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靳夏之争
多年后,这些作为“荒星”第一批居民的孩童都已成长成人,甚至成双成对,生育子女,然而他们并没有做到团结互爱,以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而是为了各自的修为利益,互相猜疑,争斗厮杀……
在天地刚形成时,世界灵气充沛,修炼者易得大乘,作为九州第一批居民,这些孩童即为始祖,拥有得天独厚吸取万物灵气的先天条件,九州大陆有志青年,都在想方设法的提升与强化自己能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不甘平凡的武者都想找到一种方法证明自己的能力,好拉帮结派,歃血为盟,或许是求仁得仁,很快,人们就发现,每个修行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到一种脉搏,即为灵脉,灵脉可以直接反应其武诣等级,灵脉的源头又是内丹,内丹藏于隐眼位置,这个发现激励了武者们进一步精进自身,但也同时带来了潘多拉魔盒的另一面,有别有用心者,幻想通过摄取吞食他人的内丹,以快速强化个人灵脉与提升武诣,自此,潘多拉大门被打开,九州大陆,各路强者,党伐对党伐,个人与个人,开始了弱肉强食般的互相残杀!
这样的互害残杀也持续了数十年,人口急剧减少,剩下的武者也日益强大,还有大部分非修行无内丹者,少部分侥幸的无能武者,共同从浩劫中活了下来,并从始祖时代跨越到了远祖时代,到了远祖时代,这样摄食内丹的行为才得以停止也近乎结束,但这倒不是他们的道德进步了,而是不知为何,或许是进化或许是天谴,无从知晓,总之,原本在众武者隐眼中的内丹,在同一时间竟都神秘消失了,据说,原本在隐眼位置里的内丹已是渐入血脉,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他人已无法摄食。
同时,世界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及众多武修者的存在,世间的灵气也变得越来越少,世界也从灵气充沛期进入到了灵气衰弱期……
自此,所有人想要提升自己,唯有心无旁骛,勤功苦练,别无他法。这样的突变,令极少数通过吸纳他人变得强大无比的武者感到不满,却让大多数人心安下来,强者不必担心被更强者觊觎,弱者更无需担心个人被鱼肉的命运,皆大欢喜。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的内丹都消失了……
从此,九州大陆,进入了相对和平发展期,人口开始了稳定的增长,文化开始兴盛,姓氏宗族等群体意识开始觉醒并建立起组织,除此以外,时不时的的战乱,江湖的斗争博弈仍然存在,但比起过去,还是要好上许多。
过了许多许多年之后,九州大陆的各宗各派已基本定型,九州大陆各为:楚州、燕州、青州、辽州、婆罗州、尼罗州 、杜鲁鲁州、德里安州、穿青州,其中楚州人口最多,历史最为悠久,宗族势力也最为复杂,杜鲁鲁州人口最少,环境最为恶劣。杜鲁鲁州和穿青州,在九州大陆里是最为特殊与神秘的存在。
这里面,楚州的地理位置最为得天独厚,人口最多,历史也最为悠久,自然成了这个世界文化与政治的中心,而比邻的燕州、青州、辽州则一衣带水,近似相同的民族与文化,让彼此之间亦敌亦友。除了中央四洲外,其它大陆在华夷民族看来皆是蛮族,其中杜鲁鲁州和穿青州还有着非人类的异鬼与兽人,令人感到闻风丧胆,敬而远之。
我们的故事要从大陆的最中央,南桃北杏——楚州说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党派,公元480年阮朝道光二十三年,居士李清明在北山天龙寺联合十二门徒,秘密建立了后来成为阮朝最大威胁的光明教。
光明教教义公廉,深得人心,很快便发展迅速,教徒遍布楚州大陆各处,等到朝廷有所警觉时,其内部早已被教廷安插耳目,朝廷根基彼时风雨摇摆,木朽蛀生。
道光三十四年,李清明在重建的天龙寺里圆寂,享年81岁,初始十二门徒里排名第二的史崇懿继承师傅遗志,接过权杖大棒,带领八万信徒推翻了阮朝131年的统治,建立了光明教国,简称大明国,并成为首任君主。
在光明教廷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男耕女织,在两任君王的统治下,楚州也享有了近四十五年的太平盛世~
可是在公元512年,明朝正德二十年,史崇懿在接过权杖,统领楚州近二十年后,一日,史崇懿在北山练功修行途中,欲要突破瓶颈,不料身体承受不住,突然暴毙而亡,一代明君自此驾崩陨落。
史崇懿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就突然驾崩身亡,朝廷一下陷入混乱,明教教廷内部高层,暗自涌动觊觎皇位,史崇懿暴毙不久,作为第一顺位继承的皇子史孝允,就在登基的前一日,又突然病故,具体死因无人得知。孝允死后,其母顺文皇后由于悲伤过度,陷入癫狂被人架空权威,远放宁和园。
太子史孝允死后,其余顺位的太子,要么疏于政事缺乏经验,要么年纪太小难委重任,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太子,皆一律对外主动拒绝继任。
史崇懿和史孝允接连死后,作为明教廷教主的祝隆基顺利坐上了光明教国君主宝座。
