您。”
“每年朝廷都要从国库耗尽资金,为边关将士提供军饷。”
“但常常出现军饷不足的情况!”
“这些军饷都流向何处?”崇祯和成基命都陷入了沉默。
崇祯深知现实情况,自从他了解到周延儒和杨鹤的案件后,对大明内部的腐败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每年数十万军饷发出去,但在离开京城之前,只剩下一半左右,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在士兵手中,可能仅剩下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崇祯常常想到这一点,感到非常气愤。他省吃俭用,却被贪污腐败蚕食!
然而,崇祯知道,这不仅仅是个别官员的贪污,大多数官员都涉及其中!稍有不慎,国家根本将动摇!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上次了解到杨鹤案的真相后,几乎绝望地想要自杀。大明已经腐化到了根本!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让人感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