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魏晋妆容(二)
“在魏晋南北朝人爱美思潮的烘托之下,此时胭脂的制作工艺也大胜于秦汉。”
“此时的妆容也开始更加大胆,出现了白妆、晕红妆、紫妆、斜红妆、额黄妆、寿阳妆等等。”
“白妆,即以白粉敷面,两颊不施胭脂;晕红妆,即以胭脂、红粉涂染面颊;紫妆,即以紫色的粉拂面而成。”
“讲到紫妆不知道大家想到了没,现在大家化妆时也会用紫色的遮瑕,遮黄色,更显白。”
“小仙女来啦:所以中国古代也是以白为美吗?有没有我这黄皮人能够大放异彩的时代啊?”
“浪淘沙:兄弟别想太多,不管在什么时候,贵族因为生活环境皮肤总要比平民白皙细腻的。怎么还指望他们欣赏平民肤色?”
“我要发疯!:md!封建社会!md!资本主义,都该亖。啊!啊!”
……
汉朝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怎么又讲到妆容了,刚刚讲的故事不是很好吗?”
“再说,喜欢白有错吗?朕就喜欢白的,还喜欢腿长的,苗条的,好看的。”
明朝明太祖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说的倒也不错,当了官的贵人有几个还念着老百姓,各个贪污腐败,都该亖!”
“这时候还流行一种‘徐妃半面妆’,顾名思义,即只妆饰半边脸面,或是给左右两边脸颊上不同颜色的妆容,以达到从左右两侧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人的观感。”
小红薯老八捌
“这种妆容,相传出自梁元帝之妃徐氏之手。因不满被招进宫的命运,加上梁元帝有眼疾瞎了一只眼,拜见时则故意只画了半边脸的妆容以此来嘲笑。”
南北朝时期
梁元帝萧绎:“!!!”
“史书是没事可记了吗?野史是没事可写了吗?这都要记。”
“额黄妆,因以黄色颜料将额头涂成黄色,故名。当时全国大兴寺院,塑佛身、开石窟蔚然成风,女性或许是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了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
“如果是用黄色的纸片或者其他的薄片剪成花的样子,黏贴在额头上,就成为“花黄”,这是当时妇女比较时髦的装饰。”
讲着便放出了一张图片
小红薯简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图片中的女子额头上涂抹着大片黄色,眉心中间还画有朱红色图样,嘴角在酒窝处点着面靥,整个人都仿佛蒙有一层古韵。
“小仙女来啦:!!!”
“红旗飘飘:!!!”
“悠悠我心:dsn的花木兰居然是写实风?!”
“小黄鸭:还真的是‘额’‘黄’啊。”
……
汉朝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朕感觉还可以啊?天幕上的人怎么都好像很震惊的样子,这花木兰又是何人,很有名吗?”
“斜红妆,为面颊两侧、鬓眉之间的一种妆饰,大多形如月牙,色泽鲜红,犹若两道刀痕伤疤。”
“相传,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十分宠爱她。某夜,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是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因为没留意到屏风,一头撞上,顿时脸颊撞伤,伤处仿若晓霞之将散,其他宫女见而生羡,也纷纷模仿。”
“阴暗爬行:就问变态不变态!”
“呕哑嘲哳:还行吧,也算是一种残缺美啊。”
……
“梅花妆,就是在眉心画上梅花样妆饰。相传是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那天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的正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之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其他女子见其新异,竞相效仿,剪梅花贴于额,后渐渐由宫廷传至民间,成为一时风尚。”
“小仙女来啦:甄嬛传里是不是也有这一段?”
“懒癌晚期:不是哦,甄嬛传里面画的是姣梨妆。当时甄嬛想画梅花妆,但是四大爷给她画成了姣梨妆。”
……
明末清初
冯梦龙:“《甄嬛传》这本书竟如此出名,也不知这甄嬛是后世哪位女子?”
“而碎妆,是一种将面靥画满脸或贴满脸的妆容,以金箔片制成小型花样的面靥,贴满整个面颊了,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故称“碎妆”。
小红薯老八捌
“黄眉墨妆顾名思义就是将眉毛涂成黄色,额头抹上黑色,可能是印度风习,经西域传入中土。”
小红薯泰西斯teths生活分享
“还有仙蛾妆,一种眉心相连的眉妆;八字眉,形似八字的眉毛。”
小红薯
“小仙女来啦:怎么越听越觉得自己像个老古董?”
“今天也是美美哒:对啊,老祖宗们的这些妆容我到现在都不敢画,他们还想出来了(⊙o⊙)!”
“抗战胜利啦!:原来我才是最封建的那一个!”
……
秦朝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看了眼天幕,第一次知道‘封建’这个词,还能用来形容一个人。
“封建就是在国家各地建立军事基地,处理国家安全的这个问题,也指家族血缘之间的关系。那用这个词来形容人的话……”
始皇也感叹道:
“那定能是可以固国安邦之人啊。”
“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十分信奉佛学,而佛像又过于偏女性化,所以很多雅士将自己打扮的偏女性化。渐渐的,很多人都以这个为标准打扮自己。”
“男子化妆,一般是先熏衣剃面,再糊粉,再涂口脂。此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来那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红薯小梦李孟羲
“小仙女来啦:这题我会,我先来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美女贴贴: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没文化真可怕:著名语文翻译: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比我妻子还美的人,请私信我。哈哈哈”
……
唐朝唐太宗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篇文章应该是劝君王要多取用谏言,怎么后世人的关注点都在美不美上?”
“原来大家还都没有忘记,主播上学时这篇文章难背死了!直到现在,都念念不忘。”
唐朝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后世的女子也可以上学了?真好啊。”
明清时期
“什么?主播这样的女子都去上学了!这不是浪费资源吗?到底是哪个先生教的,不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吗?”