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祝隆基虽上位不正,但仍然秉承了史崇懿的政治遗志,延续了上任君主的治国理念继续治理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革新。就这样,光明教国在继任明君的带领下,又继续向前行走了24年。
或许是上位不正,遭到天谴,祝隆基最终的结局竟同上任皇帝史崇懿近乎一致,公元526年明朝隆治二十四年,祝隆基在北山狩猎习武时突然晕厥,后经抢救无效暴毙而亡,第一太子祝铭顺势继承了其王位,并重新命名年号——铭康。
可继任的祝铭,却没有继承到父亲的半点优点,整日荒淫无度,疏于朝政,很快,在他的懒政管理下,大明江山日暮途穷,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自此,明朝进入了急速衰退期。
然而祸不单行,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靳族,也在不断侵扰着明朝的国土边界,而祝铭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楚州已是明教组织的天下,统治地位固若金汤,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派遣少量军队前去阻击,很快,轻敌的代价就暴露了出来。
公元530年铭康四年三月,大批靳族铁骑就攻入了都城北禹,直到危险降临祝铭才幡然醒悟组织起反击,然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祝铭却刚愎自用,乱点军谱,在他的指挥下仅仅两天时间,就造成了城内六万红衫军的阵亡,而攻入北禹城的靳兵,总数也不过只有六万人,朝廷立即从附近八百里加急,紧急调派而来零零散散的兵员不到五千人,加上城内的剩余兵力总共一万八千人,就这样,这一万八千人的兵力又苦苦支撑了两天时间,但到了第五天,一万八千人的兵力就只剩了不到三千余人,而对面却仍有近三万人的兵力。
面对着有备而来的靳兵,红杉军屡屡败退转防为守,失去了本土优势的红杉军,很快便兵败如山倒般溃不成军,剩下的士兵见胜利无望,也纷纷仓皇而逃,只留下少部分剩余士兵战死到最后。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仍然没想放弃,仍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努力,仆人爬上泰明宫城楼上放飞了宫中所有的信鸽,信鸽带着皇帝的紧急诏令朝着最近的兵力据点飞去。然而最近的仍有健全兵力的据点距离泰明宫也有一千四百里的距离。信鸽传书哪怕是最快,也要四个时辰后才能送到……
这一切很显然不过是在做最后的殊死挣扎,亡羊补牢般为时已晚。
在隆治年间,北禹城附近五百里内,每间隔六十里地,就驻扎一个兵营,大大小小的兵营围绕着北禹城星罗棋布,大明北禹被保护得密不透风,坚如磐石,可到了祝铭继任,却自作主张的撤销了城外的诸多据点,并将大量兵力安插在3000里外的东海一岸,目标是为了严防猥寇,然而楚州大地最大的威胁永远都是来自于漠北的游牧民族啊。
自此,偌大的北禹城,已无一卒可用,城内的百姓也全都退避三舍,家家房门紧锁,通过窗户缝隙,静静观察着外面天下的易主。此刻偌大的北禹城,街道无一庶民,只有两军兵马在城里呼啸涌动。
到了午时半晌,当城内红杉兵死得死跑的跑后,偌大的北禹城,此刻就成了靳军的天下,以穆三平为首的头领带领着两万靳兵,昂首挺胸浩浩荡荡就朝着泰明宫进发,到了未时时,一行人就到达了泰明宫,一行人原以为这里将重点部署兵力,做最后的抵抗,结果却发现最关键的地方,却最无防备,所有的残余士兵皆逃到了城外。
担心中了埋伏的穆三平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前去刺探,确定宫内没有兵卒后,一行人砺戈秣马浩浩荡荡的冲进了宫内,一入宫内,靳兵并没有马上找寻祝铭皇帝的身影,而是进行宣泄般一路大肆破坏,可靳军很快就发现了异样,他们没有既没有看到兵卒也没有看到官吏仆从。难不成他们全都跑了?意识到不对的穆三平立刻冲入了内宫,可一推开内宫大门,穆三平就突然遭到了袭击,数名埋伏于此,誓与泰明宫共存亡的忠君官宦手持刀剑,袭向破门而入的穆三平,好在穆三平反应迅速,三两下便将几名文官打倒在地,并将其纷纷攫命。
可刚解决掉眼前的麻烦,又见迎面跑来数名宫女太监,他们手持棍棒,柔柔弱弱大叫着朝自己冲来,这滑稽的场面令穆三平不禁一笑,随即便将刚刚拔出的刀刃收回剑鞘,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大逼兜,三两下便将几个不自量力的太监和宫女纷纷扇晕拍倒在地!虽然不屑于这些余留官仆蚍蜉撼树般抵抗,但穆三平还是出于谨慎向着后面来到的士兵提醒道:“所有人听着!现在搜寻目标,活抓祝铭,同时记住,小心埋伏!”
所有进到内宫的士兵,很快便三两下的解决掉了那些埋伏于在拐角暗处伺机报复的官仆们,虽然选择留在宫中的,大多是文官和仆人,但其中也有例外,在泰明宫内,有近二十名武官不愿离开藏在其中,因此在这场清扫的内部行动中仍有数十名靳兵不幸遇刺身亡,但仗着人多,宫内的残余人员很快便纷纷死在漠北靳兵的镰刀下,除掉所有的残余人员后,靳兵当下只剩下一件事,找到祝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