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 章 后宫女子
这个……
周皇后一脸为难,她的丈夫最近为什么频繁询问国家事务呢?
她身为后宫女人,对这些事情理解有限。
崇祯叹了口气,说:“近年来,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连续遭受灾害,国库年年亏损,我打算减少对关宁锦防线的支出。”
周皇后微笑着说:“陛下,这些事情应该与首辅们商议,我只是个后宫女子,实在不懂这些国家大事。”
【天啊,天啊,天啊!】
【崇祯陛下,您怎么了?】
【关宁锦防线真的能被削减吗?】
【那大明不是会更快垮台吗?】
【崇祯陛下,这真是一个巧妙的计划!】
朱慈烺感到震惊。
崇祯一心想要拯救大明,却在做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这简直是好心办坏事。
崇祯继续这么做,京师可能会很快被攻陷,大清可能会提前建立。
崇祯真是聪明啊!
朱慈烺内心充满了矛盾,既高兴,又感到无奈。
高兴的是,如果崇祯真的采纳了这个计划,大明的覆灭将更快,他就能早日完成任务。
然而,无奈之处在于,大明最终将成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作为后来者,朱慈烺真的不愿看到大明就这样倒下!这怎么能接受呢?
关宁锦防线对国家命运的影响真的如此之大吗?
崇祯内心感到震惊,他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全神贯注地倾听朱慈烺的内心声音。
而朱慈烺犹豫了片刻,他已经经历了九次死亡,差一点就要再次死去,他一定要克制自己!
他决定暂时不提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关宁锦防线是什么?那可是大明的生存之道!】
【有了关宁锦防线,就可以限制后金在边疆的活动,从战略角度来看,可以抵挡住后金的铁骑!】
【崇祯现在想要削减开支,可能是因为去年后金绕道蒙古,进攻京师,这让他感到害怕。】
【但这也难怪崇祯,毕竟,大明朝廷在关宁锦防线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然后这些资金用完了,国家险些破产,谁都会感到头疼。】
【可惜的是,崇祯没有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袁崇焕等人能够打败金军!】
【因为有了关宁锦防线,即使后金绕道蒙古,他们的后勤也无法跟上,关宁锦防线就像是切断了后金铁骑的补给线,让后金难以立足!】
【在战争中,粮食供应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后勤支持,除非京师被攻陷,否则后金几乎没有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后金围攻京师失败后迅速撤退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撤退,很快就会被袁崇焕和孙承宗合力包围,使后金无法脱身!】
【一旦削减关宁锦防线,失去这个作用,后金将拥有更多的灵活性。】
朱慈烺在内心深思熟虑。
实际上,关于关宁锦防线,在后世存在很大争议。
很多人认为这是在浪费资金建设的防线。
但朱慈烺不同意,尽管后金绕道蒙古进攻大明内陆,但这正是关宁防线的作用。
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后金占领了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崇祯就无法将他们击退。
大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迁都,要么和解。
实际上,正是因为关宁锦防线的存在,直到大明灭亡,后金都未能攻入关内。
后来,如果不是李自成攻占京师,关宁锦防线回防京师,满清要想进入关内也将变得非常困难。
崇祯理解了朱慈烺的心声,尽管他没有
亲自指挥作战的经验,但身为皇帝,他接触
各种信息,也稍微了解一些战略。
他试着将朱慈烺的想法在自己的脑海中推演,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后金如果坚守在遵化和滦州四城不撤退,京师将时刻面临威胁!
关宁锦防线的军费不能减少!
必须保证供应。
幸好有朱慈烺,否则他差点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崇祯暗自感慨。
然而,国库如此空虚……
即使是抄了周延儒和温体仁的家,获得一千多万两白银,国库仍然空虚。
这让崇祯感到非常苦恼。
这时,朱慈烺的内心声音再次在崇祯脑海中响起。
【你想要减少关宁锦防线的军费,是因为缺钱吗?】
【如果你需要筹钱,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朝中有很多贪污的官员,但你不敢动他们,声称是为了维护朝政的稳定,实际上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想被贴上暴君或昏君的标签。】
【大明的藩王也都财富富裕,每年都需贡献出大明一半的财政收入,大明国库怎么还能保持充盈?然而,你也不敢对付藩王们,担心他们兴兵造反。】
【然而,目前大明危机四伏,你一边担忧前途未卜,一边害怕无法救助吗?】
【最后,白白为李自成和满清提供了机会,他们进攻时,只需清除一些贪官,他们就会得意洋洋!】
【如果要成为振兴大明的君主,就需要坚决果断,只要握有军权,你会害怕叛乱和国内动荡吗?】
【要进行彻底改革,就需要流血,只要保持兵权,即使大明国家分崩离析,又何妨?】
【破除旧弊才能重振,这正是治国之道!】
朱慈烺的思绪在崇祯的脑海中回荡,激发了崇祯内心的勇气。崇祯同样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否则他不会在煤山上结束生命。崇祯感到内心激荡澎湃。
“对,烺儿说得对,我还怕什么!”
“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最终会亡国,国破家亡!”
“我不想成为毁灭大明的君主!”
崇祯紧握双拳,眼中充满坚决之意。朱慈烺说得没错,要拯救大明,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而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要握有军权,即使大明国家支离破碎,他也不会动摇!不破除旧弊,如何重振?
然而,就在崇祯的内心斗志高涨时,朱慈烺的声音再次传来,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
【然而,可惜的是,大明不仅仅需要财富,还需要改革。从民政到军政,再到吏治,都存在问题。拯救大明不仅仅是涉及杀戮和财政支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比如陕西的灾害,导致陕西和山西受到流寇的困扰。尽管大明剿灭了一批,但问题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问题会持续存在。】
【大明的问题不是可以在三言两语内解决的,也不是短短几天能够改变的。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朱慈烺不断叹息。这些问题在崇祯心中引发共鸣。
正如朱慈烺所言,大明面临的问题涉及到民生和国运,不是简单的问题,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崇祯迫切希望了解朱慈烺的具体计划。如果他是朱慈烺,他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不是几句话可以清楚表达的问题。崇祯陷入了沉思。
“好吧,回去后找成基命等人商议,彻底解决陕西的问题。”崇祯叹息一声。然而,此刻朱慈烺的声音再次传来,引起了崇祯的注意。
【现在是崇祯三年,张献忠应该在陕西兴兵造反了。不沾泥的部队已经遭受了重创,李自成仍然在不沾泥手下,但一旦不沾泥部队被剿灭,李自成将投降高迎祥,成为闯王的一部分!】
【到那时,闯王将提出‘闯王来了,不再纳贡’的口号,陕西叛乱势不可挡,李自成将成为最后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真的很希望改变大明的命运!】
【但我应该如何告诉崇祯呢?】朱慈烺对大明情有独钟。他曾经重生为历史学家,研究了五千年的历史,但对大明情有独钟。不侵略他国,不割让领土,不与外国通婚。国君保卫国门,君主以身殉国。这是大明的骄傲!
崇祯心头涌上一阵难以言喻的悔意。正如朱慈烺所言,他没有将陕西叛乱视为严重威胁,一直认为大明的敌人是后金。
“张献忠!”
“李自成!”
崇祯牢牢地记住这两个名字。
接下来,崇祯决定将精力集中在解决张献忠和李自成的问题上。不久,成基命、何如宠、钱象坤三人来到了养心殿。此刻,内阁中只剩下了他们三人。三人见到崇祯后,奉命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